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苍略先生墓志铭》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方苞文言文:杜苍略先生墓志铭更新时间:2018-08-06
这篇墓志铭的写作有两大难处:一是措辞要极有分寸,才能恰当地表现长幼亲疏关系;二是叙事既要“实征”,准确地写出墓主作为遗民的气节和品格,又不触犯“文字狱”的禁忌。为此,作者采用追怀亲旧式的口吻,从叙述人物的生活琐事的角度入手,着力写出仕苍略蔑视权贵、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退然一同于众人,所著诗歌古文,虽子弟弗示也。方壮丧妻,遂不复娶。所居室漏且穿,木榻敝帷,数十年未尝易,室中终岁不扫除。有子教授里巷问,窭艰,每日中不得食,男女啼号。客至,无水浆,意色间无几微不自适者。间过戚友,坐有盛衣冠者,即默默去之。”虽跛脚,而好游览,“非雨雪,常独行,徘徊墟莽间”,偕方苞父子“寻花莳,玩景光,藉草而坐,相视而嘻,冲然若有以自得,而忘身世之有系牵也”。这种安贫乐道、蔑视权贵、浪迹山水的生活态度正是明代遗民们抵制新王朝统治的一种极端心态的反映,传达出他们在严重的失望中的切肤之痛楚和无可奈何的内在心声。这种对立情绪,有时还会从一些具体的事件中流露出来,当他得知方苞兄弟北游京师以营仕途寸,便十分婉惜地对方仲舒说:“吾思二子,亦为君惜之”,这种“悄然不怡”的态度,无疑正是他强烈民族情绪的反映。但文章不直写,而以这种委婉的笔法传达出来,就使上述两大难点得以迎刃而解。而结尾的铭辞则恰当准确地将人物的品馅气节概括了出来:“蔽其光中不息也,虚而委蛇与时适也,古之人欤此其的也”。这又以感喟的口气,画龙点睛式地进一步暗示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墓志铭既是“文章”,也就特别讲究表达方法。杜苍略是位放浪形骸而又安贫乐道的人,他的不满现实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而这又反映着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为了突出这一点,文章始终注意拿他和其兄茶村先生杜濬相比较,借其兄的渲泄外露,来映衬他的谦和旷达而内心又充满强烈的民族情绪,两人性格回升而气节相同,一宾一主,相得益彰,将人物的特点与气质表现得非常鲜明。
这篇文章自始至终几乎都是用的写意的笔法,化实为虚,重在传神,而不在乎对人物事迹的具体细致的描绘。这和他的力主“雅洁”有关系;和他议论文的“以空议相演”,“舍事实而就空文”(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的笔法也一脉相通。他虽然上摹归有光的古文,但大多数文章却都不似归氏古文以琐细之笔,达侧隐之惰,而更趋向于在简洁的言辞中传达出人物的神情。这一点,便和后来的刘大櫆不同而近于姚鼐。
这篇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用茶村的行径、志趣与先生相对比,突出先生谦退、恬静、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性格。语言简洁,形象生动,风格飘逸。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杜先生的钦慕之情。
《记寻大龙湫瀑布》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这篇文章结枃谨严,虚实精当,风格雅洁,叙事不失生动。
这篇游记写于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是作者同鲍侄游览大龙湫后,为记述游览大龙湫瀑布的经过而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诗人方苞资料

赏析作者方苞

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生于江宁府。桐城桂林方氏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查看详情>>

诗人方苞作品: 《展断事公墓·不拜称元诏》 《将之燕别弟攒室》 《将之燕别弟攒室》 《左忠毅公逸事》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挽李馀·公既为邦伯》 《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严子陵·君臣本朋友》 《陶渊明·陶潜经世人》 《赴热河晚憩溪梁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