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100章 > 郗鉴传

晋书

《晋书》100章郗鉴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郗鉴传

书籍:晋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郗鉴字道徽,高平国金乡县人,是汉朝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从小孤贫,博览经书典籍,躬耕于陇亩之中,吟咏诗书从不怠倦,得到了儒雅的名声,对州府的征召一概不应。赵王司马伦辟他为掾,他看到司马伦有不轨的行迹,称疾离职而去。到司马伦篡位时,其党徒个个升官晋级,而郗鉴闭门自守,保持节操的清白无污。惠帝反正复位后,以郗鉴参司空军事,累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东海王司马越辟他为主簿、举贤良,没有成行。征东大将军苟日希发檄文召他为从事中郎,苟日希与司马越正以武力相争,郗鉴不应征召。从兄郗旭,在苟日希处任别驾,恐怕郗鉴连累自己,劝郗鉴接受苟日希的召命,郗鉴始终不听从,苟日希也并不强迫他。当京师沦陷、群寇蜂起之时,郗鉴被陈午贼军所获。同乡人张萛先前要和郗鉴相交,郗鉴不予理睬,这时,张萛到陈午的军营来探视看望郗鉴,既而召郗鉴为卿。郗鉴对张萛说:“我们同处一乡,但情义不曾相通,你怎么能乘着混乱这样胡为呢!”张萛非常惭愧,知趣地退走了。陈午因为郗鉴有极大的名望,准备硬逼他当贼军主帅,郗鉴逃走了才得以幸免。直到陈午兵败溃散,郗鉴才回归故乡。当时正值大饥荒之年,州中人士平素感于郗鉴恩义的,都来接济资助于他。郗鉴将所得到的馈赠,分别送给亲族和乡里孤贫老弱,靠他的接济得以幸存的人很多,大家相互商议说:“如今天子流亡在外,中原无主,我们应依靠仁德之人,才能够渡过难关,免得死于乱中。”大家就推举郗鉴为主,一千多户一起跟随郗鉴,到鲁地峄山中避难。
元帝司马睿当初镇守江左时,承君之命授郗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出镇邹山。当时荀藩用李述,刘琨任用其兄之子刘演,都为兖州刺史,各自占据一郡,以武力相争夺,兖州的老百姓,不知该听命于哪一方。又加上陈龛、石勒一左一右,经常侵扰,天天都在争战,兖州外无救援,百姓饥饿不堪,有人靠掘地下之鼠、捉梁上之燕而充饥,但始终无人叛逃。三年之间,兖州人众增至数万,元帝就加封郗鉴为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
永昌初年(322),拜郗鉴为领军将军,赴京师后,又转拜尚书,郗鉴称病不受。当时明帝司马绍初即帝位,王敦专权横行,明帝内外交困,希望依仗郗鉴的力量为外援,于是拜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出镇合肥。王敦非常忌恨,上表任郗鉴为尚书令,征召还朝。郗鉴路过姑苏,与王敦相见,王敦对他说:“乐广其人无才,一个后生四处流荡,言行有背于名教朝纲,看看他的实际才能,怎么比得上满奋呢。”郗鉴回答说:“相比一定要同类型的人才行。乐广为人性情平淡,见识深远,处于倾危之朝,不随意亲附疏远于人。在愍怀太子被废时,可以说柔中有刚,不失正体。满奋是失节之人,怎能和乐广相提并论。”王敦又说:“愍怀太子被废之际,和他交往就会给自己带来危机,人怎么能死守着常理呢?以此相比,满奋不弱于乐广是很清楚的。”郗鉴说:“大丈夫洁身北面侍君,谨守三纲之义,怎么可以偷生而变节,这样有何面目居于天地之间!如果是天道已终,也当随之存亡。”王敦早就有了无君之野心,听到郗鉴这番话,心中大为不满,不再与之相见,将郗鉴扣留下来不让他离开。王敦的党徒天天来说他的坏话,但郗鉴神态自若,一点儿也不害怕。王敦对钱凤说:“郗道徽是儒雅之士,名气大地位高,怎么能随便加害于他呢。”于是让郗鉴回到了朝廷。郗鉴就和明帝一起筹划灭掉王敦。
不久钱凤率兵进犯京师,明帝使郗鉴假节,加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郗鉴认为这并没有什么益处,坚决推辞不接受军职。当时人们议论认为王含、钱凤人多势众,苑城小而不固,应乘贼军立足未稳之际,由皇帝御驾亲征。郗鉴说:“群贼猖狂凶狠,其势不可阻挡,只能以智而取,不能与之硬拼。王含部下号令不一,士卒多抢夺劫掠,百姓根据过去的教训,人人奋起自卫。我们顺其大势决定进退,何往而不克!况且贼军并没有远大的目标和计划,只指望着拼命一战而定胜负,天长日久,我们会得到更多义士的支持,我们的战略目的也会得以实现。今天要是以此弱力去对抗强大的敌人,希望朝夕之际决胜负,呼吸之间定成败,就是有伍子胥这样的人,为了正义而投袂效力,又于事何补!”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郗鉴以尚书令的身份统领各屯营御敌。
钱凤之乱被平息后,温峤上表提议,请求宽恕王敦的佐吏部属,郗鉴认为,先王推崇君臣礼教,崇尚为气节而捐躯,若是昏庸腐败的君王,才可开放城门以迎义师。王敦的僚属虽说多为王敦所逼,但居于叛逆的伪朝之中,没有出关投诚的义举,按照前代的古训,应该加以责罚。温峤又奏请因钱凤之母年高八十,应该免于治罪,朝廷同意所奏。封郗鉴为高平侯,赐绢四千八百匹。明帝因郗鉴有才识名望,朝廷大小事情都询问他,并诏令郗鉴为朝廷起草表疏诏告,任其简易从事。王导提议追赠周札官职,郗鉴认为不合赏罚之理,其语记载在《周札传》中。王导不听,郗鉴于是驳斥他说:“王敦叛乱,相持很久不能入城,因为周札为他打开城门,才使朝廷军队遭到失败。如果王敦先前的举动,如同齐桓、晋文一样是正义的,那么先帝不就成了幽王、厉王那样的昏暴之君吗?”朝臣们对此虽没有反对的,但也没人支持。不久,郗鉴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兖州刺史、假节,出镇广陵。随后明帝驾崩,郗鉴与王导、卞壶、温峤、庾亮、陆晔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郗鉴晋位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咸和初年(326),郗鉴领徐州刺史。到祖约、苏峻反叛时,郗鉴知道消息后,便准备率部东征救援。朝廷怕北边敌寇侵犯下诏不准他离开徐州。于是他派遣司马刘矩率领三千人马前去守护京师。很快朝廷军队战败,刘矩只好退了回来。中书令庾亮宣太后的口头诏命,晋升郗鉴为司空。郗鉴离敌很近,孤立无援粮草已尽,人心惶惶不安,都没有固守的信心了。郗鉴接受了诏命,感激涕零,设立坛场,宰杀白马,与三军一起对天盟誓,誓言说:“叛臣贼子祖约、苏峻不恭顺天命,不怕王师诛讨,凶暴逆行,破坏国家纲纪,无视五常之伦理,动摇国家根基,威逼胁迫幼小的君王,毁坏国家的栋梁支柱,残害忠良之臣,祸及黎民百姓,使天地神祗祖宗灵位无所归依。所以天下为之怨恨,亿万人民为之泣血,我们奉旨讨伐,以除灭元凶。过去戎狄危及周室,齐桓公与诸侯会盟以扶王室,董卓欺凌汉宫,各路豪杰聚义致讨,护卫君亲之义,古今一样。现今主上陷于危难,百姓处于倒悬,忠臣志士无不心存报国之念。凡入我同盟者,一经盟誓之后,齐心合力,以救社稷。若二寇不消灭,决不退缩偷安。有谁违背誓言,天神不容!”郗鉴登坛慷慨陈辞,三军士气大振。于是派遣将军夏侯长等先行,郗鉴对平南将军温峤说:“现在贼寇要挟持天子东入会稽,我们应先立营垒,占据要害地势,既防备敌人越过,又可截断他们的粮草运输,然后镇静自若地固守京口,坚壁清野以待贼寇。敌人攻城不胜,四野又无所获,东去的道路被切断,粮草供给断绝,不到百日,自会崩溃。”温峤很赞同他的意见。
陶侃出任盟主后,进郗鉴为都督扬州八郡军事。当时抚军将军王舒、辅军将军虞潭都受郗鉴指挥,率领大军过江后,与陶侃会师于茄子浦。郗鉴在白石修筑营垒占据有利地形。正值王舒、虞潭出战失利,郗鉴和后将军郭默退守丹徒,设大业、曲阿、肻亭三座营垒以防守。敌将张健前来进攻大业营垒,因城中缺水,郭默坚持不了,于是突围而走,三军大为恐慌。参军曹纳认为大业是京口的防线,一旦失守,敌人齐头并进,劝郗鉴趁早退还广陵,再等待时机然后反攻。郗鉴于是召集僚佐集会,责斥曹纳说:“我承蒙先帝厚顾之恩,托付以重任,就是为国捐躯也不足回报。现强寇当前,人心惶恐形势危急,你是我的心腹佐吏,却萌生异心,这样我怎么能做义师的榜样,怎能让三军服从我的统一指挥!”要将曹纳处斩,很久后才释放他。后苏峻死,大业之围解除。苏逸等人败走吴兴,郗鉴派参军李闳追击并斩杀了他。收降男女万余人口。以其功拜司空,加侍中,解除八郡都督,改封为南昌县公,以先前的爵位封其子郗昙。
当时贼寇首领刘征聚众数千人,乘船浮海侵掠东南沿海诸县。郗鉴于是坐镇京口,任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陵诸军事,率众讨伐消灭了刘征。进位太尉。
后来因病,上疏辞去职位,疏说:“臣病染体,日渐沉重,自思能力已承担不了肩上的重任。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之常理。但我以低能浅才而身居高位,无以报答朝廷,上对不起先帝的重托,下有愧于天地日月。伏枕哀叹,将会抱恨于黄泉。臣今虚弱无力,生死就在朝夕之间,则将府中事务交付于长史刘遐料理,乞骸骨以归故土家园。希望陛下以山河般宽广的胸怀器量,弘济大业,任贤使能,一切事情力求简便易行,使歌颂圣明君王的《康哉》之歌在今天重新响起,如果能这样,臣虽死犹生。臣所统领的部属百姓错综复杂,多数是北方人,或被迫迁移南来,或是新近才收服的。百姓们怀念故乡,都有回归之心。臣向他们宣示朝廷的恩泽,使他们明白利益善恶,安排住宅田地,渐渐安居下来,听说臣病重,他们又人心浮动,若让他们渡江北归,必会诱发北边敌寇的野心。太常蔡谟,平正贞刚,众望所归,可以出任都督、徐州刺史。臣已故之兄的儿子晋陵内史郗迈,为人谦厚仁爱,深受流亡民众的爱戴,又是我门户中子弟,可以担任兖州刺史。公家之事,所能了解的应尽力而为,因此我也像古代的祁奚那样,为国荐才,内举不避亲。”此疏上奏后,任命蔡谟为郗鉴的军司。郗鉴不久病故,时年七十一岁。成帝于朝晡之时哭于朝堂之上,遣御史持节护理丧事,追赠封赏依照温峤之例。朝廷册书说:“惟郗鉴公道德高尚,体识宏远,忠诚雅正,举止行为为世人之表率。任内外显要之位,功勋卓著。前者祖约、苏峻狂暴横行,危害社稷,动摇朝廷,赖郗公之力得以安宁。功劳同于古代的英烈,勋绩超过了齐桓、晋文。正要依靠他的才德,拯济艰难的时局,可老天不同情,使他早离人世,朕心中万分悲痛。爵位用以显示勋德,谥封用以表彰嘉行,所以昭示他的业绩,张扬他的美誉。今赠太宰,谥号文成,以太牢之祭吊唁。若郗鉴灵魂有知,请接受这种殊荣吧。”
当年,郗鉴在永嘉动乱之中,在乡中贫穷饥饿,乡里之人因为他享有盛名,大家轮流供养他。当时其兄之子郗迈、外甥周翼都年幼,郗鉴常常带着他们一起外出就食。乡人说:“现在大家都在挨饿,因为你贤德,就和你一起共济难关,恐怕没有能力顾到别的人了。”郗鉴于是一人独往,吃罢后,将饭留在口内,回家后吐出喂养两小儿,得以一同存活,一起过江南来。郗迈位至护军,周翼任剡县令。郗鉴死后,周翼怀想过去抚育之恩,解职而归,以席苫而居守丧三年。郗鉴二子:郗忄音、郗昙。

郗鉴传相关文章

  • 道士卖药》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乌鲁木齐有道士卖药于市。或曰是有妖术。人见其夜宿旅舍中,临睡必探佩囊,出一小壶卢,倾出黑物二丸,即有二少女与同寝,晓乃不见。问之则云无有。余忆辍耕录周月惜事,曰:此乃所采生魂...
  • 巡抚折藩司之焰》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咸丰八九年间,昆明何根云制军(桂清)总督两江,王壮愍公(有龄)素为所识拔,以一盐大使,不数年间,荐擢至江苏布政使。总督、藩司互相倚重,而巡抚僎然不能问一事。  壮愍志得气盈,不以巡抚...
  • 传统历史的资料》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
  • 义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
  • 画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临清崔生家屡贫,围垣不修,每晨起。辄见一马卧露草间,黑质白章;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断者。逐去,夜又复来,不知所自。崔有好友官于晋,欲往就之,苦无健步,遂捉马施勒乘去,嘱家人曰:“倘...
  • 潞令》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宋国英,东平人,以教习授潞城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余乡徐白山适过之,见其横,讽曰:“为民父母,威焰固至此乎?”宋洋洋作得意之词曰:“喏!不敢!官虽小,...
  • 卷阿》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尔受命长矣,茀...
  • 既醉》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威仪孔时,君子有孝...
  • 立命之学》原文翻译 - - 《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章节 - -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
  • 襄公·襄公三十一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秋九月癸巳,子野卒。己亥,仲孙羯卒。冬十月,滕子来会葬。癸酉,葬我君襄公。十有一月,莒人杀其君密州。   【传】三十一年...
  • 志第二十一·乐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乐下   ○宗庙乐歌 殿庭乐歌 鼓吹导引曲 采茨曲   禘祫亲飨,皇帝入门。宫县无射宫《昌宁之曲》:(出、入步武同。)   惟时升平,礼仪肇兴。鸣銮至止,穆穆造庭。百辟...
  • 契丹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契丹,是古代匈奴人的后代。世代居住在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契丹所居之地本是鲜卑人的故地。那里的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代的史籍中已记载得很...
  • 綦俊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綦俊,字..显,河南洛陽人。其祖先是代人。祖綦辰,任并州刺史。綦俊,庄帝时仕官累迁为沧州刺史,很是被吏人害怕钦服。不久,除任太仆卿。 等到..朱世隆等被诛,齐献武王赴洛,停军邙山...
  • 袁宪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袁宪字德章,是尚书左仆射袁枢的弟弟。他年幼时聪慧敏捷,勤奋好学,气度不凡。梁武帝修建学校,辟设五馆,其中一馆位于袁宪住宅西面,袁宪常常招引诸生,同他们谈论,每每有新意,都出人意料...
  • 鲁悉达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人。其祖父鲁斐,为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爵为陽塘侯。父亲鲁益之,为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陽二郡太守。 鲁悉达幼以行孝出名,初任梁南平嗣王中...
  • 百官三》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比千石。 诸公...
  • 刘敬叔孙通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刘敬原名娄敬,是齐国人。 汉高祖五年,娄敬被调派戍守陇西,当他路过洛阳时,刚好刘邦正在洛阳。 于是娄敬就把车子一停,把拉车的套子一摘,穿着件羊皮袄,去找他的齐国老乡虞将军,说:史记...
  • 罗邺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五十四 卷654_1 《岁仗》罗邺 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春排北极迎仙驭, 日捧南山入寿杯。 歌舜熏风铿剑佩,祝尧嘉气霭楼台。 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材。 ...
  • 卢同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八十七 卷387_1 《月蚀诗》卢同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屭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 出来照我草屋东。 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
  • 李白的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七十一 卷171_1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李白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