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方苞 > 狱中杂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狱中杂记

朝代:清代作者:方苞更新时间:2018-08-06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2,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3。有洪洞令杜君者4,作而言曰5:“此疫作也6。今天时顺正7,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8。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9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10,屋极有窗以达气11。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12,矢溺皆闭其中13,与饮食之气相薄14,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15,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16,无可旋避17,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18,杀人重囚,气杰旺19,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20,其骈死21,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22。”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23,有五城御史司坊24,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25,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26,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27,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28。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29,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30,然后导以取保31,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32,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33;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34。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35。积忧愤,寝食违节36,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37,同于往圣。每质狱词38,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39: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40,别置一所以羁之41,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42,可小补也。杜君曰:“上推恩43,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44!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45。”余同系朱翁、余生46及在狱同官僧某47,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48,众言同,于是乎书。
凡死刑狱上49,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50。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51,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52,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53,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54,然犹质其首55。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56;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57。主缚者亦然58,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59,勾者十四三60,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61。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62。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63:“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64。”主梏扑者亦然65。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66: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67;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68;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69,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70。”信夫!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71,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72,犹未敢然。功令73: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74,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75。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76,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77。”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78,倘复请之79,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80,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81。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82,经秋审入矜疑83,即免死。吏因以巧法84。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85。噫!渫恶吏忍于鬻狱86,无责也;而道之不明87,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88,其枉民也89亦甚矣哉!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90。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91。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92,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93: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94,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方苞资料

狱中杂记作者方苞

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生于江宁府。桐城桂林方氏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查看详情>>

方苞古诗代表作品: 《展断事公墓·不拜称元诏》 《将之燕别弟攒室》 《将之燕别弟攒室》 《左忠毅公逸事》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挽李馀·公既为邦伯》 《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严子陵·君臣本朋友》 《陶渊明·陶潜经世人》 《赴热河晚憩溪梁

狱中杂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品散文是“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文章记狱中事实,在触目...'

查看详情>>

注释1.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2.刑部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3.窦(dòu):孔穴,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4.洪洞(tóng)令:洪洞县令。洪洞,今山西洪洞县。5.作:神情激动。6.疫作:瘟疫流行。7.天时顺正:气候正常。8.叩所以:询问原因。9.遘(gòu)者:得这种传染...'

查看详情>>

《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写狱中瘟疫流行,死者甚众的情况和原因。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进一步揭露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手段的狠毒和用心的险恶。第五、六段为第三部分,揭发奸吏贪赃枉法的罪恶行为。第七段为第四部分,揭露胥吏狱卒和奸民相勾结牟利的事实...'

查看详情>>

文言文《狱中杂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盲人识日》 - - 苏轼 - -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
  • 文言文《足自当止》 - - 无名氏 - - 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遗③千数百条。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时人未之达⑦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
  • 文言文《齐物论》 - - 庄子 - -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
  • 文言文《卖瓜减字》 - - 无名氏 - - 有一田父,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又一秀才见...
  • 文言文《孙权传》 - - 陈寿 - -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
  • 文言文《答崔立之书》 - - 韩愈 - -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
  • 文言文《国兵与义道》 - - 孟子 - -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
  • 文言文《郭生》 - - 蒲松龄 - -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
  • 文言文《赵煚传》 - - 魏征 - -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
  • 文言文《张率传》 - - 姚思廉 - - 张率,字士简,吴郡吴人。祖永,宋右光禄大夫。父环,齐世显贵,归老乡邑,天监初,授右光禄,加给事中。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稍进作赋颂,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齐始安王萧...
  • 文言文《王筠传》 - - 姚思廉 - -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
  • 文言文《刘孺传》 - - 姚思廉 - -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
  • 文言文《大宛列传》 - - 司马迁 - -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
  • 文言文《东京赋》 - - 张衡 - -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
  • 文言文《王翱秉公》 - - 王翱 - -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
  • 文言文《晏子辞千金》 - - 无名氏 - -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 文言文《顾炎武治学》 - - 全祖望 - -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
  • 文言文《濮仲谦雕刻》 - - 张岱 - -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
  • 文言文《阴饴甥对秦伯》 - - 左丘明 - -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
  • 文言文《渔父》 - - 屈原 - -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