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史 > 100章 > 褚彦回传

南史

《南史》100章褚彦回传

《南史》为唐朝李延寿撰,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褚彦回传

书籍:南史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10
褚彦回幼年时期就有高洁的声誉。宋朝元嘉末年,魏军逼近瓜步,百姓都整好东西,准备逃走。当时他的父亲褚湛之做丹陽尹,让他的子弟都穿着草鞋,在斋房前练习走路。有人讥笑他,褚湛之说:“这是安不忘危。”褚彦回当时年龄十几岁,很觉得惭愧。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最喜欢的,无故地掉在了堂屋前面的井里,褚湛之率左右众人亲自营救,郡中非常喧闹,褚彦回放下门帘不看。又有一个仆役偷了他的衣服,褚彦回遇见了,对他说:“可以严密地把它藏起来,不要让别人看见。”这个仆役很惭愧地走了,不敢再回来,后来褚彦回富贵了,那个人又回来谢罪,褚彦回待他和起初一样。
褚彦回与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结婚,被任命为驸马都尉,授职著作佐郎,逐渐调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财产全部推给弟弟褚澄,只取书几千卷。褚湛之有两厨宝物,在褚彦回的生母郭氏那里,他的嫡母吴郡主去要,郭氏企图不给,褚彦回说:“只要彦回在,怎么还怕没有钱?”郭氏还是不给,褚彦回流着眼泪坚持请求,才答应他了。后来承袭了都乡侯的爵位,曾担任尚书吏部郎。
景和时期,山陰公主婬荡放肆,窥见了褚彦回,很喜欢他,就告诉了前废帝,废帝就召褚彦回到西上阁住宿十天,公主就在夜间去那里找他,用尽各种办法逼迫,褚彦回严肃地站在那里,从晚上直到早晨,不为她动摇心志。公主对他说:“您的胡须像戟矛,为什么却没有丈夫意气?”褚彦回说:“彦回虽然不聪慧,怎么敢带头进行婬乱?”
宋明帝即位,逐步升迁为吏部尚书。有人找他求官,秘密地在袖子里藏了一块金子,请求他在闲暇的时候单独谈话,拿出金子来给他看,说:“别人都不知道。”褚彦回说:“您自己应该得官,用不着这种东西。如果一定要送我,那就不得不上报了。”这个人非常害怕,收起金子走了。褚彦回向别人说起这件事,而不说他的名字,当时的人都不知道他。
明帝在地方任职的时候,与褚彦回因为风格同一向友好,到现在则对他深深地委任和信赖,提出什么事情一概听从。改封他为雩都伯,曾任侍中,兼尚书、右卫将军。
褚彦回仪表很美,讲究举止,俯仰进退,都很有风度。每当朝会,百官和远国的使节,无不翘首目送他。明帝曾经慨叹说:“褚彦回能迟缓行步,就可以当宰相了。”当时的人把他比作何平叔。他们曾经聚集在袁粲家中,初秋的一个凉爽的晚上,风月很美,褚彦回拿来琴,奏起了《别鹤》的曲子,音调准确,气韵流畅。王。。、谢庄都在袁粲的座席上,击着拍子叹息说:“以没有牵累的精神,配上具有韵律的乐器,乐调暂时离开,也不会立刻停止。”
当时的鄙贱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乱,投降来、叛变去不止一次。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给予他很重要的职位。褚彦回说保全他的脑袋,就已经算是宽宏,不值得大加特殊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变。
褚彦回后来担任吴兴太守,明帝卧病危险,派遣使者驰马去召他,想托付后事。等到召进来,明帝坐在帐中流着眼泪说:“我近来病危,所以召见卿,想让你穿黄罗裙。”他指着床头上的大匣子说:“文书都在匣子里边装着,这个匣子不能再打开。”褚彦回也悲伤得不能自制。黄罗裙,是他乳母的衣服。明帝即使在小时候,就怀着对身后的考虑。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优秀,众人尊崇,明帝找褚彦回谋划把他杀掉,褚彦回认为不可以这样。明帝发怒说:“卿呆痴,不值得跟你讨论事情。”褚彦回恐惧而遵奉了他的意旨。又做了吏部尚书、卫尉卿、尚书右仆射,因为母亲年老有病,早晚需要奉养,所以要求辞去卫尉卿,没有准许。
明帝去世,遗诏让他担任中书令、护军将军,他与尚书令袁粲一同受到顾命,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同被托付,而主要用意则在褚彦回。褚彦回与他们同心处理政事,务求节省简约,百姓十分信赖。不久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贿赂公行,褚彦回已经不能禁止了。
遭到了生母的丧事,他过度哀伤很快身体消瘦不能辨认,他整整一年没有洗澡梳头,只有在哭泣流泪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他本来的形貌。诏令截止哭泣,禁止客人吊丧。葬罢以后,起用为中军将军,本来的职务不变。
元徽二年(474),桂陽王刘休范造反,褚彦回与卫将军袁粲入内保卫皇宫,镇定凝聚大众的人心。褚彦回起初做丹陽尹,曾经和他的弟弟褚癤同坐一辆车子,路上遇到齐高帝,褚彦回举手指着高帝的车子对褚癤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人。”后来出任吴兴太守,高帝赠物告别,褚彦回又对别人说:“这个人才貌不凡,将来不可预料。”等到顾命期间,引拔高帝参与掌权。
高帝平定了桂陽,调任中领军,兼任南兖州刺史,高帝坚持推让,给褚彦回和卫军袁粲上书陈述自己的心情,褚彦回、袁粲不答应,高帝才接受了命令。这一年任命褚彦回为尚书令、侍中,配给仪仗二十人,他坚持辞让。元徽三年,晋升爵位为侯。服丧期满,改授他为中书监,侍中、护军职务依旧,配给乐队一支。
当时淮水属于北朝,江南不再有鳆鱼,偶尔有人辗转得到的,一条值几千钱。有人赠给褚彦回鳆鱼三十条,褚彦回当时虽然高贵,但是过于贫穷,有的仆人献计把它卖掉,说可以得到十万钱。褚彦回脸色一变说:“我觉得这是食物,不是财货,而且不知道可以卖钱,姑且接受。虽然家中节俭困乏,怎么可以卖掉赠送的东西换钱呢?”结果全部给了亲朋去吃,不几天便吃完了。
第二年,嫡母吴郡公主去世,哀伤过甚,极为消瘦。葬罢,诏令他代职,坚持推辞,又因为周年祭礼来到,上表解职,都没有准许。
苍梧王的暴虐逐渐加剧,齐高帝与褚彦回及袁粲谈论时事,袁粲说:“主上年幼,微小的过失容易改正,伊尹、霍光的做法,不是衰世所能做的,纵使成功了,也终于没有完整的土地。”褚彦回默不作声,倾心于高帝。等到苍梧王被废除,公卿们在一起商议,袁粲、刘彦节都不肯接受委任,褚彦回说:“除了萧公没人能了结此事。”手取用物交给高帝。高帝说:“大家都不肯,我怎么能再推辞!”事情才安定下来。顺帝登基,改称褚彦回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职务依旧,卫士五十人入殿。
等到袁粲怀了叛逆之心,说:“褚公眼睛中白色很多,就是所谓白虹贯日,灭亡宋朝的最终是这个人。”后来有一天,袁粲对褚彦回说:“国家所依赖的,只有您和刘丹陽及袁粲罢了,希望各人自勉,不要让竹帛所写的史书笑话我们。”褚彦回说:“希望把我的心放到您的肚子里就可以了。”然而终于不能坚贞固守。
到了高帝辅政,王俭提议为高帝加黄钺,任遐说:“这是大事,应该报告褚公。”高帝说:“褚公如果不给,您将怎么办?”任遐说:“褚彦回保护妻子,爱惜生命,并没有奇才异节,我能制服他。”果然褚彦回没有反对。
后来沈攸之事件发生,高帝召褚彦回谋划,褚彦回说:“西夏发难,事情必定不会成功,您应当首先防备内部。”高帝秘密地进行了防备。事情平定,晋升为中书监、司空。
齐台建立,褚彦回告诉高帝,引用何曾由魏朝的司徒任晋朝的丞相为例,请求做齐官。高帝很谦虚但没有准许。建元元年(479),晋升职位为司徒,侍中、中书监职务依旧,改封为南康郡公。褚彦回辞让司徒,便给仆射王俭写信,想依照蔡谟的事例。王俭认为不应该这样说,劝褚彦回接受任命。但终于没有就任。不久任命为尚书令。建元二年,重申前次的命令为司徒,又坚持推让。
魏军出动,高帝打算发动王公以下无官的人去从军,褚彦回上谏认为对实用没有好处,空致扰动,皇上才停下来了。
建元三年七月,高帝亲尝醇酒,盛夏的时候想夜间出去,褚彦回与左仆射王俭进行劝谏,认为:“从汉宣帝以来,不在夜间进入宗庙,用以防备异常事情的发生。君主极为重要,是应该谨慎行事的。”高帝听从了他。
当时朝廷的机要事情,褚彦回大多参与谋议,常常被采纳,很受礼遇。有一次皇上大开宴席,酒后对朝臣说:“卿等都是宋朝时的公卿,怕也没有料到我应该得到天子。”王俭等人还没来得及回答,褚彦回拿着手板说:“陛下不能说臣没有早识龙颜。”皇上笑着说:“我有愧于文叔,知道您是朱祜已经很久了。”
褚彦回善于弹奏琵琶,齐武帝在东宫举行宴会,赐给他金缕柄银柱琵琶。他性格温和典雅,有度量,不乱作举动。他的宅院中曾经失火,烟气和火焰逼人,左右的人惊慌纷乱,褚彦回神色安然,找了一辆车子慢慢离去。然而世人却常常以名节非议他,当时百姓俗语说:“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彦回生。”
高帝逝世,遗诏任命褚彦回为录尚书事。江东建都以来,没有单独任命为录尚书事的,有关部门怀疑应该立下优文还是策书。尚书令王俭提议,认为“现居本官,另外任命为录尚书事,应该有策书,而过去的史书不载。中叶以来,三公王侯,则策书优文并设;官品第二,用策书而不用优文。优,就是赞美;策,则兼以说明委寄。尚书职务居于天官,是政治教化的根本,所以尚书令品级虽然第三,任命必定有策书。录尚书品级不见记载,而总领的职守更重,前代大多和本官同时任命,所以不再另外有策书。根据事实推论情理,不能够等同于一般官员,应该有策书,用以表明隆重。既然不同于王侯,也就用不着优文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说法。很快增加褚彦回的仪仗为三十人,五天上朝一次。
不久褚彦回生病卧床。褚彦回少年时候曾经病得很重,梦见有人把一套算命的卜蓍送给他,随后就发现少了其中一个,到现在已经四十八岁了,年初就卧病。而太白星和荧惑星相继侵犯上将星,褚彦回担心不能再起来,上表请求退职。武帝不准许,于是改任他为司空、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事职位依旧。去世的时候年龄四十八岁,家中没有余财,欠债数十万,诏令赐给东园的秘密宝器。
当时司空的佐官因为褚彦回没有上任,怀疑是否应该对他使用属官的礼节,王俭论证说:“依照《礼》,新娘在出嫁的路上,听到丈夫家有了丧事,改服而入。现在佐官虽然没有随同工作,但是属吏的礼节是由天朝规定的,应该表示以礼相敬。”司徒府的官吏又因为褚彦回已经解职,而没有接受新的任命,府中的佐官是否应该为他服丧呢?王俭又论证说:“依照本朝中叶士孙德祖从乐陵调任到陈留,还没有入境,去世了,乐陵郡的官吏依照晋见太守的礼节,陈留迎接的官吏依照‘娶女有吉日,以齐衰吊丧’。司徒府应该依照所居的官位来定丧服。”又诏令赠他为太宰,侍中、录尚书、南康郡公依旧不变,增加仪仗为六十人,送葬的礼仪完全依照宋朝太保王弘的旧例,谥号为文简。在此以前,庶姓的三公,丧车没有固定的规格,王俭建议官品第一,都加旗帜和网络,就是从褚彦回开始的。又诏令褚彦回的妻子、宋朝已故巴西主的墓道暂时开启,应该追赠为南康郡公夫人。

褚彦回传相关文章

  • 文启》原文翻译 - - 《六韬》武韬 - -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而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
  • 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男在四川,于十一月廿日返京,彼时无折弁回南,至十二月十六日始发家信,十二月除夕又发一信,交曾受恬处,受恬名兴仁,善化丙子举人,任江西分宜县知县,上...
  • 死人复苏》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王兰泉少司寇言,胡中丞文伯之弟妇,死一日复苏,与家人皆不相识,亦不容其夫近前,细询其故,则陈氏女之魂,借尸回生。问所居,相去仅数十里,呼其亲属至,皆历历相认,女不肯留胡氏,胡氏持镜使自...
  • 鬼作筵》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杜生九畹,内人病。会重阳,为友人招作茱萸会。早起盥已,告妻所往。冠服欲出,忽见妻昏愦,絮絮若与人言,杜异之,就问卧榻,妻辄“儿”呼之。家人心知其异。时杜有母柩未殡,疑其...
  • 监生拜父》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监生拜父 一人援例入监,吩咐家人备帖拜老相公。仆曰:“父子如何用帖,恐被人谈论。”生曰:“不然,今日进身之始,他客俱拜,焉有亲父不拜之理。”仆问:“用...
  • 本纪第二十七·英宗一》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仁宗欲立为太子,帝入谒太后,固辞,曰:“臣幼无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辅之。”太...
  • 卷七十五 列传第十三》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耶律休哥孙马哥耶律斜轸耶律奚低耶律学古弟乌不吕耶律休哥,字逊宁。祖释鲁,隋国王。父绾思,南院夷离堇。休哥少有公辅器。初乌古、室韦二部叛,休哥从北府宰相萧干讨之。应历末,为...
  • 张宪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张宪,是岳飞喜爱的部将。岳飞击破曹成,张宪同徐庆、王贵招降曹成党羽两万人。有一名叫郝政的曹成部将率部逃到沅州,头戴白色毛巾,发誓为曹成报仇,号称“白巾贼”,张宪一...
  • 王博文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县人。祖父王谏,曾在宋太宗没即位前的王府任职,做过西京作坊副使。王博文十六岁时,会写文章,在开封府考进士时,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考卷,人称他为“王回...
  • 南唐世家第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100章 - -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及壮,身长...
  •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一)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讳名敬瑭,太原人。本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石昔、西汉丞相石奋的后裔,汉朝衰亡,关中京城动乱,其子孙后代流浪漂泊西部边远地区,所以有定居...
  •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
  • 代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吴氏。以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陽宫。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玄宗诸孙百余,上为嫡皇孙。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
  • 张绪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张绪字思曼,是张岱哥哥的儿子。父亲张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知名,清简寡欲,他的堂伯张敷和叔父张镜、堂叔张畅都认为他很高贵奇异。张镜把他比作乐广,张敷称“与...
  • 谢弘微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谢密字弘微,晋朝西中郎谢万的曾孙、尚书左仆射谢景仁的侄子。祖父谢绍,是车前司马。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 谢弘微十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堂叔谢峻,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
  • 王献之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ldquo...
  • 西南夷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50章 - - 西南夷的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夜郎的势力最强大。 夜郎以西的靡莫之夷也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滇的势力最大。 从滇往北,那里的君长也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邛都势力最大。...
  •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十九 赵策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提要】苏秦一路宣扬他的合纵之道,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充满了热情,有了这种巨大的热情和投入,他的说辞就有气势有力量,铺陈华丽、汪...
  • 海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海论第三十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
  • 烧酒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烧酒 释名 火酒、阿剌吉酒。 气味 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 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