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早春旅怀》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长安早春旅怀更新时间:2019-06-21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偌大一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初进长安考中进士,身边没有亲人、旧友,孤零零一人看到城市的喧闹,不免伤感难过。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愁”表现孤独,“泣”则是思乡太厉害的缘故。按理说大丈夫当胸怀天下,不能因为远离亲人而表现儒弱,但对于一个初进长安的有志者来说,这样的孤寂与思念反倒显得真实、可爱。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新绿”“轻黄”两种颜色很好地交代出了早春的万物复苏。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欲三十”就是快三十岁。古人讲究“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要能够独自地面对一切困难,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白居易当时已二十九岁,初入长安刚中进士,于是不免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些焦虑。
从全诗看,前四句主要写思乡之情、孤寂之苦。但是接下来的诗句从意思上完全呈现了逆反的方向:写早春的美景,进而引出初中进士后对人生发展方向的反思。看起来两层描写不搭调,其实贴切地表现了一个初入长安并中举的士子的心态,离乡的孤独与中举后对仕途前程的思考糅合在一起,成就了这首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故乡。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颖,作者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达得深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作于柳州。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诗人白居易资料

赏析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长安早春旅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