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焜传》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赵尔巽文言文:甘文焜传更新时间:2018-09-26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于骑射,喜好读书,特别仰慕古代忠孝之事。初以官学生身份被授予兵部笔帖式。后多次升迁至礼部启心郎,屡次奉旨办事深称旨意。康熙初年,授任大理寺少卿,后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平,(甘文焜)上疏弹劾。朝廷议定让甘文焜兼管这件事,甘文焜说:“我自己检举这件事而又接管这件事,这是给自己谋好处。”坚决拒绝。康熙六年,他担任直隶巡抚,上奏请求恢复巡历的旧制。甘文焜单人乘着一辆马车巡视属地,恰逢保定、真定等所属诸县遭遇水灾,就上疏请求减免岁赋。总督白秉真认为赈灾的费用复杂巨大,请求任凭官府百姓捐献银钱粮米(来赈灾),甘文焜也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救助百姓。朝廷对其优良治绩加以奖励,任命他为工部侍郎。
康熙七年,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驻镇贵阳。当时吴三桂镇守云南,意欲凭借边境上的争端巩固自己的兵权,谎报吐蕃康东入侵进犯,想欺骗甘文焜转移军队,又暗地里唆使凯里的各苗族武装趁机从后面袭击。甘文焜已经预测到康东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凯里却近在肘腋,不将其制服的话祸患将会滋长扩大,就先指挥部队捣毁了凯里苗族的老巢,斩杀了苗族首领阿戎。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桂害怕诈谋泄露,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甘文焜巡行视察遍了云南、贵州的各个府州。康熙十年,母亲去世,朝廷命令他在任上为其母守孝。甘文焜又派兵攻击斩杀了臻剖的苗族首领阿福。上书请求回去为母下葬,朝廷准予休假,回家治理丧事。吴三桂(趁机)请求以云南巡抚的身份兼任都督,(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
康熙十二年,甘文焜官复原职,恰逢撤藩争议蜂起。吴三桂造反,杀害了巡抚朱国治,派遣他的同党直逼贵阳。甘文焜听闻叛变,派他的族弟甘文炯持奏书入京急报,又通牒命令提督李本深率兵扼守盘江。李本深已怀叛变之心,先用书信窥探甘文焜的本意。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李本深的军队已经收到了吴三桂的好处,纷纷溃乱不听从调度。甘文焜预计贵阳防守不住,(为不使家室遭受污辱)就命令侧室率领妇仆女儿七人上吊自杀,自己带着四子甘国城奔赴镇远,想召集湖北的军队扼守险要关隘,使叛贼不能向北进兵。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一,甘文焜到达镇远,当时的守将江义已归降吴三桂,拒绝并不接纳他。甘文焜渡河来到吉祥寺,江义派兵将吉祥寺团团围住。甘文焜朝京城方向拜了两拜,拔出佩刀想要自杀,四子甘国城大喊请求先死,夺下甘文焜的佩刀先自刎然后还给甘文焜,尸体才仆倒在地,鲜血溅到甘文焜的衣服上。甘文焜说:“这个孩子比我勇敢!”接着就自杀而死,时年四十二岁。
叛乱平定,贵州巡抚杨雍建将甘文焜的为政成绩和为国而死的情状上报朝廷,朝廷准予从优抚恤,追赠甘文焜为兵部尚书,谥号“忠果”。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
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潘耒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臣及潘耒最为出名。

诗人赵尔巽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赵尔巽

赵尔巽,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人,祖籍山东蓬莱。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 查看详情>>

诗人赵尔巽作品: 《李清时传》 《于成龙传》 《李森先传》 《彭鵬传》 《冯子材传》 《孙嘉淦传》 《黄贞麟传》 《张伯行传》 《王士祯传》 《赵国祚传

《甘文焜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