《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文言文: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更新时间:2018-10-19
侯喜这个人,他的文章古朴有致,他的意志坚忍不拔,他的行止及取舍具有君子风范。侯喜家境贫寒,双亲年迈,朝中无可攀援之人。进京应举已十多年,竟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我常羡慕他的才华,又为他的遭际不平。与他来往已有多年,曾经想向主考官举荐,或向更高一层的官员进言,无奈我名位卑下,入门无路。拜读他的作品,未尝不掩卷长叹的。
去年,我离开徐州入京调选,本想带他同行,恰遇他家中有事不能脱身,出境不好,困顿坎坷,又耽误了一年时间。到春末我从京师返回徐州,责怪他长时间与我断绝消息,从五月初我一到徐州就遇到了他。侯喜告诉我说自己被您了解,言谈间语气激扬,面有得意之色。他说:“我侯喜死也无憾了。我辞别双亲入关求仕,长年客居他乡,见到的王公大人也不在少数,但还没有遇到象卢公那样了解我的,即使命里注定我要被抛弃于泥泞的道路、老死在乡野僻壤,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现在我只觉得胸中有勃勃生气,看来这次进士有希望了。”
我很为他所说的话感动,因而以酒庆贺。我对他说:“卢公是天下少有的贤能刺史。没有听说他推荐过什么人,大概是很难找到可荐之人而他又太看重此事。现在你成为本州推荐的举子之首,你说死也无怨了,的确如此。古人所谓知己,正是这样。处身贫寒,不能扬名天下,独被大贤大德之人赏识,那才是弥足珍贵的。如果本来就有名声,又依托别人的声势,那就是商贾逐利的事了,又有什么可宝贝的呢?你能被卢公这样看重,他真可以说是你的知己了。读书人一生修身立节,却不能遇到一个知己,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有的整天在一起,但不能成为知己,有的只能隔世钦羡,因为知己难觅,所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话。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您已经对侯喜有所了解。而我再次把他推荐给您,并不全是为侯喜着想,实在是因为有感于知己难遇啊!阁下有此大德,故能生出爱惜侯喜之心,所以我把他的行止写成文状献给您。恭敬地呈上此状。
《送浮屠文畅师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题为送浮屠文畅,实则大肆宣扬儒道,尖锐地批评了无异于禽兽夷狄的佛教,构思新巧,理直气盛,语言流转。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春,经柳宗元介绍,僧人文畅谒见作者 ,不久,文畅作“东南之行”,当时一些文人如权德舆、白居易等都写诗文送行,柳宗元也请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以赠之。

诗人韩愈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