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登高望四海》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古风·登高望四海更新时间:2017-03-14
《古风·登高望四海》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十九首诗。此诗作于诗人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全诗感慨朝政昏暗,贤愚颠倒,世路艰险,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之情。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三载(744)所作。按此诗末二句与李白《行路难》之二末句“行路难,归去来”情绪一样。而《行路难》三首,一般认为是长安“被放之初”所作,故此诗之作年应与之同时,约当天宝三年(744)之秋,这时的他,已在长安生活了两三年,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他从自身的遭遇里,看到了朝廷不合理的用人现象,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并发而为诗。
注释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无涯无际。
③“霜被”句: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被:披,覆盖。
④大荒:广阔的原野。
⑤“荣华”二句: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⑥“白日”句:即夕阳西下。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⑦枳棘:有棘刺的灌木。“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谓黑白颠倒,是非错位。喻小人居子高位,而君子不得其位。鸳鸾:即鹤雏鸾凤之属。
⑧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兮辞》。
⑨剑歌:弹剑而歌。《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弹剑而歌。《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调名。《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行:一作“悲”。 
白话译文
登高向四海瞭望,天地之广大何其漫漫。群物被霜而天下已秋,寒风起而大地寒凉。荣华若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世事亦如波澜,滔滔一去不归。白日即将西落,浮云出没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如今是燕雀栖于梧桐之树,而鸳鸯却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昔日陶潜唱过《归去来辞》辞官而去。还是回家去吧,我也学欲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行路真难。

诗人李白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古风·登高望四海》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