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后汉书 > 100章 > 张衡列传

后汉书

《后汉书》100章张衡列传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张衡列传

书籍:后汉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7
(张衡)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陽西鄂县人。世为大姓。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
张衡少年时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公府几次征召不就。当时,国家太平已久,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张衡于是学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用以讽谏。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文多,故不写在这里。大将军邓骘赞赏他的才华,多次征召,他不应。张衡长于机械,特别用心于天文、陰陽、历算。平常爱扬雄的《太玄经》,对崔瑗说“:我看《太玄》,才知道子云妙极道数,可与《五经》相比,不仅仅是传记一类,使人论辩陰陽之事,汉朝得天下二百年来的书啊。再二百年,《太玄经》就会衰微吗?因为作者的命运必显一世,这是当然之符验。汉朝四百年之际,《玄》学还要兴起来的呢。”安帝早就听说张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为郎中,再升为太史令。于是研究陰陽,精通天文历法,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写得挺详细明白。
帝初年,再调动,又为太史令。张衡不羡慕当世的功名富贵,所担任官位,往往多年不得迁升。自离史官,五年又回到原职。于是设客问体,作《应问》以表明自己的心迹。陽嘉元年(132),又造候风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外有八条龙,每条龙口衔铜丸,下面有蟾蜍,张口接丸。牙机巧制,都隐藏樽中,覆盖周密,无缝隙。如果地动,樽就使龙摇动起来,机发,龙就吐丸,丸入蟾蜍口中,发出激扬之声,守者因此知道地动了。虽然一龙发机,而其余七龙之头不动,找到龙动的地方,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地震陇西,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当时,政事渐衰,权柄被臣下操纵。
张衡于是上疏陈事。说:“皇上聪明俊哲,耿承天命,不幸作太子时,废为济陰王,龙德未升。现在乘云在上,不进天位,真是所谓将登大位,必先穷困吧。亲身经过艰难的,了解下情,饱经险易的,明白事物的真伪。所以能够处理万机,无所疑惑。措施适当,各行各业,都很协调,应该受到天神降福,平民百姓的爱戴。而陰陽未和,灾祸屡见。神明虽深远,却暗暗地看着。仁则得福,婬则得祸,如影的随形,声的应响。因德降善,以失获罪,天道虽远,吉凶可见。近世郑众、蔡伦、江京、樊丰、周广、王圣,都是明显的例子。所以谨慎小心,一定得福,骄奢谄媚,很少不遭杀身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至于情胜其性,随流忘反,岂止不肖之人,中才也都如此。如果不是大贤,不能见得思义,所以积恶成罪,罪不可免。假使能瞻前顾后,以往事为戒,那怎么会遭到祸害呢!贵宠之臣,众目所视,有什么罪过,上下的人都知道。奖善罚恶,人同此心。所以怨恨满盈,神明就会降下罪祸。近年雨常不足,考求所失,即《洪范》所说的君行有过错,则常陽顺之,常陽则多旱。要警惕群臣奢侈,不守范例,自下逼上,加速罪咎征兆的到来。
又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裂是意味着威分,震是意味着有人捣乱。君用静唱,则臣以动和之,威自上出,不出于下,这是国家的制度。我耽心皇上怕麻烦,政令不一人独揽,恩爱不忍割弃,与众共威。威不可分,德不可共。《洪范》说:‘臣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老天在上看得明白,虽远不误。灾异的出现,前后几次了,而未见改革,反悔过去,人非圣贤,不能没有过错。愿皇上考古循旧,莫使刑德八柄,不由天子。如果恩从上下,事依礼制,礼制完备,奢侈越轨的事止,凡事处理适当,就无罪凶。然后神灵所希望的都得到满足,灾异就消除了。”起先,光武好谶。显宗、肃宗继承祖说。自中兴以后,儒生争学图纬,更复附以妖言。张衡认为图纬虚妄,不是圣人之法。于是上疏。说“:我听说圣人明析天文历法以定吉凶,加以卜筮,杂用九宫,测度天象,检验道理,尽在于此。有的观看星辰逆顺,寒热所由;有的考察龟策的占卜,巫觋之所说,他们凭借的不止一术。前面说的,后面证实,所以聪明之士,以此为贵。叫做谶书。谶书开始流行,知道的不多。自汉取代秦,用兵力战,功成业就,可说是大事。这时无人说谶。如夏侯胜、睦孟等,以道术立名,他们的著述,没有谶字。刘向父子领校秘书,审定九流,也对谶没有记录。成、哀以后,才开始听说谶这回事。《尚书》载尧使鲧治洪水,九年不成,鲧被处死,禹才继起。而《春秋谶》说‘:共工理水。’凡谶都说黄帝伐蚩尤,而《诗谶》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春秋元命包》中有公输班与墨翟,事情发生战国,不是春秋时期。又说‘别有益州’。设置益州在武帝时,其名三辅诸陵,世代可知。至于图谶中止于成帝。一卷书中,数事互异,圣人之言,不会如此。大概是虚伪之徒,借此求世取财。
以前侍中贾逵指出谶互相矛盾三十余事,一群说谶的人都不能解释。至于王莽篡位,这是汉朝的大祸,八十篇为什么不戒呢?这就可知图谶成于哀平之世啊!且《河流》、《六艺》,篇目已定,后人强相附会,不容妄有加增。永元中,清河人宋景用历纪推言水灾,而假托洞视玉版所见。有的至于弃家业,走入山林,后都无效,又搜集前世的成事,作为证验。至顺帝废而复位,就不知道了。这都是欺世骗俗,蒙昧势位,其情虚伪,清清楚楚,却没有人纠禁。律历、卦候、九宫、风角,屡有效验,没有人学,而争说谶纬之书。譬如画工,厌恶画犬马,而喜欢作鬼魅,这是因为具体的事物难于形容,而鬼魅虚伪无形,画起来容易。
应该收藏图谶,禁止流行,则是非不致混淆,坏书也没有了。”后升侍中,帝把他引入深宫,讽议左右。曾经问张衡,天下所痛恶的是什么。宦官怕他说坏话,都睁着眼睛看着他。张衡于是说了些假话出去了。但是宦官还是怕他为患,一起诬陷他。张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认为吉凶祸福,幽暗深微,不易明白,于是作《思玄赋》,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顺帝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当时河间王骄奢婬逸,不遵守法纪;又有不少豪强之徒,纠集一起捣乱。张衡到任,树威严,整理法度,暗中探得奸党名姓,一时收捕,上下肃然,以政治清廉著称。任职三年,上书请求退职归家。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139)卒。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诸儒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想继孔子《易》补正《彖》、《象》的残缺,始终没有完成。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安帝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马余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张衡参加讨论,适刘珍、刘。。马余逝世,张衡平居叹息,想完成这件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在东观专门收检遗文,全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记与典籍不合的十余事。又认为王莽本传,只应记载篡夺皇位而已,至于编年月,记灾祥,应作《元后本纪》。又更始居位,人民没有什么异议。光武初为其将,后来才即位,应该把更始之号建在光武之前。上书数次,没采纳。后来的著述,多不详见于典籍,时人感到遗憾。史官评说:崔瑗称赞平子说:“数术穷究天地的奥妙,制作的技巧,与自然同工。”这种造诣可以说说吗?考其研究天地,天地的灵气无所蕴蓄;用心机械,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智慧。所以人深微的思想,达到了智思的顶点。《礼记》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考量他的智思,难道能说它仅仅是一种艺能吗?它对德行有什么亏损呢?

张衡列传相关文章

  • 路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路姓氏祖宗:玄元姓氏起源:远古帝喾高辛氏之孙玄元,有功于唐尧,受封为路中侯,其后子孙便以路为姓,世代相传。姓氏郡望:汉置内黄郡,现在河南省内黄县。姓氏堂号:未知姓氏迁徙分布:求...
  • 水鬼假冒舢板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在曾文汇公幕府时,蜀人中往来较密者,曰李眉生廉访(鸿裔)、萧廉甫大令(世本)、唐柏存大令(焕章),而三人者又甚相得也。壬申二月,文正公薨。其五月丧舟取道长江南旋时,柏存奉大府檄护送...
  • 月是故乡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里仁》篇第一段: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照三家村学究的解释就是:“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真不知道世界上哪来...
  • 车上的一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为政 - - 接下来,根据我们全篇连贯起来的观念,似乎有了问题了,因为下面接着是说: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 辨兴亡》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下卷 - -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
  • 论仁义》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上卷 - -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
  • 田七郎》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 外物》原文翻译 - - 《庄子》杂篇 - -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 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 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 曾...
  • 哀公·哀公二十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传】二十四年夏四月,晋侯将伐齐,使来乞师,曰:「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谷。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徼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军吏令缮,将进。莱章...
  • 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六》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
  • 表第八·功臣世表三》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功臣世表三
  • 志第二十六·礼四》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历代帝王陵庙 三皇 圣师 国先师孔子 旗纛 五祀 国马神南京神庙 功臣庙 京师九庙 诸神祠 厉坛   历代帝王陵庙   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
  • 列传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游雅(从祖弟明根) 高闾 赵逸(兄子琰) 胡叟 胡方回 张湛 段承根(宗钦) 阚骃 刘延明 赵柔 索敞 宋繇(孙游道) 江式 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也。太武时,与勃海高允等俱知...
  • 殷绍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殷绍,长乐人。少年时聪敏,喜爱陰陽术数,曾游学四方,通晓九章、七曜。世祖时为算生博士,在东宫西曹任事,因擅长陰陽术数而为恭宗知遇。太安四年(458)夏,向皇帝进献《四序堪舆》,奏启...
  • 杜棱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杜棱字雄盛,吴郡钱塘人。世代为本县的大姓。杜棱读了很多书,年轻时落泊,在当世不知名。于是游历岭南,侍奉梁朝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日英。萧日英去世,归顺高祖,一直负责文书记事。侯景...
  • 顾恺之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父亲顾悦之,任尚书左丞。顾恺之博学富有才识,曾撰写《筝赋》,赋完成后对人说:“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音,不愿欣赏者必以为它是后辈之作弃之不顾,但深...
  • 魏相翟强死》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五 楚策二(魏相翟强死) 【提要】在国际关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某个国家为自己利益去分化瓦解、挑拨离间其他国家,是天经地义、非...
  • 营卫生会》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
  • 张格、冯涓、杨玢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 卷760_1 《寄禅月大师》周庠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 水田铺座时移画, 金地谭空说尽沙。 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时捻得休公卷,倚柱闲吟...
  • 九香虫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九香虫 释名 黑兜虫。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用九香虫一两( 半生焙), 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