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之死》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文言文:蝜蝂之死更新时间:2018-07-30
注释
1。蝜蝂(fùbǎn):一种黑颜色擅长背负的小虫。
2。辄:就。
3。卬(áng):通“昂”,抬头向上。
4。困剧:非常劳累;疲乏至极。
5。涩:不光滑
6。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仆,向前倒下,跌倒。
7。负:作动词,背着。
8。上缘:往高处爬。
9。嗜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
10。累:负担。
11。怠:通“殆”,危险。
12。黜弃:罢官。
13。迁徙:这里指贬诉、放逐。
14。病:疲惫。
15。艾:停止,悔改。
16。益:更加。
17。卒:终于。
18。缘:爬。
19。已:停。
20。苟:苟且。
21。故;原来。
译文
蝜蝂(fùbǎn)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蝜蝂)如果能爬行,又像早先一样抓取东西。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直到(从高处)摔下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理解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某些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文章虽然短小,但却像一面明镜,映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情景如同目睹;文章叙事生动,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寓意
讽刺了那些一错再错,就是要往绝路上走的愚蠢的人。
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得到,那么身上的负荷就会越来越重,行走就会越来越艰难,一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前进不了半步,还会被负荷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无法再前进。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有所索取又要有所放弃,有些人一错再错,就是要往绝路上走,多么像蝜蝂啊!

诗人柳宗元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蝜蝂之死》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