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鉴赏

朝代: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古诗: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更新时间:2017-06-21
这首词作抒写离情别绪,芬芳雅致,又无处不显露出自己的思念关怀。首句描写昔日分手时的情景,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如依依杨柳,在古代,柳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描写离别场景的诗词中,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因而“折柳”相留,从而表达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欲别难”写出了古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条件艰苦,在离别之后往往到死也难以见上一面,因此在离别时通常会黯然神伤,古人难舍难分。“盈盈自此隔银湾”紧承上句,将自己和恋人比喻成中间如同隔着银河般难以跨越距离的牛郎织女,然而,牛郎和织女还能够在每年的七夕相聚于鹊桥之上,可是自己和恋人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所以词人发出了“便无风雪也摧残”的慨叹。综其上片,虽为写柳,却借景写人,感叹世事时光的无常。
“青雀几时裁锦字”,青雀就是青鸟,相传是西王母的信使。“锦字”是一个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在苻坚做秦君主时任秦州刺史,后来被贬官到了流沙县,他的妻子苏氏十分想念他,就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他,后人常用来比喻妻子怀念丈夫。这句表达出日日期盼音信到来的急切心情。“玉虫连夜剪春幡”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纸为长条状小幡,或挂在树梢上,一或戴在头上,以列j迎春。结合开篇的“记绾长条”我们能够得知,此时词人已经与恋人分开将近一年了,然而信使始终没有带来恋人的书信、排解词人的相思之情,所以他只能幻想远方的恋人正在灯下剪裁着春幡。但是尾句“不禁辛苦况相关”却让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落空了,仿佛让人突然从云端跌落,心绪忧伤彷徨、幽扰萦怀,难以排遣。此首纳兰词精于用典,缠绵凄婉,一往情深。
此篇写少女之离情别怨。清丽典雅,又不失深情婉致。上片写离恨,是说还记得分离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但一别之后便音容杳然,天各一方了。而今纵是无风雪摧逼的好时光,也依然是惆怅难耐。直中能曲,凄婉动人。下片写企盼,盼望着音信的到来,盼望着与情人重聚,但这些愿望都成了无望,于是失落、幽伤萦怀,难以排遣。此中连用典实,密丽中见清空。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这是一首低徊缠绵,哀惋凄切的悼亡之作。上片写妻子已经去世,只留词人凭吊回忆曾经的美好,下片写悼亡之痛。词中借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典故,深情地表达了对亡妻绵绵无尽的怀念与哀思。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纳兰因此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思,故作下此词。

诗人纳兰性德资料

鉴赏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 查看详情>>

诗人纳兰性德作品: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密云·白檀山下水声秋》 《玉楼春·拟古决绝词》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酒泉子·谢却荼蘼》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