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100章 > 谢安传

晋书

《晋书》100章谢安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谢安传

书籍:晋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谢安,字安石,为谢尚的堂弟。父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之惊叹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少年时拜访王氵蒙,与王氵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氵蒙之子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氵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因此,谢安年少就负盛名。
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谢安以疾病在身推辞不就。寄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陽的许询、僧人支遁交游相处,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无入世之心。扬州刺史庾冰因为谢安有盛名,因而志在必得,多次下郡县督促他应召,谢安不得已应召前往,一个多月后又告退而归。又任命他为尚书郎、琅王牙王友,谢安一概推辞不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有司上书朝廷,奏明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自己禁锢终身,放浪于东部名胜之地。谢安曾去临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两样!”曾与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谢安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每次游赏,总是携带妓女同行。谢安已多次不应征召,简文帝做宰相时,说:“谢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其时,谢安弟谢万为西中郎将,担负守边的重任。谢安虽然隐遁山林,但其名声仍超过谢万,有公卿大臣的声望,平素家居常用礼节规范来教导子弟。谢安的妻子,是刘忄炎的妹妹,看见谢家各门都拥有高官厚禄,而独有谢安隐退山林,于是对谢安说:“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掩鼻说:“恐怕难免。”及至谢万被罢职,谢安才开始有做官的志趣,其时年龄已到四十多岁了。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朝廷百官都为他送行,中丞高嵩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百官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谢安深有愧色。到了桓温的府第,桓温十分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后来,桓温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使侍从取头巾。桓温出来制止道:“让司马戴好帽子再相见。”如此器重谢安。
正当桓温准备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投书请求奔丧。不久拜官为吴兴太守。当时在职任上声誉平常,离开后为大家所思念。不久任命为侍中,又升为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文帝病重,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简文帝驾崩,桓温入京奔丧,至新亭停止,派重兵把守关口,准备乘机推翻东晋,召见谢安及王坦之,计划在会见时谋害他们。王坦之十分恐惧,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存亡,在此一行。”见到桓温,王坦之惊慌得汗流浃背,以致握倒了手版。谢安从容就座,坐定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有道的诸侯,谨守四方,明公何必要壁后藏人图谋不轨呢?”桓温笑道:“不得不如此啊。”于是谈笑多时。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至此方知王坦之的低劣。桓温曾拿谢安写给简文帝的谥议给在座宾客看,说:“这是谢安石小小的杰作。”
其时孝武帝正年轻,不能掌握实权,桓温威振内外,人情纷杂,各怀异心。谢安与王坦之尽忠辅助,终能使朝廷大体平静无事。桓温病重时,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使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告吹。
不久,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加封后将军。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诏令谢安统管中书省。谢安心存仁义,辅助东晋,劝导百官,即使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其时强敌侵犯边境,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州、益州、襄陽、邓州先后失陷。谢安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广行德政,文武百官同心同德,不计较小过失,专心大事,恩威流布广远,人人都把他比做王导,并认为文雅超过王导。谢安曾与王羲之同登冶城,悠然遐想,有超乎世俗的志趣。王羲之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谢安说:“秦朝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
其时,京师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尚书令王彪之等大臣以敌寇入侵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宫室设计,皆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又无怨恨。谢安又兼任扬州刺史,诏令谢安可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一百人进入宫殿。其时,孝武帝开始亲理朝政,晋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军中头衔。其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诸侯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功臣的后代而加以封赏。不久,朝廷加封谢安为司徒,他所统辖的后军文武官员都配上高级府第,谢安又辞让不受封。朝廷又加封谢安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其时,前秦苻坚强大,边境多战事,东晋众将接连败退。谢安派弟谢石及侄儿谢玄等出兵伺机征讨,连战连捷。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后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开进淮河、淝水,东晋京师震恐。朝廷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向谢安问应敌之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主意。”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张玄再去请示。谢安于是驾车去山中别墅,亲朋好友聚集在周围,然后才与谢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谢安平常棋艺不及谢玄,这一天谢玄心慌,做谢安的敌手却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部署将帅,面授机宜。谢玄等人已大败苻坚,喜信送到谢安手里,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罢信便丢在床上,全无喜色,下棋如故。客人询问,才慢慢答道:“小儿辈已打败敌寇。”下完棋回内室,内心抑制不住激动,过门槛时猛地折断了屐齿。谢安在人前竟能如此镇定自若掩饰真情。因统率作战有功,晋封太保。
谢安想进一步统一天下,上书请求率兵北征,孝武帝诏令谢安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持黄钅戊,其余官职照旧,设置从事中郎二人。谢安上书辞让太保之职及爵位,朝廷不许。其时桓冲已去世,荆、江二州都空缺刺史,舆论认为谢玄有大功,声望高,应授予二州统领之职。谢安担心父子名位太高,将为朝廷所猜忌,又担心桓氏失去荆、江二州的职权会不服,桓石虔又有沔陽的战功,考虑到桓石虔骁猛善战,据有险胜之地,终难控制,于是任命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改桓伊镇守江州,桓石虔镇守豫州,使三桓统辖三州,彼此无怨言,各得其所。谢安执政,从长远考虑,使部属之间无争无斗,大抵都是这样。
谢安喜欢音乐,自从其弟谢万死后,十年间不听音乐。及至他位居台辅,亲人丧期也从不停止音乐。王坦之写信劝谕他,他不予理睬,衣冠士族多仿效他,以致成为习俗。又在土山上营造别墅,楼馆宏伟,林竹茂盛,常常携带内外子侄往来别墅游赏聚集,所设酒席动辄耗费百金,人们为此对谢安大加指责,而谢安对此不屑一顾。常常怀疑刘牢之不能单独任用,又认为王味之不适合做地方长官。后来刘牢之以作乱为终结,王味之以贪污遭败,人们因此佩服谢安的知人善任。
其时,孝武帝之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而奸诈谄佞小人乘机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忠良,谢安被迫出京镇守广陵之步丘,建筑新城避祸。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并敬酒赋诗。谢安虽受朝廷嘱托,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失,每每露于形色。及至出镇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道回东山。高雅的志愿还未实现,就遭重病缠身。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并召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陽,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沛县之敌对峙,委任谢玄为督察。如果二城守敌凭借地形顽抗,待来年涨水,东西夹攻。孝武帝诏令侍中赴新城慰劳谢安,于是谢安返回京城。听说车驾已进入西州门,自以为壮志不成,功业未就,因而感慨万分,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忽然有一天梦见自己乘坐桓温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停了下来。乘坐桓温的车驾,预兆将代替他执掌朝政。十六里,从我执政到今天刚好十六年了。白鸡属酉,如今太岁星在酉,是凶兆,我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来了!”于是上书辞职,孝武帝派侍中、尚书晓喻朝廷旨意。此前,谢安从石头出发,金鼓忽然破碎,又加上谢安说话从不出差错,这一天忽然出现谬误,众人觉得十分奇怪。不久谢安逝世,终年六十六。孝武帝在朝殿里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曰文靖。因无陵苑,诏令在府中备办丧事仪式。到安葬时,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切依照先前大司马桓温的标准。又因为打败前秦苻坚的功勋,加封庐陵郡公。
谢安少负盛名,时人十分敬爱他。有位同乡在中宿县做官,被罢职回乡后,去看望谢安。谢安问他回乡带回了多少积蓄,同乡答道:“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便拿了其中的一把握在手里,京城士大夫与平民百姓争着购买这种蒲葵扇,以致扇价增了数倍。谢安原本会朗诵诗文,因为有鼻病,所以声音低沉粗重,名流雅士们喜欢学他吟诵却达不到他的效果,于是有些人便用手捏住鼻子模仿他吟诗。谢安镇守新城,在城北建了一座土坝,后人怀念他,便将这土坝命名为召伯埭。
羊昙,太山人,是知名人士,为谢安所器重和喜爱。谢安去世后,羊昙长年不听音乐,外出不走西州路。曾经在石头城想起了谢安,心中难受而喝得大醉,沿着路径行走,一边不停地吟唱,不觉到了西州门。左右告诉他:“这是西州门。”羊昙悲伤感慨不已,以马鞭扣门,吟诵曹子建的诗云:“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谢安有二子:谢瑶和谢琰。谢瑶继承封爵,官至琅王牙王友,早死。子谢该继嗣,死时为东陽太守。谢该无子,其弟光禄勋谢模将儿子谢承伯过继给谢该,继承封爵,因犯罪免官。
刘裕因谢安功德盖世,特封谢该之弟谢澹为柴桑侯,食邑千户,负责谢安的祭祀。谢澹年少就身居显赫职位。桓玄篡夺东晋皇位后,让谢澹兼太尉之职,与王谧一起带着文册到姑孰宣达旨意。元熙年间(419~420),谢澹为光禄大夫,又兼任太保,持节奉册禅祀刘宋。

谢安传相关文章

  • 玩视民瘼酷报》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元年,伯相李公以直隶芦僧河淤塞,筹款浚筑,派某观察督办工役。卢星五太守(应楷)为总办,所属有委员数人,分司局务。既清丈河身,及身旁地亩,分段取土筑堤。  有老媪赴局控诉云,&ldq...
  • 云梦田》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_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人之数,景子曰:“无之...
  •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嬴重婚公子》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公子重耳怪狐偃用计去齐,夺魏犨之戈以刺偃,偃急忙下车走避,重耳亦跳下车挺戈逐之。赵衰、臼季、狐射姑、介子推等,一齐下车解劝。重耳投戟于地,恨恨不已。狐偃叩首请罪曰:&ldq...
  • 无所适从的礼俗》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做学问的态度。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为什么讲学问讲到礼?这个礼,刚才提到了《礼记》。讲到礼,感慨良深!我们...
  • 谋篇(现代译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现代翻译 - - 对于一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原由,以便研究实情。根据研究,来确定“三仪”。“三义”就是上、中、下。三者互相渗透,就可谋...
  • 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话表寇员外既得回生,复整理了幢缭鼓乐,僧道亲友,依旧送行不题。却说唐僧四众,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与他处不同。见了些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过地方,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
  • 郝子直、何得之、徐明仲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郝子直 喜迁莺 风云际会。自军兴勋业,唯公屈指。中镝红心,骄虏胆丧,中正已回天意。采石扶危鏖战,激励熊罴乘势。震天地,沮金狄百万,完颜诛毙。 英卫。摅红气,寰海共欣,雪恨亡胡岁。...
  • 王赏、张生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王赏 眼儿媚 凌寒低亚出墙枝。孤瘦雪霜姿。岁华已晚,暗香幽艳,自与时违。 化工放出江头路,沙水冷相宜。东风自此,别开红紫,是处芳菲。 张生 雨中花慢 事往人离,还似暮峡归云,陇上流...
  • 谢薖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谢薖 鹊桥仙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
  • 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201)》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五十六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   [1]春,三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1]春季,三月,丁卯(疑误),出现日食。   [2]曹操就谷于安民。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
  • 志第八·历二》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大统历法一上   造历者各有本原,史宜备录,使后世有以考。如《太初》之起数钟律,《大衍》之造端蓍策,皆详本志。《授时历》以测算术为宗,惟求合天,不牵合律吕、卦爻。然其法所...
  • 列传第三·始祖以下诸子》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始祖以下诸子   ○斡鲁 辈鲁 谢库德 孙拔达 谢夷保(子盆纳) 谢里忽 乌古出 跋黑崇成(本名仆灰) 劾孙(子浦家奴) 麻颇(子谩都本) 谩都诃 斡带斡赛(子宗永) 斡者(孙璋) ...
  • 本纪第一·世纪》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纪   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
  • 陈宣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陈高宗孝宣皇帝名叫陈顼,字叫绍世,小字叫师利,是始兴昭烈王的第二个儿子。梁朝的中大通二年(530)七月辛酉日生,当时有红光满室。少年的时候性格宽容,多智慧谋略。长大以后,容貌俊...
  • 高劢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高劢字敬德,渤海郡条县人,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 他从小聪明敏捷,风度翩翩,以仁孝闻名,为北齐显祖所宠 爱。 七岁时,袭爵为清河王。 十四岁,任青州刺史。 历任右卫...
  • 魏收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陽人氏。曾祖名缉,祖父名韶。父子建,字敬忠,赠仪同、定州刺史。收年十五,便会撰著文辞。跟随父亲来到边地后,却又喜欢上了骑马射箭,并准备依仗武艺晋升...
  • 温子升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温 子升,字鹏举,自称太原人,晋代大将军温 峤的后代。世代居住江 左。祖恭之,刘义隆政权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避难归国,定居在济陰冤句,因而成为该郡县人。家中世代寒微。父温 晖,兖州...
  • 刘方平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五十一 卷251_1 《代宛转歌二首》刘方平 星参差,明月二八灯五枝。 黄鹤瑶琴将别去, 芙蓉羽帐惜空垂。 歌宛转,宛转恨无穷。 愿为潮与浪, 俱起碧流中。 晓将近,黄姑织女银河...
  •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紫花地丁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