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100章 >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记

《史记》100章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张释之冯唐列传

书籍:史记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
和他的二哥仲生活在一起。
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
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
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
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
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史记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
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显示自己回答问题有如声响回应而且无法问倒。
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
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都不善于言谈。
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
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
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
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
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
到了宫里,文帝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
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
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也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
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过了些时候,张释之升任中郎将。
跟随皇帝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
这时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说:“这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和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切碎的。。麻丝絮充塞石椁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说:“对的。”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念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文帝称赞他说得好。
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
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
张释之审讯那个人。
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
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
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
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
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
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
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
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
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
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
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
张释之内心恐惧,假称生病。
想要辞职离去,又担心随之招致被诛杀;要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办好。
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景帝道歉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王生是喜好黄老学说的处士。
曾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齐聚站在那里,王生是个老年人,说:“我的袜带松脱了。”回过头来对张廷尉说“:给我结好袜带!”张释之就跪下结好袜带。
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
自己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尉什么好处。
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袜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张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被贬谪为淮南王相,这还是由于以前得罪景帝的缘故。
过了一些时候,张释之死了。
他的儿子叫张挚,字长公,官职一直做到大夫,后被免职。
因为他不能迎合当时的权贵显要,所以直到死也没有再做官。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赵国人。
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
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
冯唐以孝行著名,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
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衤去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巨鹿城下作战的情形。
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巨鹿之战时的李齐。
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
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史记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
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
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
这不是虚夸之言呀。
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
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
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
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
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
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
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军法军令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
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节杖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
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冯遂字王孙,也是杰出的人才,和我友好。
太史公说:张释之谈论长者的一番话,和他严守法度不迎合皇帝心意的事,以及冯公的谈论任用将帅,有味啊!有味啊!俗话说:“不了解那个人,看看他结交的朋友就可知道。”他们两位所赞许长者将帅的话,应该标著于朝廷。
《尚书》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才会平坦宽广;不结党不偏私,王道才能明辨。”张季与冯公近似于这种说法呀!

张释之冯唐列传相关文章

  • 滇游日记四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问沈翁,犹未归。兰宗具饭,更作饼食。  余取纸为狮林四奇诗畀之。  水帘、翠壁、侧树、灵泉。见顾仆不至,余疑而问之。兰宗曰:“彼知君即下,何以复上?”而...
  • 兼收并蓄见仁心》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因此他说明达到仁的修养: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他说我没有...
  • 评议译文》原文翻译 - - 《菜根谭》翻译 - - 事物没有大过天地日月的,然而杜甫却在诗中说:“日月是笼中的鸟儿,天地是水上的浮萍。”事情没有大过禅让帝位征伐作战的,然而邵雍却说:“唐虞禅让如喝三杯酒,汤武...
  •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宋江不负晁盖遗言,要把主位,让与卢员外。众人不伏。宋江又道:“目今山寨钱粮缺少,梁山泊东,有两个州府,却有钱粮:一处是东平府,一处是东昌府。我们自来不曾搅扰他那里百姓...
  • 声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九卷 - - 【解析】本篇以《声战》为题,取其虚张声势之义,旨在阐述进攻作战中采用“声东击西”战法的重要作用问题。它认为,采用“声东而击西”战法进攻敌人,就可以使...
  • 大爷》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讥刺部 - - 大爷 一人牵牛而行,喝人让路。不听,乃云:“看你家爷来。”一人回视曰:“难道我家有这样一个大爷?” 苏杭同席 苏、杭人同席。杭人单吃枣子,而苏人单食...
  • 为文论事》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为文论事,当反复致志。救首救尾,则事词章著,览者可以立决。陈汤斩郅支而功未录,刘向上疏论之,首言:“周方叔、吉甫诛猃狁。”次言:“齐桓公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
  • 陈若水、萧汉杰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陈若水 沁园春(寿游侍郎) 某恭审某官受天异禀,间世笃生。光辅三朝,伟甚忠清之节;退发一壑,粹然恬淡之风。帝眷耆英,神绥福祉。某不量寸朽,切庇万间。心之所祈,姑寄沁园春之赋;仁者必寿...
  • 蔡幼学、曹彦约、张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蔡幼学 好事近(送春)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 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曹彦约 满庭芳(寿妻) 老子今年,年登七十,阿婆年...
  • 张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张震 蝶恋花(惜春) 梅子初青春已暮。芳草连云,绿遍西池路。小院绣垂帘半举。衔泥紫燕双飞去。 人在赤阑桥畔住。不解伤春,还解相思否。清梦欲寻犹间阻。纱窗一夜萧萧雨。 鹧鸪天...
  • 杨端臣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杨端臣 渔家傲 有个人人情不久。而今已落他人手。见说近来伊也瘦。好教受。看谁似我能拦就。 莲脸能匀眉黛皱。相思泪滴残妆透。总是自家为事谬。从今后。这回断了心先有。 ...
  • 黎廷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黎廷瑞 大江东去(题项羽庙) 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楚歌B278发,山川都姓刘矣。 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
  • 唐纪二十九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上从甥陈氏为东华公主,妻邵固;以成安公主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   [1]春季,正月,癸未(初四),唐玄...
  •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六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1]冬季,十月丁酉晦(疑误),出现日食。   [2]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2]十一月,丁卯晦(疑...
  • 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原文翻译 - - 《元史》250章 - - 李鋋,小字松寿,濰州人,李全子也。或曰鋋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云。太祖十六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归附,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福为...
  • 吕公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吕公著字晦叔,寿州人。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器重惊异,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为颍州通判,郡守欧阳修...
  • 何远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郡郯县人。他的父亲何慧炬官至南朝齐尚书郎。 何远起初担任江 夏王国的侍郎,不久调任奉朝请。齐永元年间,江 夏王萧宝玄在护军将军崔慧景的支持下,起兵京口,...
  • 李王邓来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李通、王常、邓 晨、来歙) ◆李通传 李通字次元,南陽郡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长九尺,容貌与常人特别不同,为人严肃坚毅,居家如处官廷。开始时跟着刘歆办事,喜好天文...
  • 薛能的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六十 卷560_1 《送刘驾归京》薛能 相逢听一吟,惟我不降心。 在世忧何事,前生得至音。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 为宿关亭日,苍苍晓欲临。 卷560_2 《夏日寺中有怀》...
  • 蓝淀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蓝淀 释名 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