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宪问 > 入山未必心安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宪问入山未必心安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入山未必心安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宪问更新时间:2018-07-23
一些人说孔子思想与隐士相对,其实一点都不相反,甚至孔子也有避世隐遁的观念。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这好像是孔子告诉了我们很多故事的权谋。我们知道“不学无术”这句成语,反过来说,就是除了学问要好,把握住原则以外,还要懂得处世之方。孔子所讲的这些话都是术,也就是方法。这里的“辟”就是“避”的古写。“贤者辟世”,时代混乱的时候,不与现实发生关系,脱离这现实社会,和隐士一样修道去。再其次是“辟地”,一个地方太混浊,不同意这环境,就离开这个地方。再其次“辟色”,处世的态度上要注意,在乱世动荡的社会中,对人对事,言论思想要端正谨严,对任何人的态度都要和善,能够包容别人,不要有傲慢、鄙薄的态度。相对的说,看着风头不对,他大概与我合不来了,那自己就早一点离开吧!再其次“辟言”,不发牢骚。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四辟。由此看来,孔子对于隐士思想,何尝不赞成!他教弟子们的四辟,已经走上隐士的路子了。

根据这四辟,可以看到从前知识分子的处世方针。不过讨论起来,涉及到个人思想的问题,有点类似于西方讲的个人自由主义。例如“辟世、辟地、辟色、辟言”,这是中国过去知识分子处乱世,在“邦无德”这情形下,所采用的个人自由主义,宁可退守自清,不愿同流合污,隐士路线就是如此。但是在拨乱反正,能够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的时候,他所采用的原则是“成仁取义”的路线。这两个路线,不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问题,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研究西方的政治思想、西方文化,包括了欧洲各国,一直到美国,都是如此。所谓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到了最高度,就是绝对的个人自由,这是必然的发展。所以古旧的自由思想,必须要法治,要人人能够守法,才能谈自由。可是现在到了中国来,年轻人搞不清楚东西文化这个思想潮流的精神所在,学西化,动辄讲自由,又不懂西方自由主义的真精神,而完全变成个人的自私主义。

这一段表面上看,孔子反对隐士,实际上这一段包含着浓厚的隐士思想。“贤者辟世”,时代不对了,觉得无能为力,挽回不了的时候,只有避世。那么避世干什么呢?就是保持有用之身,等待机会,做更大的贡献。讲不好听一点,也就是消极的自全其身。不但在这一段,《论语》里有许多地方,孔子都提出这种主张: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乃至对南容的奖评:“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可见孔子的观念中,何尝完全抹煞隐士思想?所以严格的研究起来,我个人认为问题很大。至少几千年来,一直到近五六十年前,中国知识分子,书读好了的人,就缺乏一股冲劲。我们大家也是一样,理论会讲,冲劲不足。有冲劲的时候,往往学识又太欠缺,不能成事。所以我常和一些老朋友谈起,以我们现有的这么一点不太少的知识,而让我们的体能年龄,退回到二十几岁时一样,大家就有可为。一般人等到知识比较丰富,头脑思想比较完备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增进,勇气就消退了。历史上无论中外的人物,往往是老年人的智慧比较成熟,如配合了年轻人荣誉感的冲劲勇气,就会开创出新的历史境界。

子曰:作者七人矣。
这句话是紧接上面而成一段。总共有七个人已经避世了。这七个人究竟是谁?没有指名明说,我们也不必乱加牵强罗织。讲到这里,我想起古人一首绝句很好:“十年橐笔走神京,一遇钟离盖便倾。未必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这首诗是指吕纯阳而作。以诗论诗,其中“未必无心唐社谡”一句,正好借用来说明孔子所说“作者七人矣”的苦心。其实,人未必真肯为金丹所误,只是“英雄退路做神仙”。自求千秋事业,另玩一套花招而已。你求上天堂,他求极乐国,无非所求另有不同,谁又真肯甘于寂寞,除非大圣。

上面孔子说到避世的圣人已经有七个了。这七个人,可能就是《论语》中提到的一些人。孔子经常被这班人骂得很难堪。事实上,不是骂,是他们之间的互相幽默。其中之一的楚狂,就是楚国的一个狂人。所谓“狂”,并不是疯子,而是满不在乎,不受拘束。这一类的隐士,孔子提到很多个,一般的注解,不敢确定是哪七个。在《论语》中记载的有楚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乃至荷蒉者、晨门都是。晨门是一个人,就是守城门的,为古代的一个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务人员,在此以他的职务代替他的名字。现在就讲到这位先生了。

入山未必心安相关文章

  • 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党姓氏祖宗:禹阳的后裔姓氏起源:出自任姓。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被封于党,所以也称为党姓。姓氏郡望:冯翊郡:根据《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的记...
  •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交友篇 - - 四位老弟左右:  四月十六日,曾写信交折弁带回,想已收到,十六日,朱啸山南归,托带纹银百两,高丽参一斤半,书一包,计九套,兹因冯树堂南还。又托带寿屏一架,狼兼毫笔廿枝,鹿胶二斤,对联堂幅...
  •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 - 诸位老弟足下:  十六早,接到十一月十二日发信,内父亲一信,四位老弟各一件,具悉一切,不胜次喜!四弟之诗,又有长进,第命意不甚高超,声调不甚响亮。命意之高,须要透过一层,如说考试,则须说...
  • 粤西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余暂憩赵寓,作寄衡州金祥甫书,补纪游之未尽者。  十七日 雨。余再憩赵寓,作家报并祥甫书,简点所市石。是日下午,辄闭诸城门,以靖蒲燔灵也。先是,数日前先礼忏、演剧于藩...
  • 四子书集注宜熟读》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今世教童子读四子书者,往往摘朱注精要者读之,其圈外注及稍无涉于举业者,皆不读也。乾隆年间,大考翰詹,题为“也作乎赋”。诸名手皆搁笔,不知其出于何书。一老翰林独从容...
  • 有恒为成功之本》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路 - -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这一路下来,都是讨论人的问题,以现代来说,包括了人才的分类、人格的类别...
  •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应天苏州府常熟县有个乡村,叫做麟绂镇。镇上有二百多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只有一位姓虞,在成化年间,读书进了学,做了三十年的老秀才,只在这镇上教书。这镇离城十五里。虞秀才除...
  • 丧大记》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疾病,外内皆扫。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
  • 虞书·舜典》原文翻译 - - 《尚书》虞书 - -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
  • 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孔明自驾小车,引数百骑前来探路。前有一河,名曰西洱河,水势虽慢,并无一只船筏。孔明令伐木为筏而渡,其木到水皆沉。孔明遂问吕凯,凯曰:“闻西洱河上流有一山,其山多竹,大者...
  • 分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八卷 - - 【解析】本篇以《分战》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实施分兵击敌和怎样分兵击敌的问题。它认为,在敌寡我众的条件下作战,为实施分兵击敌的指导原则,在利用地形方面,要选择...
  • 七发》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丽旨腴词,上薄《骚》些,盖文章领袖,故为可喜。其后继之者,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骃《七依》、马融《七广》,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张协...
  • 灌夫任安》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同日免。蚡后为丞相,而婴不用无势,诸公稍自引而怠骜,唯灌夫独否。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才为校尉,已而皆为大司马。青日衰,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唯...
  • 王十朋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王十朋 二郎神 深深院。夜雨过,帘栊高卷。正满槛、海棠开欲半。仍朵朵、红深红浅。遥认三千宫女面。匀点点、胭脂未遍。更微带、春醪宿醉,袅娜香肌娇艳。 日暖。芳心暗吐,含羞...
  • 本纪第九·宣宗》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也。母诚孝昭皇后。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
  • 本纪第一·太祖》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儿,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
  • 百济国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百济国,本来和高丽国都在辽东以东一千多里,以后高丽国占领辽东,百济国占领辽西,百济国的都城叫做晋平郡晋平县。 义熙十二年(416),朝廷以百济王余映当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
  • 赵伦之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赵伦之字幼成,下邳僮县人,是孝穆皇后的弟弟。少年时父亲早死,家庭贫困,赵伦之对母亲非常孝顺,并以此显名。刘裕起义,赵伦之因为战功被封阆中县五等侯,多次升官,一直到雍州刺史。武帝...
  • 郗鉴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郗鉴字道徽,高平国金乡县人,是汉朝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从小孤贫,博览经书典籍,躬耕于陇亩之中,吟咏诗书从不怠倦,得到了儒雅的名声,对州府的征召一概不应。赵王司马伦辟他为掾...
  • 锻灶灰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土部 - - 锻灶灰 释名 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症瘕结块。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2、产后阴脱。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