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偶成》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晨起偶成更新时间:2020-10-20
《晨起偶成》是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先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无比喜悦之情。
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悍然进行了长达八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殊死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消息传来,延安全城轰动,从3—5日放假三天庆祝胜利,9月5日延安各界召开了隆重的群众大会。在周恩来主持下此时正筹备召开迎接抗战胜利的全国各解放区代表会,谢老为筹备组党组成员、政法组组长,负责主持起草大会纲领宣言。他亲自起草了序言和向大会报告的纲领说明。在序言中,谢老写道:“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必须巩固此胜利,不容许再有外来侵略和国内战争发生。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团结。必须巩固与扩大此团结,使全国各阶级各党派为共同事业——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民主。必须把民主推行到全国,真正由人民管理政权,肃清专制及假民主掩护下的专制。”“民主,才能团结;团结,才能和平;和平,才能建设;建设,才能真正独立。”这序言论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经验。该诗正是从艺术上发挥了这一重大的主题。谢老谈及这首诗时,曾说过:“那年中秋节,在延安交际处招宴,正当日寇投降,大家高兴。当然也感到中国前途还罩着一层阴影,须力扫除,写了这首诗。”该诗热烈欢呼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冷静地分析了胜利来之不易,必须提高警惕,不放弃手中的武器,坚决、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为子孙后代的和平幸福而不懈奋斗。
①复仇节: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军把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称为复仇节。他们在中秋月饼里夹上纸条,上写“八月十五杀鞑子”,相约起事复仇。
②胜利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对于反法西斯的中国人民来说是胜利的日子。
③伏尸流血五千里:比喻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据记载,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2100万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1000亿美元。
④尝胆卧薪一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共105年。尝胆卧薪即成语“卧薪尝胆”,诗中为调平仄而倒置。
⑤扫穴:系成语“犁庭扫穴”的简称。语出《汉书·匈奴传》:“固已犁其庭,扫其穴,郡县而置之。”这里庭指古代匈奴统治者军政中心所在的龙庭,即是铲平其龙庭,扫荡其巢穴,比喻用军事力量将其彻底摧毁。
⑥得鱼忘筌:成语,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得到鱼后忘掉了捕鱼的筌。筌:捕鱼的竹篓子。此成语比喻事成之后就忘了借以成功的手段、条件。
⑦福祉:幸福。
⑧嘉岭山:延安城东的一座山。

诗人谢觉哉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晨起偶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