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徐霞客游记 > 上卷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上卷粤西游日记二十三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

书籍:徐霞客游记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8-06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余守行李,复令顾仆往候。是晚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

二十三日舟不早发。余念静闻在崇善畏窗前风裂,云白屡许重整,而犹不即备。余乘舟未发,乃往梁寓携钱少许付静闻,令其觅人代整。时寺僧宝檀已归,能不避垢秽,而客僧慧禅、满宗又为整簟diàn作障蔽之用的竹席蔽风,迥异云白。

静闻复欲索余所买布履、衡茶,意甚恳。余语静闻:“汝可起行,余当还候。此何必索之今日乎!”慧禅亦开谕再三,而彼意不释。时舟已将行,且闻宝檀在天宁僧舍,余欲并取梁钱悉畀之,遂别之出。同梁主人觅得宝檀,宝檀慨然以扶危自任。余下舟,遂西南行。四里,转西北,又四里,泊于窑头。

时日色尚高,余展转念静闻索鞋、茶不已,盖其意犹望更生,便复向鸡足,不欲待予来也。若与其来而不遇,既非余心;若预期其必死,而来携其骨,又非静闻心。不若以二物付之,遂与永别,不作转念,可并酬峨眉之愿也。乃复登涯东行,出窑头村,二里,有小溪自西北来,至此东注,遂渡其北,复随之东。

又二里,其水南去入江。

又东行一里,渡白衣庵西大桥,入崇善寺,已日薄崦嵫。入别静闻,与之永诀。亟出,仍西越白衣庵桥,共五里过窑头,入舟已暮,不辨色矣。

二十四鸡三鸣即放舟。西南十五里,过石埠墟,有石嘴突江右,有小溪注江左,江至是渐与山遇,遂折而南行。

八里过岔九,岸下有石横砥水际,其色并质与土无辨,盖土底石骨为江流洗濯而出者。

于是复西向行五里,向西北十里,更向北又十里,转而西又五里,为右江口。右江自北,左江自西,至此交会。

左江自交趾广源洲东来,经龙州,又东六十里,合明江南来之水,又东径崇善县,合通利江及逻、陇、教北来之水,绕太平府城东、南、西三面,是名丽江,又东流至此。右江自云南富州东来,经上林峒,又东合利州南下之水,又东经田州南、奉议州北,又东南历上林、果化、隆安诸州县至此。又按《一统志》:“右江出峨利州。”查“峨利”,皆无其地,惟贵州黎峨里在平越府,有峨峲山,乃牂牁所经,下为大融、柳州之右江者,与此无涉。至利州有阪丽水,其流虽下田州,然无“峨峲”之名,不识《统志》所指,的于何地。又按《路志》曰“丽江为左,盘江为右。”此指南盘之发临安者。若北盘之经普安州,下都泥,亦出于来宾,合柳州之右江,与此无涉。此古左、右二江之分也。二水合至横州,又名郁江。而庆远之龙江,自贵州都匀、独山来;融县之潭江,自平越、黎平来;迁江之都泥,自普安七星关来。

三水经武宣,是名黔江。

二江俱会于浔。

于是又以郁江为左,黔江为右者。而今已左、右二江道因之、彼此互称,不免因而纰缪pīmiù矣。又按,《一统志》于云南曲靖府盘江下注云:“盘江有二源,在沾益州,北流曰北盘江,南流曰南盘江,各分流千余里,至平伐横山寨合焉。”今考平伐属贵州龙里、新添二卫,横山寨在南宁。

闻横山寨与平伐相去已千余里,二水何由得合?况龙里、新添之水,由都勾而下龙江,非北盘所经。横山寨别无合水,合者,此左、右二江耳。左江之源出于交趾,与盘江何涉,而谓两盘之合在此耶?余昔有辨,详著于《复刘愚公书》中。其稿在衡阳遇盗失去。俟身经其上流,再与愚公质之。余问右江之流,溯田州而上,舟至白隘而止。白隘本其邻境,为田州夺而有之。又考利州有白丽山,乃阪丽水所出,又有“阪”作“泓濛”,二水皆南下田州者。白隘岂即白丽山之隘,而右江之出于峨利者,岂即此水?其富州之流,又西来合之者耶?

自岔九来,两岸土山逶迤,俱不甚高。

由右江口北望,其内俱高涯平陇,无崇山之间;而左江南岸,则众峰之内,突兀一圆阜,颇与众山异矣。又西一里,江亦转北,又南一里,是为大果湾。前临左江,后崎右江,乃两江中央脊尽处也。其北有小峰三,石圆亘如骈覆钟,山至是始露石形。其东有村曰宋村,聚落颇盛,而无市肆。余夙考有合江镇,以为江夹中大市,至是觅之,乌有也。

征之土人,亦无知其名者。是日行五十里,泊于湾下。

二十五日鸡再鸣,发舟西向行。

曲折转西南十五里,复见有突涯之石,已而舟转南向,遂转而东。

二里,上长滩,有突崖飞石,娉立江北岸。崖前沙亘中流,江分左右环之,舟俱可溯流上。又三里,为杨美,亦名大湾,盖江流之曲,南自杨美,北至宋村,为两大转云。自杨美西向行十五里,为鱼英滩。

滩东南有山如玦júe玉环,中起一圆阜,西向迎江,有沙中流对之。其地甚奇。询之舟人,云:“昔有营葬于上者,俗名太子地。乡人恶而凿其两旁,其脉遂伤。”今山巅松石犹存,凿痕如新也。上滩又五里而暮,泊于金竹洲之上流野岸也。

二十六日鸡初鸣,发舟。十里,西南过萧村,天色犹熹微也无色微明。至是已入新宁境,至是石山复出,〔若屏列,若角挺,〕两岸濒江之石,亦时时竞异。又五里,折而东,江南岸穹石成洞,外裂多门,如狮象骈立,而空其跨下;江北岸断崖成峡,上架飞梁,如虹霓高映,而缀其两端。又五里,转而西南,与石山时向时背。

两崖突石愈奇,其上嵲niè高峻如翅云斜劈,下覆如肺叶倒垂,幻态时时变换;但洞不甚深,崖不甚扩,未成楼阁耳。

又北转五里,为新庄,转西南三里,为旧庄。又西二里,转而南五里,转而北三里,复转西南,更有石山当前矣。

又三里,西透两山之腋,挟江北石峰北转,而循其西麓。于是东岸则峰排崖拓,穹洞连门;西岸则波激岸回,矶空窍应。其东岸之山,南连两峰,北峰洞列三门,门虽外分,皆崆峒内扩;北骈两崖,南崖壁悬两叠,叠俱有洞,复高下中通。

此即狮岩。

北行三里,直抵骈崖下,乃转南行。顺风挂帆二里,又西行一里,逼一尖峰下,仍转向南。西岸复有骈崖平剖,巍临江潭,即笔架山也。

而东岸石根愈耸愈透。共三里,过象石下,即新宁之西门也。风帆方驶,舟人先有乡人泊此,遂泊而互酌。余乃入城,登州廨,读《州记》于仪间官府大门的莅事堂,询狮岩诸胜于土著。还登象石,日已薄暮。

遂不成行,依象石而泊。

新宁之地,昔为沙水、吴从等三峒,国初为土县,后以思明土府有功,分吴从等村畀之,遂渐次蚕食。后忠州从而效尤,与思明互相争夺,其地遂朝秦暮楚,人民涂炭无已,当道始收其地,以武弁守之。土酋黄贤相又构乱倡逆,隆庆末,罪人既得,乃尽收思明、忠州未吐地,并三峒为四,创立州治。其东南五里即宣化、如何乡名。一、二、四三围,并割以附之;即萧村以上是也。其西北为思同、陀陵界;西南为江、忠二州界。江水自西南那勒来,绕城西北,转而东南去。万历己丑,州守江右张思中有记在州门,乃建州之初任者。

州北四里,隔江为狮岩山,州西二里,隔江为笔架山,州南一里为犀牛岩,更南三里为穿山大岩,皆石峰耸拔,石洞崆峒,奇境也。州西远峰排列更奇,象石、狮石俱在含晖门江岸。江流自南衡涌而来,狮石首扼其锐,迎流剜骨,遂成狰狞之状。下流荡为象石,巍准高耸的鼻子下倩,空颊内含,截水一湾,可泊可憩,而西门之埠因之。狮石之上曰冲口,下流有石梁高架两崖间,下辟成门。余先闻之邑父老云:“近冲口有仙源洞府。”记忆不真,无可问者,不识即此否?

自南宁来至石埠墟,岸始有山,江始有石;过右江口,岸山始露石;至杨美,江石始露奇;过萧村人新宁境,江左始有纯石之山;过新庄抵新宁北郭,江右始有对峙之岫xiù有岩洞之山。

于是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旋背一崖,复潆一嶂,既环乎此,转鹜乎彼,虽不成连云之峡,而如梭之度纬,如蝶之穿丛,应接不暇,无过乎此。

〔且江抵新宁,不特石山最胜,而石岸尤奇。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指岩石迸出,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穀绉,江既善折,岸石与山辅之恐后,益使江山两擅其奇。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虽连峰夹嶂,远不类三峡;凑泊一处,促不及武彝;而疏密宛转,在伯仲间。至其一派玲珑通漏,别出一番鲜巧,足夺二山之席矣。〕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相关文章

  • 全才——智、清、勇、艺、礼》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怎样才算是人才与全才。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上不正下便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个话大家都很熟,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政”这个名称的解释。政就是“正”,所谓政治的道理,就是领导社...
  • 禄数》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某显者多为不道,夫人每以果报劝谏之,殊不听信。适有方士能知人禄数,诣之。方士熟视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禄乃终。”归语夫人。计一人终年仅食面二石,尚有二...
  • 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
  • 奇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五卷 - - 【原文】凡战,所谓奇①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②三国魏景元四年③,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
  • 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再思量》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二卷 - - 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再思量。 【解释】富贵后一定要安分守己,贫穷时不要产生非分之想。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解释】画中之水空有滔天波浪,却听不见风声阵...
  • 雅量》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一卷 - -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
  • 唐纪四十七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公元784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 、淮缯帛来至,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韩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干请行;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 。”士干许诺,归别家,则...
  • 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王庸,字伯常,雄州归信人。事母李氏以孝闻。母有疾,庸夜祷北辰,至叩头出血,母疾遂愈。及母卒,哀毁几绝,露处墓前,旦夕悲号。一夕,雷雨暴至,邻人持寝席往,欲蔽之,见庸所坐卧之地独不沾湿,咸...
  • 冯行袭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冯行袭,字正臣,武当人。历年在本郡担任都校职务。中和年间,唐僖宗在蜀地,有位叫孙喜的贼寇头目,聚集数千党 徒想进入武当,均州刺史吕烨惶恐惧怕无计可施。冯行袭在江 南埋伏下勇士...
  • 列传第十一》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温 大雅(子无隐 大雅弟彦博 子振 挺 大雅弟大有) 陈叔达 窦威(子惲 兄子轨 轨子奉节 琮 从子抗 抗子衍 静 静子逵 诞 诞子孝慈孝慈子希玠 诞少子孝谌 抗季弟璡) 温 大雅...
  • 经籍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 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 名家类四 墨家类五 纵横家类六 杂家类七 农家类八 小说类九 天文类十 历算类十一 ...
  • 陈文沈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文沈皇后名叫妙容,吴兴武康人。父亲沈法深,梁朝的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岁多的时候,在梁朝的大同年间嫁给文帝。武帝讨伐侯景,文帝当时正在吴兴,他和沈皇后都被拘禁,侯景平定了...
  • 辛纂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辛雄从父兄辛纂,字伯将。学业博涉文史,性情温 良雅正。初为官任兖州安东府主簿。与秘书丞同郡李伯尚有旧交 ,伯尚与咸陽王元禧一同叛逆,事败后逃窜到辛纂处。事情被发觉后,被免去...
  • 袁宪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袁宪字德章,是尚书左仆射袁枢的弟弟。他年幼时聪慧敏捷,勤奋好学,气度不凡。梁武帝修建学校,辟设五馆,其中一馆位于袁宪住宅西面,袁宪常常招引诸生,同他们谈论,每每有新意,都出人意料...
  • 五行三》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大水 水变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鸣 鱼孽 蝗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
  • 皇甫曾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 卷210_1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皇甫曾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 香花同法侣,旌旆入深山。 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谢公忆高卧,徒御欲东还。 卷210_2 《...
  • 孟彦深、刘湾、孙昌胤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六 卷196_1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 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 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
  • 桦木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桦木 释名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1、乳痈初起(肿痛结硬,欲破未破)。用桦皮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一匙。服后即卧床休息。一服见效。 2、肺风毒疮(遍身疮疥如疠,以及急...
  • 沙木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杉 释名 杉、沙木。 气味 杉材:辛、微温、无毒。 主治 1、脚气肿满。用杉木节一升、桔叶(切细)一升(无叶可用皮代)、大腹槟榔大一枚(连子打碎),童便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