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张杨传更新时间:2018-10-16
张杨传,张杨字稚叔,云中人。凭武艺和勇敢在并州当上了武猛从事。灵帝末年,天下渐乱,灵帝任命他所宠幸的小黄门官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戍守京都,想以此抵御来自各方的侵扰,并广召天下豪杰做裨将。太祖和袁绍等人当时都任校尉,都归蹇硕管辖。并州刺史丁原派张杨领兵去蹇硕那里,被封为假司马。灵帝驾崩,蹇硕被何进所杀。张杨又被何进派回并州召募士兵,征得千余人,张杨带着这些士兵驻守上党,打击山贼。何进兵败,董卓叛乱。张杨在壶关向上党太守进攻,没取胜,改道攻打附近的郡县,部队增加了数千人。山东诸郡起兵,欲杀董卓。袁绍到了河内,与张杨合兵一处,又与匈奴单于于夫罗一起驻扎在漳水一带。单于想背叛朝廷,袁绍、张杨都不肯。单于胁迫张杨与他一起离开,袁绍派部将麴义追赶到邺城的南面,大破单于的军队。单于带着张杨又到了黎阳,打败度辽将军耿祉,队伍又重新振作起来。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天子当时在河东,张杨带着队伍到了安邑,天子再次任命他为安国将军,封晋阳侯。张杨想迎天子回洛阳,手下将领都不同意,张杨带着队伍到了野王。
公孙度传,公孙度字升济,本是辽东襄平人。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王或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公孙度少时也叫豹,又与公孙王或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王或一见到他,就喜欢上了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后来又向别人举荐,让他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但因公孙度是从玄菟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张燕,常山真定人,原姓褚。黄巾军起义时,张燕聚集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已有一万多人了。博陵的张牛角也聚合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张燕合兵一处。张燕让张牛角做统帅,进兵攻打睰陶。牛角被箭射中,身受重伤,濒临死亡,他告诫众人要聚集在张燕的麾下,说:“你们一定要以张燕为统帅。”牛角死后,张燕做了统帅,所以张燕改姓褚为张。张燕剽捍敏捷超人,所以军中又称他为“飞燕”。其后他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山贼互相联络,那些拉起小队伍的如孙轻、王当等,都带着队伍归附于他,队伍发展到百万,名号为“黑山”。灵帝无法征讨,河北各郡县深受其害。张燕派人到京都拜见灵帝,提出归顺朝廷,灵帝接受并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这以后,董卓挟持灵帝到了长安,天下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于是张燕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各路豪杰联合。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将领杜长等人帮助公孙瓒,被袁绍击溃,手下兵士有些自行离散。太祖将平定冀州,张燕派使者去求见,希望能做太祖的辅佐,太祖任命他为平北将军。他率领人马刚到邺城,又被封为安国亭侯,封邑五百户。张燕死后,儿子褚方继承了他的爵位。褚方去世,其子褚融继承爵位。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张杨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