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秦 > 韩非 > 重轻罪原文及翻译赏析

重轻罪

朝代:先秦作者:韩非更新时间:2018-10-08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也。”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犹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予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韩非资料

重轻罪作者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人,先秦诗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 查看详情>>

韩非古诗代表作品: 《五蠹》 《楚庄王欲伐越》 《晋文公攻原》 《鲁人身善织屦》 《守株待兔》 《郑武公伐胡》 《蔡女为桓公妻》 《说难》 《买椟还珠》 《师于老马与蚁

重轻罪原文及翻译赏析

公孙鞅的法律是对轻罪给以重罚。重罪,是人们很难犯的,而小过失是人们容易去掉的。让人们去掉那容易犯的小过失,不触犯难犯的重罪,这是治好国家的原则。小过失不发生,大罪恶不出现,这样就人们无罪而祸乱不生了。公孙鞅说:“运用刑罚对轻罪给以重罚,轻罪就不生,重罪也不犯,这叫做用刑罚去掉刑罚。”楚国南部的地方,丽水里面出产...'

查看详情>>

文言文《重轻罪》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范仲淹故事》 - - 无名氏 - -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在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l...
  • 文言文《马钧二异事》 - - 无名氏 - -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
  • 文言文《急不相弃》 - - 刘义庆 -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
  • 文言文《左赋》 - - 王廷陈 - - 昼晦宵明,川停岳行。隆冬剧燠,六月而冰。堕毛不扬,石举舆升。废鼙振韵,奋霆无声。群欣逐臭,乃厌兰芬。猜鸾骇凤,精粻饲枭。仁蹻德跖,劲弧射尧。恬海狎江,隘读沉舠。风虎辍...
  • 文言文《苏轼治西湖》 - - 苏轼 - -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
  • 文言文《卞望之传》 - - 房玄龄 - - 卞望之,济阴人也。望之断裁切直,有名誉。成帝即位,行登基大典,司徒王导以疾不至。望之正色于朝曰:“王公岂社稷之臣邪!大典之际,宁是人臣辞疾之时!”闻之,乃舆疾...
  • 文言文《何充传》 - - 房玄龄 - -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踿,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
  • 文言文《邹元标传》 - - 朱由检 - -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九岁通《五经》。泰和胡直,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接察使,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举万历五年进士。观...
  • 文言文《冯从吾传》 - - 朱由检 - - 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苞苴绝迹。二十年正月,抗章言...
  • 文言文《明史·张国维传》 - - 朱由检 - -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史...
  • 文言文《赵孟頫传》 - - 宋濂 - -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
  • 文言文《崔林传》 - - 陈寿 - -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
  • 文言文《郑人逃暑》 - - 无名氏 - -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 文言文《冷泉亭记》 - - 白居易 - -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
  • 文言文《楚王好细腰》 - - 墨子 - -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 文言文《耳中人》 - - 蒲松龄 - -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
  • 文言文《同学一首别子固》 - - 王安石 - -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
  • 文言文《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 - 苏轼 - -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
  • 文言文《晁错论》 - - 苏轼 - -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
  • 文言文《有子之言似夫子》 - - 佚名 - -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