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50章 >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魏书

《魏书》50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书籍:魏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先后出任秦、雍二州刺史,被封为西城郡公。母亲王氏,乐浪人。冯氏生于长安,出生之时,天空有奇异的光芒出现。冯朗犯罪被杀后,冯氏被选入宫中。世组太武帝拓跋焘后宫中的左昭仪,是冯氏的姑母,像母亲一样地抚养教育她。十四岁时,高宗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冯氏被选为贵人,后来被立为皇后。高宗驾崩,按照先例,在他逝世三天之后,将其所用过的衣物器具一律焚毁,文武百官及后妃宫女,都围在火堆四周痛哭流涕,冯皇后突然哀嚎着冲入火中,被左右及时救出,很久才苏醒过来。
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尊冯皇后为皇太后。丞相乙浑陰谋造反,当时献文帝只有十二岁,居住在为高宗守丧的小屋中,冯太后秘密商定计策,诛杀了乙浑,然后独揽大权,主持朝政。高祖孝文帝元宏出生后,由冯太后亲自抚育。此后,将军政大权交还给拓跋弘。冯太后不守妇道,行为不检点,她的男宠李弈,被献文帝拓跋弘借故处死,因此冯太后对献文帝怀恨在心。献文帝的突然死亡,世人传说是被冯太后谋害的。
北魏承明元年(476),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次临朝听政,独揽大权。冯太后生性聪慧,精明干练,自入宫后,粗通文墨、算术。被尊为太后主持朝政时,总理万机。高祖孝文帝元宏下诏说:“朕无德无能,幼年继承帝业,依仗太后的仁慈圣明,才使得四海安宁,太后的恩德,简直无法报答。鹰雕一类伤害生灵的猛禽,应该放归山林,在原来饲养它们的地方,为太皇太后兴建佛塔。”于是撤除了饲养鹰雕猛禽的鹰师曹,在原地修建了报德佛寺。冯太后与孝文帝游览方山时,环顾四周的山川景色,不禁产生了死亡的念头,对随从的大臣们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并没有随他葬在那里,难道一定要远远地葬在高山之下,死后才显得尊贵吗?我死之后,就安葬在这里。”于是孝文帝就命令有关部门,在方山为冯太后营建陵墓,又兴建永固石室,作为太后死后的祭庙。太和五年(481)破土动工,太和八年落成,竖立石碑,镌刻碑文,称颂太后的功德。冯太后因为孝文帝还年轻,特别为他作了《劝戒歌》三百余首,又作《皇诰》十八篇,大多没有记载、流传下来。冯太后命人在长安兴建文宣王庙,又在龙城建起思燕佛图,各竖石碑,刻写颂辞。冯太后规定,凡是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的子孙后代,以及北魏历代后妃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征田租赋税,免服官府的差役。冯太后生性节俭,生活朴素,不喜欢华丽的服饰,只穿素色的丝织服装。膳食太监为她送上来的菜肴,都是用直径只有一尺的盘子盛放,日常饮食的开支,比过去减少了十分之八。冯太后曾经患病,而只服用青蒿子儿加以治疗。有次,膳食太监在黄昏时给冯太后送粥,粥碗里有一只壁虎,冯太后没有发现,一饭勺舀了起来。孝文帝在旁边看见,大怒,要将太监处死,冯太后一笑置之,不予追究。
自从冯太后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以来,孝文帝对她非常孝顺恭敬,从不过问朝政,事情无论大小,一概由太后作出决定。冯太后很有才智谋略,但生性多疑残忍,是位能成大事的人物,生杀赏罚,片刻之间就能作出决定;独断专行,并不征求孝文帝的意见,所以作威作福,权倾朝野。宦官杞道德、王遇、张佑、符承祖等人,因深得太后的宠爱,一年之间便由微贱的宦官而位至王公;王睿经常出入宫中,以博得太后的欢心,几年之间便成为朝廷的宰辅重臣,太后赏赐给他们的财帛数以亿计,并赐给他们犯罪免死的诏书———金书铁券。李冲虽然因为他的才干受到太后的赏识、器重,但更因为在男女之事上博得了太后的宠爱,所以才得到太后多得不可胜数的赏赐。冯太后为人严厉精明,即使对她所宠爱的人,也不加以放纵。左右的侍从即使犯了很小的过错,也动不动就被她下令责打,多者一百余下,少的也有几十下。然而太后生性不记仇,对前一天被责打的人,第二天仍像平常那样对待,甚至有人因被责打而变得更加富贵,所以人们怀着对权势财富的欲望,虽然经常受到太后的惩罚,却到死都效忠于太后。
冯太后曾与孝文帝游览灵泉池,宴请文武大臣、各属国的使节、少数民族的酋长,命宫廷艺人表演各国及各民族的歌舞。孝文帝率文武百官向太后祝寿,太后非常高兴,赋诗一首,孝文帝作诗相和,于是命群臣赋诗言志,共有九十人作诗唱和。
冯太后对深孚众望的元丕、游明根等大臣,给予极为优厚的待遇,赐给他们金银玉帛和车马,每次表彰、赏赐王睿等人时,必定将元丕等人列入其中,以表示她没有私心。冯太后因为自身行为不检点,特别怕别人议论自己,别人只要一句话不当心,被她怀疑是议论讽刺自己,立刻就会被杀掉。冯太后死后,孝文帝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像李讠斤、李惠一样,因被太后猜疑而遭杀害的十几户人家的数百人,大多是清白无辜地送了命,天下的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死于太和殿,终年四十九岁。当天,有许多雄性的野鸡聚集在太华殿。孝文帝悲哀过度,一连五天不吃不喝,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健康,其悲哀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丧礼的规定。孝文帝加给冯太后“文明太皇太后”的谥号。将冯太后安葬在永固陵,当天中午返回宫中,在鉴玄殿祭奠太后。孝文帝下诏说:“若遵照太后的遗旨,将丧礼从简办理,实在不足以表达我无穷的哀思;本着合情合礼的原则,只好违背太后丧事从简的遗愿。这是我怀着失去太后的巨大悲痛,反复考虑的结果。陵墓的规模,按照过去的规定,墓穴内室面积一丈,外部土层的厚度才刚刚能遮盖住墓室,这是不能满足孝子的心愿的,墓穴外室的面积可达到二丈,坟墓的边长不能超过三十多步。如今,因为太后的陵墓要供万世景仰,所以将陵墓的边长增加到六十步。辜负了太后的遗愿,心中非常悲恸。至于墓室的大小、棺椁的质朴节俭,不设置陪葬物品,甚至素丝制成的帐帷坐缛、瓷器、瓦器也不放置,则都遵从太后的遗愿做到了。然而既有遵从也有违背,不通达的人或许会怪罪。棺椁、墓室之中,是太后安息的地方,所以一一遵从太后的遗愿,一切从简。其余外面的事情,有的方面没有遵从,以尽可能地表达哀悼思念之情。应将这一切广泛地告知远近百姓、各级官员,以宣扬太后提倡节俭的美德,表明我违背太后遗旨的过失。”行卒哭礼时孝文帝继续穿着大丧丧服,左右的侍臣们也跟着穿,三公以下的朝廷大臣,改穿一周年祭礼时所穿的白绢制成的丧服,七品以下的官员,全部脱下丧服,改穿平常的官服。举行纎祭之礼,将太后的灵位供奉在太和殿,然后,公卿以下的各级官员才开始办公。孝文帝因哀伤过度而身体消瘦,为表示对太后的哀悼,不食酒肉,三年不与后妃同房。
最初,孝文帝出于对太后的孝心,在永固陵东北面一里的地方,筹建自己的陵墓,想在死后与太后相伴相望。等到迁都洛陽之后,就指定鏶水西岸为自己的墓地,而方山那所空着的陵墓,至今犹存,被称为“万年堂”。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相关文章

  • 钓情》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孔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又曰:“未信,则以为谤己。”孙卿曰:“语而当,智也;默而当,知也。”《尸子》曰:“听言,耳目不惧,视听不深,则善言不...
  • 货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辛彤甫先生记异诗曰:六道谁言事杳冥,人羊转毂迅无停,三弦弹出边关调,亲见青驴侧耳听。康熙辛丑馆余家日作也。初里人某货郎,逋先祖多金不偿,且出负心语,先祖性豁达,一笑而已。一日午...
  • 兄弟》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二 - -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患难相顾,似鹡鸰之...
  • 仲春纪》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纪 - - 【仲春】  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包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鹰化为鸠。天子居青阳...
  • 嫁女争花轿酿人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雍正、乾隆间,吾锡颐持国先生(维)以工制举文名于世,然性情颇执拗,既久不得志于场屋,有愤时嫉俗之心,行事益与世背驰。故兄弟四人皆以科第发闻,先生独以诸生终其身。  晚年将嫁其女...
  • 雷救人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北乡有农家养一童媳,其姑遇之甚虐,督使拈棉放纱,每日以十索为度。一日,忽少纱一索,苦搜不得。其姑谓其偷卖邻家也,既严挞之,又将置之死地。忽阴云四合,雷声陡作,震死家中一老牛,其...
  • 高高山顶立》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看见老师评论了三个同学,自己忍不住了,突然起来发问,老师!你看我怎么样?孔子对他说,你是个东西。我们曾经提到过,中国人骂人的...
  • 才略》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
  • 小猎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假斋僧院。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夜不成寐。食后偃息在床,忽见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二寸许,骑马大如蜡,臂上青鞲,有鹰如蝇。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公方疑注,忽...
  • 史浩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史浩 采莲(延遍·寿乡词) 霞霄上,有寿乡广袤无际。东极沧海,缥缈虚无,蓬莱弱水。风生屋浪,鼓楫扬C42F,不许凡人得至。甚幽邃。 试右望金枢外。西母楼阁,玉阙瑶池。万顷琉璃。...
  • 唐纪六十四唐武宗会昌四年(甲子,公元844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闰月,壬戌,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绅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1]闰七月,壬戌(初十),唐武宗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绅挂同平章事衔,出任淮南节度使。   [2]李德裕奏:&...
  • 湘阴公刘繫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湘陰公刘斌贝,为徐州节度使。乾皊元年(948)八月中,有五色云彩出现。第二年冬末,有鸟飞来集于鲜碧堂庭前树上,黄色的羽毛红色的鸟嘴,金色的眼睛青色的翅膀,深红色的足趾黑色的尾巴,...
  • 列传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许敬宗 李义府(少子湛)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陽南渡,世仕江 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陽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江 都之难,善心为...
  • 薛胄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陰人。 父亲薛端,北周蔡州刺史。 薛胄小时就很聪明,每读一些奇书,就通晓其中的意思。 他常常感叹那些作注的人没有领会前人书中蕴含的深义,就用自己的理...
  • 到仲举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祖父到坦,齐中书侍郎。父到洽,梁侍中。 仲举没有什么学业可言,然而为人处事刚强正直。初官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任为长城令,为政号称廉...
  • 顾宪之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顾宪之字士思,是吴郡吴县人。顾宪之不到二十岁,被州里任命为议曹从事,推举为秀才,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职。元徽年间,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人偷了他人家的牛,被牛的...
  • 刺热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热论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
  • 玉机真藏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
  • 罗隐经典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 卷660_1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罗隐 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 今日风流卿相客, 旧时基业帝王家。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从此常僚如有问,海...
  • 斑鸠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禽部 - - 斑鸠 释名 斑佳、锦鸠、鹁鸠、祝鸠。 气味 (鸠肉)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令人不噎。 乌鸦 释名 鸦乌、老雅,预、匹居、楚乌、大嘴乌。 气味 (肉)酸、涩、平、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