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韩愈 > 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张籍书

朝代:唐代作者:韩愈更新时间:2020-03-31
愈始者望见吾子2于人人3之中,同有异4焉;及聆5其音声,接其辞气6,则有愿交之志;凶缘幸会7,遂得所图8,岂惟吾子之不遗9,抑10仆之所遇有时11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12,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13也;今乃大得所图14,脱然15若沈疴去体16,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17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18,徒相为訾19;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20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21?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22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23有年24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25亦有矣,闻而疑者26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27,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同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28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29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0;矧31今未至,同有所未至32耳。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义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33,此吾所以为戏耳;比之酒色34,不有间乎35?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36也,若商论不能下气37,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博塞之讥38,敢不承教39;其他俟相见。
薄晚40须到公府41,言不能尽:愈再拜。

韩愈资料

答张籍书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韩愈古诗代表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答张籍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章开篇,首先赞赏张籍人才德能的不同寻常,表明与他交往是作者的愿望。接着又说自己十分乐意听到他的意见,然而对他信中提出的看法,作者却不能赞同“则有异乎此也”。在这第一段中,文字便显出起伏,先扬后抑,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不能苟同。先就张籍说他“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述以己见,这其中又划分...'

查看详情>>

注释张籍: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寄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唐代诗人。吾子:我的朋友。人人:众人。有异: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聆(líng):聆听。接其辞气:接触到你的言辞声调。因缘幸会:因为某种缘由和机会有幸相识。遂得所图:于是实现了结交的愿望。不遗:不嫌弃。抑:发语词,大约,大概的意思。所遇有时:碰上了好时机。阙(quē)焉无言:指没有听到...'

查看详情>>

《答张籍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张籍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针对张籍的责备与指摘一一进行答复或给予照应,态度鲜明地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题的看法。文章语言质朴,跌宕多姿,气势充沛,体现了韩愈作文的一贯风格。《答张籍书》作于贞元十三年(797年),时作者佐董晋于汴州。此前,张籍曾写《上韩昌黎书》,批评作者喜博塞,好为无实驳...'

查看详情>>

文言文《答张籍书》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岳飞二三事》 - - 无名氏 - -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
  • 文言文《子路见孔子》 - - 无名氏 - -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
  • 文言文《一生之计在于勤》 - - 无名氏 - -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愉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
  • 文言文《顾炎武手不释卷》 - - 无名氏 - - 凡先生之游⑴,以⑵二马三骡载书自随(3)。所至厄塞(4),即(5)呼老兵退卒询(6)其曲折(7);或(8)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9)坊肆(10)中发(11)书而对勘(12)之。或径行(13)平原大野,无足(14)留意,则于鞍...
  • 文言文《郦食其传》 - - 班固 - -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
  • 文言文《后羿射日》 - - 无名氏 - -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
  • 文言文《杜微传》 - - 陈寿 - - 杜微字国辅,锌潼涪人也。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障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
  • 文言文《郑大纯墓表》 - - 姚鼐 - - 闽县郑君讳际熙,字大纯,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年三十六,终于举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焉。君初为诸生,家甚贫,借得人地才丈许,编茅以居,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
  • 文言文《丁宝桢传》 - - 赵尔巽 - -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
  • 文言文《余阙传》 - - 宋濂 - -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
  • 文言文《崔日用传》 - - 刘昫 - -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
  • 文言文《张存敬传》 - - 薛居正 - -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
  • 文言文《刘翊传》 - - 范晔 - -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 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 - - 晏婴 - -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ldquo...
  • 文言文《墨子怒耕柱子》 - - 墨子 - -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俞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
  • 文言文《送左未生南归序》 - - 方苞 - - 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1,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2,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3,既定交,潜虚、北固各分散。余在京师、及归故乡,惟与未生游处为长久4。北固客死江夏...
  • 文言文《黄州快哉亭记》 - - 苏辙 - -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
  • 文言文《谏逐客书》 - - 李斯 -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
  • 文言文《吴子使札来聘》 - - 公羊高 - -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
  •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 - - 刘向 -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