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胜负之心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阅微草堂笔记》章节目录: 《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如是我闻(一)》 《卷八如是我闻(二)》 《卷九如是我闻(三)》 《卷十如是我闻(四)

胜负之心

书籍:阅微草堂笔记章节:卷五滦阳消夏录(五)更新时间:2019-12-26
罗仰山通政,在礼曹时,为同官所轧,动辄掣肘,步步如行荆棘中,性素迂滞,渐恚愤成疾。一日郁郁枯坐,忽梦至一山,花放水流,风日清旷,觉神思开朗,垒块顿消。沿溪散步,得一茅舍,有老翁延入小坐,言论颇洽,老翁问何以有病容,罗具陈所苦。老翁太息曰:此有夙因,君所未解。君七百年前为宋黄筌,某即南唐徐熙也。徐之画品,本居黄上。黄恐夺供奉之宠,巧词排抑,使沉沦困顿,衔恨以终。其后辗转轮回,未能相遇,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仇。彼之加于君者,即君之曾加于彼者也,君又何憾焉。大抵无往不复者,天之道;有施必报者,人之情。既已种因,终当结果。其气机之感,如磁之引针,不近则已,近则吸而不解;其怨毒之结,如石之含火,不触则已,触则激而立生;其终不消释,如疾病之隐伏,必有骤发之日;其终相遇合,如日月之旋转,必有交会之缠。然则种种害人之术,适有自害而已矣。吾过去生中,与君有旧,因君未悟,故为述忧患之由。君与彼已结果矣,自今以往,慎勿造因可也。罗洒然有省,胜负之心顿尽。数日之内,宿疾全除。此余十许岁时,闻霍易书先生言。或曰:是卫公延璞事,先生偶误记也。未知其审,皀附识之。

胜负之心相关文章

  • 桐园女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景州戈太守桐园,官朔平时,有幕客夜中睡醒,明月满窗,见一女子在几侧座,大怖,呼家奴。女子摇手曰:吾居此久矣,君不见耳。今偶避不及,何惊骇乃尔。幕客呼益急,女子哂曰:果欲祸君,奴岂能救?拂...
  • 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将》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郑安平以兵降魏,应侯范睢是个荐主,法当从坐,于是席藁待罪。秦王曰:“任安平者,本出寡人之意,与丞相无干。”再三抚慰,仍令复职。群臣纷纷议论,秦王恐范睢心上不安,乃下...
  •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晋献公既并虞、虢二国,群臣皆贺,惟骊姬心中不乐。他本意欲遣世子申生伐虢,却被里克代行,又一举成功,一时间无题目可做。乃复与优施相议,言:“里克乃申生之党,功高位重,我无...
  •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词曰: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
  • 文章自己的好》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说到写文章,我曾和年轻的同学们谈到,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一开头面对稿纸,已经害怕了一半,手里拿起笔又害怕了一半。笔和稿纸齐全了,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原因是在自己心里老想&ldquo...
  • 第二十四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 赏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二卷 - - 【原文】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 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
  • 士大夫论利害》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士大夫论利害,固当先陈其所以利之实,然于利之中而有小害存焉,亦当科别其故,使人主择而处之,乃合毋隐毋欺之义。赵充国征先零,欲罢骑兵而屯田,宣帝恐虏闻兵罢,且攻扰田者。充国曰:&ldq...
  • 唐纪六十八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87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春,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   [1]春季,正月,甲寅朔(初一),唐朝群臣给皇帝李上尊号,称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大赦天下。  ...
  • 王中正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亲的恩荫补为入内黄门,转到延福宫学习诗书、历算。仁宗赏识他的才华,下令安排在身边。庆历时卫士反叛,王中正拿着弓箭在宫殿西边督促捕射反叛者,反叛者...
  • 皇甫遇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皇甫遇,常山人。父亲皇甫武,流离寓居太原,曾任遮虏军使。皇甫遇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须发卷曲,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镇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明宗即位...
  • 帝纪第六武帝下》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建德四年春正月戊辰,以柱国枹罕公辛威为宁州总管,太 原公王康为襄州总管。初置营军器监。壬申,诏曰 :“今陽和 布气,品物资始,敬授民时,义兼敦劝。诗不云乎 :“弗躬弗 亲,...
  • 张普惠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张普惠,字洪赈,本是常山九门人。他身高八尺,容貌魁伟。父亲张晔,本是齐州中水县的县令,张普惠随父亲到中水县,在齐州接受学业熏陶,他专心研读远古的经典,勤奋不止,等他返回故乡,到程玄...
  • 李先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本字犯高祖庙讳。年少好学,擅长占相术,师从清河张御,张御认为他是奇才。出仕苻坚政权,任尚书郎。后来慕容永闻其名声,迎接他去任谋士。李先劝慕容永据守长子...
  • 范岫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范岫,字懋宾,济陽考城人。他的高祖父范宣是晋朝的征士。他的父亲范羲是南朝宋代兖州别驾。 范岫早年丧父,是精心侍奉母亲的孝子,他和吴兴人沈约都被蔡兴宗所敬重。泰始年间,开...
  • 王述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王述,字怀祖。年幼死父,侍奉母亲享有孝子之名。安于贫困,节俭持家,不追求名誉和官爵。性格沉静,宾客们常纵情 辩论,异端邪说并起,而王述却静静的不发一言。年少继承父亲的封爵。年...
  • 刘弘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祖父刘馥,曹魏时任扬州刺史。父刘靖,任镇北将军。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年少时家住洛陽,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是同年,在一起学习 。以旧恩被任为太子...
  • 魏豹彭越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 他的哥哥叫魏咎,原在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 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 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 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
  • 移精变气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
  • 姚鹄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五十三 卷553_1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姚鹄 朱楼对翠微,红旆出重扉。 此地千人望,寥天一鹤归。 雪封山崦白,鸟拂栈梁飞。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卷553_2 《塞外寄张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