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后汉书 > 100章 > 左周黄列传

后汉书

《后汉书》100章左周黄列传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左周黄列传

书籍:后汉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7
(左雄、周举、周勰、黄琼)
◆左雄传,左雄字伯豪,南陽涅陽人。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升冀州刺史。州部多大族,喜欢拉关系,走后门。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不讲半点面子。
永建初年,公车征拜议郎。这时,顺帝新立,大臣们因循苟且,朝廷好多工作都未作。左雄几次上书,措词激烈。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直的大节,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说:“我所见现在公卿以下百官,大多数是缄默自守,把施恩为贤,把忠于朝廷为愚,甚至彼此相戒说‘:不能像白璧那样一点污点也没有,马马虎虎终归多福。’我见左雄几次上奏,竟敢引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以为警戒,真有大臣忠直不阿的气概,有周公辅成王的高风,以之充任言官,一定能得到匡正辅佐的好处。”因此拜左雄为尚书,再升尚书令。左雄上奏说“:我听说对边远地区要采取怀柔政策,对内地要用和平手段,这样做,最要紧的是使人民能得到安宁,而要人民安宁,最要紧的是任用贤人。而用贤人的方法,必须有奖有罚。所以皋陶对答夏禹‘:贵在知人。要使人民安宁,就必须爱人民,这样,老百姓就会爱戴你。’封伯建侯,代皇上爱民,民便因此和穆,讲礼讲让的风俗便由此而兴。
所以《诗经》说‘:陰云油然,好雨为丝,先下到公田里啊!再落到我的私田。’到了幽王、厉王昏乱的时代,不好好治理国家,褒姒专权,七子结党横行,贤愚不分,万丈深谷,变为高峻的山岭。所以有诗云‘:四方之国,政治腐败,是不用贤才的缘故。’又云‘:现在的人可怜啊!如虺蜴一样,看见官吏就逃走了。’宗周灭亡,六国被秦吞并,焚书坑儒,废除公侯伯子男五等的封爵,设立郡县制度。县设县长,郡置守尉,使人民五家为伍,十家相连,互相担保,犯禁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把老百姓当牛马。大汉建立,虽然没有恢复古代的制度,然而,能够慎重选拔百官,废除苛政,改正弊端,安抚老百姓,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到文、景时代,天下太平,真正是由于清静无为、慎选官吏的结果。下及宣帝,因为出身微贱,循名责实,知道当时政治坏在什么地方。对刺史、守相一类官员,亲自引见,考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信赏必罚。宣帝叹说:‘百姓现在安宁没有怨气,是因为政策好官吏好的结果。与我一道做到这个地步的,都是这些很好的二千石啊!’认为官吏经常变动,下面就不安于其业,干得时间长,百姓就为他的教育所感化。干得成绩出色的,就亲笔写信勉励,升级并发给奖金。有的升至关内侯,公卿有缺额就按次调补。所以官吏都称职,百姓安居乐业。汉代的好官,这时最多。
所以发生了有凤凰五至的瑞兆,建了中兴的功业。“从汉代初年到现在,三百多年,风俗渐渐败坏,作伪作巧的事,多所滋长,下面掩饰其欺诈,上面残虐无已。无论刺史还是县令,调动都过于频繁,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不作长久的考虑。说杀害无罪之人是有威风,横征暴敛是有办法,认为以身作则安民是庸弱无能,认为奉公守法按法办事是呆板不灵活。微不足道的小事,动辄剃去人的头发用铁圈把颈束起来。喜怒之间,往往置人于死地。把老百姓看作敌人,征收赋税,凶如虎豹豺狼。负责监察的官员,前后相顾,却狼狈为奸。见非不揭发,听了坏事不纠察。在驿站观察政治,在短短的时间里要求事业有成,这只能是说善不称德,论功无实绩,弄虚作假的获得美名,拘谨的人遭到诽谤。有的因罪逃跑,以求高尚之名,有的看人颜色行事,也能得到好的名声。州宰不考核,争起推举征召,连续升迁,超等提拔。有的正要逮捕归案,竟逃跑了事,不受惩办;碰到大赦,就大行贿赂,居然无事。朱的与紫的混同一色,清的与浊的不分。所以奸猾之徒充斥,去就随便。任命的命令像流水一般,而遗缺往往以百计。
乡官部吏,一般官员,职务低贱,俸禄微薄,车马衣服,都出于老百姓。廉洁的拿足了就算,贪污的就要让全家什么都有。特选征调,纷纷不绝,送往迎来,烦费不少,损政害民。和气不洽,灾异不消,罪咎的根源就在这里。现在的县长,等于古代的诸侯。由官府任命,衣服、舆马都有规定,而事实上无异于匹夫小子,亡命避债之流,这不能说是严肃法纪,讲求治理,爱护百姓。我虽愚陋,却认为守相长吏,治绩显著的,可就地升级,不使移徙,不是死了父母,不得离职。有不服从法禁,不听王命的,勒令终身不准许做官,虽遇上赦令,不得与好人并列。如果是被弹劾应法办的,逃跑不服法的,迁徙到边远地区,以惩戒后人。乡部亲民的官,都用儒生清白能够从政的,欠的口钱,不追逼,增加他一些俸禄,干满一岁,宰府州郡方可征召推举。
这样,断绝了作威作福的路子,弄虚作假的没有了,送往迎来的劳役减少了,横征暴敛的根源堵绝了。按法治理的官,能够教化大行;四海之内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追配文、宣中兴的盛业,德泽流传后世,永远不灭。”顺帝被左雄的话感动了,一再下令官吏,考察真假,审慎施行。左雄说的,都阐明了治政体要,因为宦官专权,始终不采用。自此以后,荐举代替交互而行,县令月月换,迎新送旧,劳耗騷扰没完没了。有的官府空旷无人办事,每当选部工作紧张时,竟至有逃跑的。
永建三年(128),京师、汉陽地都震裂开了,有水泉涌出。四年(129),司、冀又有大水。左雄推算灾异的产生,认为下面的人有反叛的迹象。又上疏说“:应该严密地作好准备,以对付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久,青、冀、扬州盗贼相继为患,几年内,海内扰乱。后来,朝廷大赦天下,盗贼虽稍稍缓解了,官吏仍是没有戒备,流亡反叛的余党,数月又起来作乱,左雄与仆射郭虔联名上疏,认为“寇贼连年,死亡大半,一人犯法,全族人都共与死亡。应该趁其作恶还轻微的时候,教育他改过自新,如果有揭发同伙的,可以免除其罪;能反戈一击,诛杀罪犯的,予以嘉奖。”疏送上去,都没有采纳。又上言:“应该尊崇经术,修建太学。”顺帝听了他的。
陽嘉元年(132),太学落成,皇上下令试明经的补弟子,增加甲乙两种,生员各十人,授予京师及郡国老儒生年龄六十以上的为郎、舍人、诸王国郎的三十八人。左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也没有。孔子说‘:四十岁的人不会有什么疑惑不明的事了。’《礼》称‘四十曰强而仕’,就是说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来做官了。请自今以后,孝廉年不满四十的,不得推举,都先去公府,诸生儒家一家之学,文官考公文。端门复试,考其虚实,观察他的特异才能,以美风俗。有不遵守法令的,按法处理。如果遇有特殊才能的人,自然可以不拘年龄。”顺帝采纳了。于是颁布郡国。
第二年,有广陵孝廉徐淑,还未到推举的年龄,台郎怀疑,问他是怎么回事。徐淑回答说“:诏书上说的‘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所以我们郡让我充选。”郎不能屈服他。左雄问他说:“从前颜回听说一,就知道十,孝廉听说一知道几呢?”徐淑没有办法回答,于是训了他一顿令他回郡去了。因此济陰太守胡广等十几个人,都因推举错误免了官,惟汝南陈蕃、颍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从此以后,牧守害怕,不敢随便推举孝廉。到永熹时,选举清正,录用了不少人才。左雄又奏请征召海内有名的儒生为博士,使公卿的子弟为诸生。有志气有操行的,增加待遇。汝南谢廉、河南赵建,才十二岁,都通经术,左雄都奏请拜童子郎。因此背起书包来京师学习的,很多很多。起先,顺帝被废为济陰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商量立帝,帝后来认为宋娥曾有谋划,就封她为山陽君,邑五千户。又封大将军梁商子梁冀为襄邑侯。左雄秘密上书说:“把土地分封给侯王,这是王家的大事。高皇帝曾经有规定‘: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有功劳的不得封侯。’孝安皇帝封江京、王圣等,就招来地震的灾异。
永建二年(127),封陰谋之功,又有日食之变。一些陰陽迷信家都把这些怪异归罪于封王封侯上。现在青州闹饥荒,盗贼没有平息,人民生活乏绝,要求国家帮助。皇上整天勤劳忧思,把关心人民的疾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应该遵行古法,宁静无为,以求天意,消除灾异。实在不应该因追记小小的恩情,而使国家的大典遭到破坏。”帝不采纳。左雄又劝谏说“:我听说君主没有不爱忠正而恶谗谄阿谀的,然而历代有大患,没有不是因忠正获罪,谗谄得到宠幸的。大概是忠言难听谄谀的话爱听之故。一般来说,犯刑判罪,总是人情所最恶的,得到皇上的宠爱,升官封爵,总是人情所最希望的。所以世上为忠的少,学阿谀的人多。使人主只听见说他好的,很少听说他的缺点的,胡胡涂涂,不知醒悟,到最后至于危亡。我见诏书顾念不忘阿母旧德旧恩,想特别奖赏她。根据尚书老例,没有乳母封爵赐邑的制度,只有先帝时阿母王圣封了野王君。王圣制造了废立的大祸,在生时,为天下的人切齿痛恨;死了,四海之内,没有不高兴的。桀、纣贵为天子,而奴仆也以与他在一起为耻,是因为桀、纣无义啊!伯夷、叔齐是普通的老百姓,而王公大人争起来与他俩为朋友,是因为伯夷、叔齐有德啊!现在阿母生活俭朴,以身作则,百官及一般百姓,没有不学习她的。如果与王圣一样封爵,我怕违反了她的操守,反而违背了她的愿望。
我以为人凡都是一样的,道理也不会相差得太远,凡属不对的事,古今的认识都是一样的。百姓深恶痛绝王圣倾覆国家的巨祸,人民的生命,好像堆叠鸡蛋一样,是非常危险的。我经常担心再发生这类事情。因为警惕的念头,常在胸中,所以恐惧的言语,也就不离于口。请还是按照以前议定的,每年拿千万钱给阿母,一则尽了自己恩爱之情,二则也不会为吏民所责怪。梁冀的封侯,不是当前所急,应该过了灾异厄运之后,然后评议可与不可。”正好又有地震、缑氏山崩的怪异出现,左雄又上疏劝谏说“:先帝封野王君,汉陽地震,现在封山陽君,京城又有地震,女子干政,灾害特大。我前后瞎说封爵的事关系重大,王者可以把钱给人,而不可以把官给人。应当追还阿母的封号,堵塞灾异之源。现在梁冀已经让侯了,山陽君也当尊重自己的本节,把封爵让出来。”左雄屡次进言劝谏,说得很迫切,宋娥也害怕,要求辞让封爵,帝还是恋恋不已,终于封了山陽君。后来阿母终究因构陷失去了爵位。
这时大司农刘据因失职被谴责,把他叫到尚书,大声呼叫,又赶又打。左雄上言“: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事,是大臣一级,行有佩玉的规矩,动有学者的风度。孝明皇帝才有扑打的刑罚,但不合于古时的法制。”帝听了他的并作了改正,此后九卿再没有受到捶打的。自从左雄掌管纳言之官,匡正的事很多。每有章表奏议,台阁把它作典型,升司隶校尉。先是,左雄推荐周举为尚书,周举干得很好,大家都称赞左雄。升了司隶,又推举前冀州刺吏冯直为将帅。而冯直曾经因接受赃款获罪,周举拿这件事上奏弹劾左雄。左雄高兴地说“:我曾经是冯直的父亲的僚属,与冯直又很相好。现在周举拿这个弹劾我,这是春秋时晋韩厥的行为啊!”因此,天下都口服心服。第二年获罪免官,后来又为尚书。
永和三年(138)去世。
◆周举传,周举字宣光,汝南郡汝陽县人。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周防在《儒林传》。周举身材短小,容貌丑陋,但博学多闻,为儒家崇仰,故京师流行这样一句话:“五经纵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125),辟司徒李。。府。当时宦官孙程等已立顺帝,诛灭诸闫氏,议郎陈禅以为闫太后与帝没有母子的恩情,应该徙居别馆,断绝朝见。朝廷里的臣子,都认为合适。周举对李。。说:“从前郑武姜谋杀严公,严公发誓与她在地下相见;秦始皇抱怨他母亲行为不好,与他母亲隔绝好久,不相往来,后来感于颍考叔和茅焦的话,再恢复了儿子之道,书传称赞他们。现在诸闫刚刚伏罪,太后幽禁离宫,如果悲痛忧愁生病,一旦死去,皇上将怎样号令天下呢?如果依从陈禅的话,后世把罪责推到您的身上。应该秘密上表朝廷,尊奉太后,率领群臣,朝见如旧,以足天心,以答百姓的希望。”李。。就上疏陈述了这件事。第二年正月,顺帝朝于东宫,太后由此安宁。后来长乐少府朱伥,代理李。。为司徒。周举还是为吏。这时孙程等人因怀表上殿争功,帝发怒,统统把他们徙封远县,下令洛陽令限期遣送。周举说朱伥:“皇上在西钟下时,不是孙程等人难道得立为君?虽然韩信、彭越、吴汉、贾复的功劳,也不能超过他们!现在忘记他们的大德,记他们的小过,如果他们在道路死亡,帝有杀功臣之讥。趁现在他们还未走,应该赶快上表劝劝皇上。”朱伥说:“现在皇上正怒,二位尚书已经奏了,我独上表,一定要获罪过。”
周举说:“您年纪已经八十多了,位为台辅,不在今天尽忠报国,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已得的宠信为安,想再求什么呢?禄位虽全,一定要陷谗谄奸邪一流;劝谏获罪,还有个忠贞的名声。如果我所说不足采纳,我就从此与你相别了。”朱伥于是上表劝谏,帝果然听了朱伥的话。周举后来被举为茂才,任平丘令,上书说当世的得失,词甚激切正直。尚书郭虔、应贺等看了赞叹不止,共同上书举周举忠直,请帝把周举上书放在帝坐之旁,以为规诫。周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因介子推焚烧而死,有禁火的风俗。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举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饭,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周举到并州,作吊介子推文放在他的庙里,说盛冬去火,残损百姓生命,这不是贤人的意思,向百姓宣传,使他们恢复熟食。于是百姓的迷惑稍稍得以解释,风俗渐渐改变。调冀州刺史。
陽嘉三年(134),司隶校尉左雄荐周举,征授尚书。周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气重于朝廷,朝廷左右的人敬畏他。这年河南、三辅大旱,五谷受灾,天子亲自露天坐德陽殿东厢请雨,又命令司隶、河南祈祷祭祀河神、名山、大泽。诏书以周举才学优深,特别策问说“:我以不德,仰承天统、地统、人统,早起晚睡,想协调大中之道行天下。近年以来,旱灾不断,庄稼焦枯,百姓没得吃的。五常的教化不行,王者的德泽未遍,百官尸位素餐,不称其职。审查贬谪罢黜,变复的征兆,由何而来?分别对答,不要有任何顾虑。”周举对说:“我听《易经》上说:‘天高地下,乾坤因此而定。’天地交合,于是生万物,万物中以人为贵。
所以古时候的圣人,设立君主以养育百姓,施教化使他们成长,春夏秋冬四节顺时更替,陰陽相和,使男女婚姻不过时。以仁义恩泽包涵他们,以教化道德诱导他们,以灾异警告他们,以嘉瑞吉祥训勉他们。这是先圣仰承天意以养万物的基础。天地闭隔,陰陽就不和,陰陽不和,人物就不昌盛;人物不昌盛,风雨就不时,风雨不时,水旱就成灾。皇上处在唐尧虞舜的位子上,没有施行尧舜的政治,连文帝、光武的法制,也废而不行,却跟着亡秦奢侈的道路前进,宫廷里充斥了怨女,四野之处,多的是没有妻子的旷夫。现在还没有皇太子,东宫没立,这是伤和气,逆天理,断绝人伦的结果。不仅是皇上如此而已,宦官们弄虚作假,威吓侮辱良家子女,取女禁闭,有白首至死无配偶的,上违天心。从前武王入殷,把宫廷的女子统统放出来,使她们成婚结偶。成汤遭了七年的旱灾,以(‘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贿赂)行耶?谗夫昌邪?宫室荣耶?女谒行耶?’)六事反躬自责;鲁僖遇旱,自责求雨;都以精诚感天,转祸为福。
自从枯旱以来,已有好几年了,没有听说皇上改过的言行,枉自暴露风尘,这有什么用呢。又下诏州郡祈神求雨。从前齐国大旱,景公想祭河伯,晏子劝谏说:‘不可。河伯以水为城为国,鱼鳖是它的老百姓,水尽鱼枯,难道不想下雨?只是求不到啊!’皇上所作所为,只图表面好看,不求实际,这好比攀木求鱼,退行求前。真正应该老老实实改革弊政,重道除惑,把后宫多余的女子放出去,平反天下的冤假错案,除去太官伙食过于豪华的费用。五常的教育不行,这是司徒的责任,不称职官员,应该撤职的赶快撤职,罢免的罢免。我是外地调朝廷掌管进言的,学识浅薄,智能短缺,不足应对。《易传》说:‘陽感天,不旋日。’陽就是天子,为善一日,天立应以善。请皇上留神察看。”皇上于是召见周举及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问朝廷为政的得失。周举等都对以应该谨慎地挑选官吏,罢斥贪污,不要接近奸邪谗佞的坏人,遵守文帝节俭的传统,遵守孝明的教化,这样,时雨必应。帝说“:百官中贪污佞邪的都是哪些人呢?”周举一个人答说“:我是下州来的,提拔任机密的工作,对群臣不甚了解。然而,公卿大臣能够经常敢于说正直的话的,就是忠贞;阿谀卖乖弄巧的,就是奸佞谗邪。司徒到职六年,没听说有什么忠言和特异的谋略,我说的就是他。”后来因事免去了刘崎司徒的官,升周举为司隶校尉。
永和元年(136),灾异经常发生。宫中认为不祥、可怕。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到显亲殿,问说:“言事的多说,从前周公代天子处理政事,周公死,成王想用公礼葬他,天为此动变。等到用天子礼改葬,就有天立风雨,禾稼尽起的感应。北乡侯本为天子而用王礼葬他,所以屡见灾异,应当加天子尊谥,列于左昭右穆之中。”群臣参加讨论的,大多说应当如皇上说的。周举一个人答说“:从前周公有请命之应,致天下太平的高功,所以皇天动威,为的是要彰明圣德。北乡侯本来就不是正统,奸臣拥立,立没有一年,年号也没有更改,皇天不保佑他,以致短命。《春秋》王子猛不说‘崩’,鲁子野不书‘葬’。现在北乡侯没有别的什么功德,用王礼葬他,于事已很隆重了,不应该称谥。灾异之来,不是由于这个。”于是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都同意周举说的,帝依从了。黄尚字伯河,南郡人,年轻时,任了不少显要的职务,也以政事见长。周举调任蜀郡太守,因事免官。大将军梁商上表荐为从事中郎,很受敬重。
六年(141)三月上已日,梁商大会宾客,在洛水大摆筵席,周举这时托病不去。梁商与他所亲近的人喝得酩酊大醉,极为欢乐。酒尽女乐撤罢,接着是唱《鈄露》歌,座中听了的,都为之流泪。太仆张种当时也在。回来之后,把这事告诉了周举,周举叹说:“这就是所说的哀乐失时,又不是地方,灾祸将临啊!”梁商到秋天,果然逝世。梁商病危时,帝亲临探看,问他有什么话要说。梁商答说:“人将要死了,他说的话好。我的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直,可以任以重职。”因此授周举为谏议大夫。这时灾异不断,帝想起梁商的话来,召见周举于显亲殿,问他灾异发生的原因。周举回答说:“皇上继位,遵行国家原来的典章制度,推行教化以求治,远近肃然,没有什么不安宁的迹象。近年以来,稍稍违背了以前的作法,朝廷里一些坏人受到宠幸,任用官吏,不注重品德。看了上天的变异,考察考察人事方面的问题,以今比古,真可害怕。《书》上说:‘僭恒。。若。’就是说君行僭差无度,自己的话没有人听,下面百官就不正;自己放纵无控制,则上扰下竭。应该严诏州郡,密察强宗大奸,及时捉拿征讨。”后来江淮大贼周生、徐凤等处处蜂起,果然如周举所说的。这时朝廷下诏派八使考察风俗。都是挑选平常最有威望的人充任。授周举为侍中,与侍中杜乔、代理光禄大夫周相、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代理)光禄大夫,分行天下。对于刺史、二千石赃罪显著的,可由驿马上诏;县令以下,可以即行逮捕。对于那些清廉正直有政绩,百姓拥护,应该表扬的,都上报朝廷。于是八使同时任命,天下号称“八俊”。
周举劾奏贪污大猾,表荐公正清廉,朝廷非常满意。征为大鸿胪。梁太后临朝理政,下诏认为殇帝幼小就死了,他的庙号秩序应当在顺帝下。太常马访上奏说,应该如诏所说。谏议大夫吕勃认为应按照左昭右穆的秩序,先殇帝,后顺帝。诏书令公卿讨论。周举说“:春秋时,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他的儿子文公就把僖公列于闵公之上。孔子讥议这件事,在《春秋》上说:‘有事于太庙,跻僖公。’《左传》说‘:这是倒祀。’到定公才正了这个秩序。《春秋》经说‘:从祀先公。’正了闵公、僖公的位。为万世师法。现在殇帝在先,按秩序为父,顺帝在后,按亲属为子,先后的大义不可改,左昭右穆的秩序不可乱。吕勃说的对。”太后下诏同意了。升光禄勋,遇母丧去职,后来授光禄大夫。
周举建和三年(149)逝世,朝廷认为周举清公亮直,正准备任他为宰相,对他的逝世,深为悲痛而可惜。于是下诏告光禄勋汝南太守说“:‘昔在前世,求贤如渴。武王入殷,封比干墓,轼商容闾。’(见《尚书》)这样做,是为了表扬贤人。所以卫大夫公叔文子,死后卫君赞其贤,谥曰‘贞惠文子’。宣帝时尹翁归逝世,宣帝下诏褒扬,赐金百斤。班固说:‘翁归承风,帝扬厥声。’都是为了阐扬忠节,鼓励风俗,为后代作楷模。已故光禄大夫周举,品德与伯夷、史鱼一样高洁,忠节超过了随会、管仲,以前任地方官,后来入朝廷进言,出入京城,他的功绩,值得钦佩。在朝有谨严静穆之风。
我叙录他的功勋,列为九卿。正想他总领百官,协和正德、利用厚生三事,不幸早逝,使我的远大的计划,不得实现。朝廷哀悼,悲伤不已。《诗》不是说过吗?‘赶快叙你的功劳,赐给你福啊’。”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再集会哀悼。加赐钱十万,旌表他夙夜从公清廉公正的节操。有儿子周勰。
◆周勰传,周勰字巨胜,年轻时,喜欢玄虚之学,因父亲的关系,为郎。自己辞职归家。父亲的旧部河南召夔为郡将,卑躬厚礼,向周勰表示敬意。周勰以与他来往可耻,关着门自绝于他。后来太守举他为孝廉,又托疾不去。这时梁冀权势煊赫,被他征召的,不敢不应,只有周勰前后三次被征,终究没有屈服他。后来又举贤良方正,不应。又公车征召,钱帛备礼,以病疾坚辞。经常在隐蔽的地方栖身,羡慕老子清静无为,不与任何人联系。十多年住的巷子里长满了荆棘。
到延熹二年(159),才开门延接宾客,游谈宴乐,秋天,梁冀诛灭,这年终,周勰逝世,时年五十。蔡邕认为他知天命。自周勰曾祖父周扬,到周勰的孙子周恂,六世都是独生子,皆有名。
◆黄琼传,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魏郡太守黄香的儿子。黄香在《文苑传》。黄琼起初因父亲的关系任太子舍人,托病不就职。父亲逝世,服丧期满,五府都辟召他,几年不应。永建年间,有很多公卿荐举黄琼的,于是黄琼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都应公车征召。黄琼到纶氏,托病不去。官吏检举他对皇帝不敬,皇帝下诏到县里,令以礼安慰他,派送他,黄琼不得已,应了征召。以前征聘的处士,多不称声望,李固平常就仰慕黄琼,于是预先写信给他:“听说您已经渡了伊水和洛水,近在万岁亭,难道迟迟其行,是顺从皇帝的命令吗?君子所谓伯夷狭隘,柳下惠不恭谨,《传》说‘:不要像伯夷那样狭隘,也不要像柳下惠那样降志辱身,可否之间,折衷而已。’这是圣贤立身之宝啊!真正想隐居山林,学习巢父、许由,这样也可以;如果想从政为百姓做番事业,现在正是时候。自从有生民以来,太平盛世少,纷乱的时期多。如果一定要等到有尧舜之君才出世做事,那作一个有志之士,始终没有时机了。曾经听说:‘高峻的东西,容易折缺;洁白的东西,容易弄污。’《陽春》之曲,和唱的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最近,鲁陽樊君被征召刚到,朝廷设坛席欢迎,如对待神明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特出的才能,但一言一行,没有什么缺点。而毁谤传播流行,应时折减,难道不是由于吏民观听期望太深,声名太盛吗?最近征聘的如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所以时下的舆论都说处士全都是窃取虚假的名声。希望先生弘扬远大的谋划,使大家敬服,洗掉这窃取虚假名声的话啊!”黄琼到朝廷,即授议郎之官,稍升为尚书仆射。先前,黄琼跟父亲在尚书省,熟悉历史旧闻。等到任职朝廷,处理政务,非常能干,在朝廷里争论什么,没有胜过他的。当时连续出现灾异,黄琼上疏顺帝说“:近来,卦位错乱,冷热相侵,陰气屡作,太陽无光,月亮不明。考求天意,大概不是偶然的。皇上应该把石室打开,查阅《河洛》图书,命令史官,条上永建以前到汉初的全部灾异,比较永建以后到今天,何多何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多召见公卿,访察询问得失。那些无功无德的,应该罢免的罢免,降级的降级。我以前对于灾祸有所陈述,并且推举了光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广汉杨厚,没有被采纳,处士巴郡黄错、汉陽任棠,年纪都六七十了,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之志,应该接见他们,任用他们,帮助弘扬政化。”于是诏令公车征召黄错等人。
三年(128),大旱,黄琼又上疏说:“从前鲁僖公时遭旱灾,僖公以六种罪过自责,躬行节约,不近女色,放逐阿谀进谗言的坏人十三个,杀贪污受贿的九个,退居南郊,老天立刻下了大雨。现在应该考查政事,有无不当的措施,务必实实在在,厉行节俭,改变百姓对政府的看法。尚方御府,要除去不必要的开支。明告近臣,遵守法纪,如果不听,则要给他们好看。要多接见公卿大员,引用儒士,询求政治教化的道理,要他们陈述朝政的得失。又囚徒系狱太多,没有处理,多致死亡,也可以感伤天地的和气。招来灾旱。如果改过从善,选用好的政策,自然灾异消除太平盛世来临了。”书奏,皇上召见于德陽殿,命中常侍拿了黄琼的奏书给主管部门执行。自帝即位以后,不举行皇帝亲耕农田的礼仪,黄琼认为国家的大典,不宜久废,上疏奏曰:“自古贤明的君主,没有不尽心祭祀,增致福祥。所以一定亲自举行郊庙的祭礼,亲自耕种农田,作百姓的榜样,奖励农耕。从前周宣王不亲自耕种农田,虢文公因此大肆批评,终于发生了姜戎的寇乱,损害了中兴的好名声。皇上守先人的大业,恭敬严肃以应天兆,顺时奉元,祭祀百神,早晚冒尘埃于道路,白天晚上处理政事,爱恤人民。虽然《诗经》歌颂成汤‘不僭不滥,不敢怠遑’,《书经》赞美‘文王至于日中昃,不皇暇食’,也不能超过。现在宗庙的祭祀正缺,祈丰年斋戒,就在明天。我怕皇上左右的人,不想多惊动您,认为亲耕的礼可以废掉。我听说先王制定典章,皇帝亲耕农田的日子将到,司徒斋戒,司空扫除坛地。五天以前,有和风的应兆,王到斋宫,祭祀之后,启用农具,真是慎重极了。自癸巳以来,一直西北风,好雨不下,寒气不散。迎春东郊,既然没有亲去,为百姓作表彰,这是应当的,这样才可迎来和气,招引时风。
《易》说‘君子自强不息’,就是这个道理。”奏书送上,皇帝采纳了。不久,黄琼升尚书令。黄琼认为以前左雄上奏关于选举孝廉,专用儒学文吏的办法,对于选拔士人,尚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奏请增加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全部得到施行。又左雄前议选举官吏先在公府考试,端门复试,后来尚书张盛奏请废除。黄琼又上言“:复试这种办法,是为了澄洗清浊,核查虚伪和失实,不应当改革。”皇帝于是没有废除此科。调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年间,选入宫中,为皇帝讲学。
元嘉元年(151),升司空。桓帝想表扬大将军梁冀,使朝中二千石以上讨论表扬的礼仪。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都称颂梁冀的功勋德行,认为表扬的礼仪赏赐,应比周公,赐给山川、土田、附庸。黄琼独建议说“:梁冀前因亲迎皇上的功劳,增邑三千,又对他儿子梁胤也增加了封赏。从前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使天下太平,所以大辟土宇,开地七百。现在诸侯按户邑为制,不按里数计算。萧何在泗水结识了高祖,霍光挽救危亡了的局势,复兴国家,都是益户增封,以显扬他们的功业。梁冀可以比邓禹,宜食四县,赏赐可同霍光,使天下晓得赏一定要与功相当,爵位不要越超他的德行。”朝廷采纳了。梁冀怀恨在心。正值地震,诏令免了他司空的官,再任为太仆。
永兴元年(153),升司徒,调太尉。梁冀前后托黄琼推举征召的,一个也没有任用。虽有好人而是梁冀所看得起推举的,也不任命。
延熹元年(158),因日蚀被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大司农。第二年,梁冀被杀。太尉胡广、司徒韩缤、司空孙朗都因阿谀依附梁冀罢免,再任黄琼为太尉。因为是师傅,又不阿谀依附梁冀,封为亢阝乡侯,邑千户。黄琼以病辞让六、七次,言词恳切真挚,终于得到皇上的批准。梁冀既诛,黄琼在朝廷位居第一。检举州郡贪污至死的十多人,海内由是希望黄琼很快整顿朝纲。然而,不久就有五侯擅权,朝廷内外动乱,黄琼自己考虑无力量匡正,于是托病不工作。
延熹四年(161),因寇贼騷扰,免职。这年再任为司空。秋天,因发生地震,免职。延熹七年(164),黄琼病重,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天者务在刚其气,君者务在强其政。所以王者处高要自持,不可不安;履危要任力,不可不据。自持不安,就会跌倒,任力不据就危险。所以圣人升高据上,就要以德义为首,涉危蹈倾,就要以贤者为力。唐尧以德化为首,以稷、契为筋力。高而更高,动而更定,这就是从前圣王所以能长守万国,永保社稷的原因啊!从前汉高祖应天顺民,用武力称王,扫除秦朝、项羽的势力,革命创建国家,以德化施于后世。到了哀帝、平帝时,帝道不纲。政治一天一天地紊乱,使奸人谄媚之徒专政,外戚胡作乱为,不重仁义,不用贤佐,终于垮台,西汉灭亡。天柱倾颓,人民鬼神悲怆,幸皇天爱护,火德复辉。光武皇帝天生圣武,继承大统,复兴汉业。创立基业于危险之中,立足于艰难之际。于普通人中选拔贤者,在未有天下之形兆时,奖励有功之士。战争中还注重礼义,乱离之际,也遵循道德教化。这样,因而历高而不倾倒,任力危而不跌,复兴大业,开建中兴,光被八极,垂名无穷。到了中世,盛业慢慢衰微。皇上原在藩国,升登帝位,天下的人拭目盼望,说天下可见太平。但是即位以来,没有看到好的政治措施。梁冀一家大权独揽,宦官充满了朝廷。爵位一封再封,官职一升再升,倾乱朝廷,卿校牧守的选拔任用,都是他们的门生党羽,羽毛齿革,明珠南金等珍宝,堆满了他们的房室,富比王府,势回天地。说他们的,一定遭到灭族,依附他们的,一定升官发财。
忠臣因为怕死而堵着嘴巴,万夫因为怕惹祸而不敢说话。堵塞皇上耳目,使他成为又聋又瞎的君主。已故太尉李固、杜乔,尽忠直言,用德辅政,忧念国家,忘记了自己的一切,以死相报。只是因为陈述国事,就被杀害。贤愚痛心,海内悲伤害怕。又前白马令李云,指责宦官罪大当杀,都是由于大家有这样的思想,挽救危险的朝政。弘农杜众,知道李云说得对可以实行,怕李云因忠获罪,上书申述,请求与李云同一天处死。想感动皇上,希望李云能够获免一死。结果李云既以无辜遭害,杜众也因上书而死。天下最为伤痛,更加怨结。所以朝野之人,不敢尽忠皇上。从前赵简子杀窦鸣犊,孔子到黄河边而返回去,是伤于好人见杀,不见赵简子。噢,巢覆卵破,凤凰不飞,刳牲死胎,麒麟不来。物类互相感应,道理必然是这样的。尚书周永,前为沛令,久侍梁冀,为梁冀的威势,摇旗呐喊,因事当处罪,而越级优职任用。看到梁冀将败,就表面上攻击梁冀,表示忠于皇上,这样,他的奸计得逞,也取得了封侯。又黄门协邪,相互结党,自从梁冀擅权,前后相从,朝夕出谋划策,同恶相济。到梁冀当诛之际,本来无计可施的,却记了梁冀的罪恶,以邀爵赏。皇上不加澄清,审别真假,把他们与忠臣同时显封,使红的紫的混为一色,白的黑的搅在一起,投金玉于沙砾,碎王圭璧于泥土。
四方听了,没有不愤慨叹息的,从前曾子是个大孝子,因为听了谗言慈母投杼而走,伯奇最贤,终遭流放。谗言阿谀,不管多高的地方,都能达到;阿党相抑,无论多深的水,也能激起波纹。切不可马虎大意啊!我顽固愚驽,世世代代托了国家的恩泽,身轻位重,虽然勤谨,也不能抵偿我的罪过。然而害怕一死,负罪更深。所以敢于在临死的时刻,陈述自己所不该说的话,希望有万分之一有补于皇上,那我在九泉之下,便无遗憾了。”就在这年黄琼逝世,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孙黄琬。

左周黄列传相关文章

  • 明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明姓氏祖宗:明氏姓氏起源:1、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 由的,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一。明由的后代...
  • 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孙男国藩跪禀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六月初五日,接家信一封,系四弟初十日在省城发,得悉一切,不胜欣慰!孙国藩日内身体平安,国荃于什日微受暑热,服药一帖,次日即愈。初三日复患腹泻,服药...
  • 献县二奇事》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理所必无者,事或竟有。然究亦理之所有也。执理者自泥古耳。献县近岁有二事:一为韩守立妻俞氏,事祖姑至孝,乾隆庚辰,祖姑失明,百计医祷,皆无验。有黠者绐以癈肉燃灯,祈神佑,则可速愈,妇...
  • 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注释]①人:泛指众人。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性:性情,本性。本:根本,原来。②相近:相去不远。习:后天的习惯。远:相差太远。“性相近,习相远...
  • 粤西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饭后出东江门,渡浮桥,共一里,过嘉熙桥,问龙隐路。龙隐岩即在桥东之南崖,乃来时所过。夹路两山,北为七星,南为龙隐,其岩洞俱西向临江。七星之后穿山而东者,为曾公岩,其前有峰分...
  • 山居夜狸》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其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擭其入之所以鸡,狸来而絷焉,身缧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夫?宋人有为邑而以...
  • 人妖》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马生万宝者,东昌人,疏狂不羁。妻田氏亦放诞风流。伉俪甚敦。有女子来,寄居邻人某媪家,言为翁姑所虐,暂出亡。其缝纫绝巧,便为媪操作。媪喜而留之。逾数日,自言能于宵分按摩,愈女子瘵...
  • 邢子仪》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滕有杨某从白莲教党,得左道之术。徐鸿儒诛后,杨幸漏脱,遂挟术以遨。家中田园楼阁,颇称富有。至泗上某绅家,幻法为戏,妇女出窥。杨睨其女美,归谋摄取之。其继室朱氏亦风韵,饰以华妆,伪...
  • 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 出车》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当下梁中书,李成,闻达慌速合得败残军马,投南便走。正行之间,又撞著两队伏兵,前後掩杀。李成,闻达护著梁中书,并力死战,撞透重围,逃得性命,投西一直去了。樊瑞引项充,李衮追赶不上,自...
  • 阮郎中、宋丰之、孙夫人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阮郎中 失调名(赠妓) 东风捻就,腰儿纤细。系的粉裙儿不起。近来只惯掌中看,忍教在、烛花影里。 更阑应是,酒红微褪。暗蹙损、眉儿娇翠。夜深著两小鞋儿,靠那处、屏风立地。 宋丰...
  • 周容、张涅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周容 小重山 谢了梅花恨不禁。小楼羞独倚,暮云平。夕阳微放柳梢明。东风冷,眉岫翠寒生。 无限远山青。重重遮不断,旧离情。伤春还上去年心,怎禁得,时节又烧灯。 张涅 祝英台近 ...
  • 陈纪八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58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庙。   [1]春季,正月,癸巳(初七),北周天元皇帝到太庙癸祀祖先。   [2]戊戌,以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督缘江 军防事。   [2]戊戌(十二日),陈朝...
  • 高乾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高乾,字乾邕,渤海..地人氏。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度,被州中人士所尊崇。孝昌末,葛荣在燕、赵诸地作乱,朝廷认为翼是山东的豪族,便在他的家中拜他为渤海太守。上任没有几天,贼徒越来越...
  • 谢鲲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谢鲲字幼舆,陈国陽夏人。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
  • 徐夤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一十一 卷711_1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徐夤 地灵蒸水暖,天气待宸游。 岳拱莲花秀,峰高玉蕊秋。 朝元雕翠阁,乞巧绣琼楼。 碧海供骊岭,黄金络马头。 五王更入帐,七...
  • 韦庄的唐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 卷700_1 《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补遗)》韦庄 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 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 匹马塞垣老,一身如鸟孤。 归来辞第宅,却占平陵居。 卷700_2 《即...
  • 许棠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零三 卷603_1 《过洞庭湖》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卷603_2 《登渭南县楼》许棠 近甸...
  • 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小麦 释名 来。 气味 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 浮麦:甘、咸、寒、无毒。 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主治 小麦(小麦的果实): 1、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