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50章 >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魏书

《魏书》50章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书籍:魏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母亲皇甫氏生她的那天,天上红光四射。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人,善于卜卦相面,胡国珍请他来给女儿相面。赵胡说:“您的女儿,是大富大贵之相,将成为天下之母,生出天下之主。这件事,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了。”胡氏的姑母是位尼姑,善于宣讲佛教经义,世宗宣武帝元恪即位之初,被召入宫中讲授佛经教义。过了几年,这位姑母授意左右的人称赞胡氏的姿色品行,宣武帝元恪听到了,便将胡氏召入后宫,封为承华世妇。当时后宫之中,因为太子的生母将被处死的旧有制度,人人都争先恐后地祈祷,祝自己生王、生公主,没人愿意生太子。只有胡氏经常对同伴们说:“天子怎么可以独独没有儿子,怎么能够怕自己被杀,就让皇室断子绝孙呢?”等到胡氏怀上肃宗孝明帝元诩时,同伴们更用太子生母被处死的先例来恐吓她,劝她早点想办法,弄下腹中的胎儿。胡氏打定主意,毫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对天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个男孩,按次序能成为长子,即使生下儿子就被处死,也在所不辞。”生下元诩后,进封为充华嫔。先前,宣武帝元恪的皇子屡次夭折,元恪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怕后继无人,所以对元诩特别加以保护。元诩的乳母、保姆,都是从良家妇女中挑选来的。将元诩放在另外的宫殿抚养,连皇后和胡氏都无法前去探视。
等到肃宗孝明帝元诩即位,胡氏被尊为皇太妃,后来又被尊为皇太后。胡太后主持朝政之初,大臣们只称她为殿下,她发布命令,只称“令”。后来改“令”为“诏”,群臣上报奏章,也都称她为陛下,她也就自称为“朕”了。
胡太后天资聪慧,悟性很高,多才多艺,因为姑母是尼姑,而胡太后自幼又与她在一起,所以也略微懂得一些佛经大义。胡太后亲理万机,亲笔批阅公文、起草诏书。曾到西林园法流堂,命左右的侍臣们射箭给她看,射得不好的,就加以惩罚。而她自己将细小的针孔作为箭靶,竟然射中了。非常高兴,将布帛按照等级赏赐给左右的侍臣。先前,胡太后下诏制作申诉车,经常驾驶着申诉车,从云龙大司马门出来,行驶到皇宫西北面,从千秋门进去,以接纳百姓投诉的冤情。
胡太后曾去游览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的各级随从,共有数百人,一齐登上山顶。胡太后废除了各种不合礼制的祭祀,而独独保留了对胡人天神的祭祀。胡太后曾巡视国库,随同前往的王公、嫔妃、公主以下的各级随从人员,共有一百多人,胡太后让各人根据自己力气的大小,尽力背扛绢布,能拿走多少,就赏赐多少,于是背得多的,超过了二百匹,背得少的,也有一百多匹。惟独长乐公主只用手拎走了二十匹,她之所以没空手而归,只是为了不显得与众不同,于是世人都称颂她的廉洁。仪同三司、陈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都因为背的绢布太多,支撑不住摔倒在地,李崇摔伤了腰,元融扭伤了脚。世人讥笑他们道:“陈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疼脚又伤。贪婪败类恶名扬,玷污英明君主好声望。”
当时,胡太后把持朝政,大权独揽,倚仗她的权势,威逼清河王元怿与她通奸,肆无忌惮地寻欢作乐,婬乱不堪,深为天下人所耻笑、憎恶。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人,发动宫廷政变,在显陽殿迎请孝明帝元诩亲政,将胡太后软禁于北宫,并在皇宫中杀害了元怿。后来,胡太后的侄儿都统胡僧敬,与备身左右张车渠等数十人,密谋杀死元叉,迎接胡太后重新主持朝政,但未能成功,胡僧敬被流放到边疆地区,张车渠等人被处死,胡太后家族的成员大多被免去官职。后来,孝明帝元诩到西林园朝见母亲胡太后,宴请文武大臣,宴会一直持续到傍晚。元叉起身走到太后面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是因为外面传言太后要加害他和刘腾,所以他们才发动了政变。胡太后回答说:“没有这种说法。”到夜幕降临时,太后起身拉着孝明帝的手,一起走下殿堂,说道:“我们母子二人很久没有相聚了,今天晚上就住在一起,诸位大臣送我们进去吧。”于是胡太后带着孝明帝元诩,向东北方的小殿阁走去,左卫将军奚康生想趁此机会杀掉元叉,但没有成功。
自从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防范日益松懈。胡太后与孝明帝和高陽王元雍定下计策,解除了元叉的领军职务。胡太后再次临朝摄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孝昌”。从此之后,北魏的朝政日趋衰败,法纪松弛、赏罚不明,朝廷失去了威信,各地行政长官大肆贪污受贿。郑俨与胡太后在宫中欢婬无度,深得太后宠爱,因而权倾天下;李神轨、徐纥这样的小人,也都深受太后的宠信。只一二年间,他们三人就官居要职,受封为王,左右朝政,大施婬威,深为天下人所憎恶。于是文武百官人心涣散,国家的政治军事局面陷于混乱,北魏王朝的土崩瓦解,就起源于此时。胡僧敬因此聚集胡氏亲族,痛哭流涕地劝谏太后道:“陛下以母后的身份统治天下,怎能像这样不自重呢!”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
胡太后因为自己行为不检点,害怕招致皇族宗室的不满,因此在宫中培植党羽,以掩人耳目。孝明帝所宠信的人,胡太后总是找借口将他们杀掉。于是胡太后与孝明帝母子之间,因相互猜疑,屡次发生冲突。郑俨惟恐大祸临头,便与胡太后商议对策,恰好充华嫔潘氏生了一位皇女,胡太后便诈称生了一位皇子,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武泰”。孝明帝元诩的死亡,非常突然,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被胡太后与郑俨、徐纥合伙毒死的,因此朝野群情激愤。胡太后用潘嫔的女儿冒充太子,宣布太子即位。过了几天,胡太后见人心已经安定,才宣称潘嫔原本生的是皇女,现在应重新选择皇位的继承人。于是立临洮王的儿子元钊为皇帝,年纪才三岁,天下舆论一片哗然。
武泰元年(528),尔朱荣起兵南下,渡过黄河,胡太后只好召集孝明帝元诩的全部嫔妃,命她们全都出家当尼姑,胡太后自己也剃光了头发。尔朱荣派骑兵将胡太后与幼帝押送到河陰。胡太后在尔朱荣面前,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尔朱荣却拂袖而去。命人将胡太后与幼帝,沉入黄河溺死。胡太后的妹妹冯翊君,将太后的尸首安葬于双灵佛寺。出帝(孝武帝)元修时,才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胡太后,并给她追加谥号。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相关文章

  • 蒙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蒙姓氏祖宗:蒙双姓氏起源:1、以山名为姓。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2、他姓所...
  • 郁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郁姓氏祖宗:郁华姓氏起源:1、相传大禹的老师叫郁华,郁华为郁姓的始祖,其后代子孙称郁氏,遂成郁姓。2、古代有郁国,春秋时成为吴国大夫的封邑,其后代子孙亦称郁氏。3、历史上西...
  • 向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向姓氏祖宗:孙向姓氏起源: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
  •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二月有折差到京,余因眼蒙,故未写信,三月初三,接到正月付四所发家信,无事不详悉,欣喜之至!此次眼尚微红,不敢多作字,故未另禀堂上,一切详此书中,烦弟等代禀告焉,去年所寄...
  • 入山未必心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一些人说孔子思想与隐士相对,其实一点都不相反,甚至孔子也有避世隐遁的观念。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这好像是孔子告诉了我们很多故事的权谋。我们知道&ldquo...
  • 不见顶相》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引用了颜回对孔子的赞叹: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这是颜...
  • 博兴女》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博兴民王某,有女及笄。势豪某窥其姿,伺女出,掠去,无知者。至家逼淫,女号嘶撑拒,某缢杀之。门外故有深渊,遂以石系尸沉其中。王觅女不得,计无所施。天忽雨,雷电绕豪家,霹雳一声,龙下攫豪...
  • 二班》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殷元礼,云南人,善针灸之术。遇寇乱,窜入深山。日既暮,村舍尚远,惧遭虎狼。遥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既至,两人问客何来,殷乃自陈族贯。两人拱敬曰:“是良医殷先生也,仰山斗久矣!&rd...
  • 饿鬼》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齐人马永,贫面无赖、乡人戏名为饿鬼,年三十余,日益窭,衣百结鹑,两手交其肩,在市上攫食。人尽弃之,不以齿。邑有朱叟者,少携妻居于五都之市,操业不雅;暮岁归其乡,大为士类所口,而朱洁行为...
  • 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滕文公章句 - -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
  •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宝玉听王夫人唤他,忙至前边来,原来是王夫人要带他拜甄夫人去。宝玉自是欢喜,忙去换衣服,跟了王夫人到那里。见其家中的形景,自与荣宁不甚差别,或有一二稍盛者。细问果有一宝玉...
  •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却说当时吴学究道:“我寻思起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只除非得这三个人,方才完得这件事。”晁盖道:“这三个却是甚么样人?姓甚名谁?何处...
  • 李莱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李莱老 惜红衣(寄弁阳翁) 笛送西泠,帆过杜曲。昼阴芳绿。门巷清风,还寻故人屋。苍华发冷,笑瘦影、相看如竹。幽谷。烟树晚莺,诉经年愁独。 残阳古木。书画归船,匆匆又南北。苹洲鸥...
  • 道经·第三十四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终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 隋纪八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陽。   [1]六月,己卯(疑误),李建成等人到达晋陽。   [2]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
  •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颍川郡王载德子也。博学,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丐终制,不见听。景龙二年,兼修文馆...
  •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
  • 高蟾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六十八 卷668_1 《途中除夜》高蟾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卷668_2 《长门怨》高蟾 天上何...
  • 张说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八十五   卷85_1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张说   挹泰坛,紫泰清。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
  •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鳞部 - - 龙 释名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 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气味龙骨:甘、平、无毒。 龙齿:涩、凉、无毒。 主治 龙骨: 1、健忘。用白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