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古诗: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更新时间:2017-06-21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词。该篇词作描写了一位女子追忆离别并且企盼着爱人音信的情景。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⑵记绾(wǎn):盘绕打结。长条:长的木条,特指柳枝。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⑶盈盈:风致姣好的样子。银湾:即银河。自此:一作“从此”。
⑷摧残:此处指伊人的憔悴。
⑸青雀,即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信使。《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锦字,信笺。裁锦字,一作“传锦字”。顾复《浣溪沙》:“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琐兰芳?忍教魂梦两茫茫。”
⑹玉虫,比喻灯火。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夜读书其间戏作》:“油减玉虫暗,灰深红兽低。”玉虫连夜,一作“绿窗前夜”。翦,或为剪。旙,或为幡。春幡,旧俗于立春日,或挂幡(春旗)于树,或剪小播戴于头上,以示迎春。
⑺不禁:一作“愁他”。况相关:一作“梦相关”。
白话译文
又想起昔日送别时你我折下的那一枝枝柳条,甜蜜温馨难舍难分,而如今已是天涯相望,即使没有风雪催逼,这样的时光也依然令人难耐。
日日期盼音信的到来,分开已经将近一年,你应该正在灯下剪裁春幡吧。离别之苦令人仿佛经受不住,忧伤萦满胸怀。

诗人纳兰性德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 查看详情>>

诗人纳兰性德作品: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密云·白檀山下水声秋》 《玉楼春·拟古决绝词》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酒泉子·谢却荼蘼》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