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夜·寂历帘栊深夜明》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孔平仲古诗:霁夜·寂历帘栊深夜明更新时间:2017-11-17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但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比起一般的景物点染,其艺术效果要强得多。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总之,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⑴口占:不起草而随口成诗。
⑵饯行二句:意为连日送别饯行,不分白天黑夜。岐,qí,岔路口,唐·王勃有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玉羁:玉饰马笼头,此代马。羁,jī。
⑷红药:花名,即芍药。

诗人孔平仲资料

赏析作者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县主簿。熙宁三年后,历任密州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骑都尉。..... 查看详情>>

诗人孔平仲作品: 《雨中·江南梅已熟》 《叶晦之送蔷薇栽仍贻诗因以韵和》 《寄题萧丈止亭》 《席上劝王八饮》 《晦之病酒因书以戒之》 《谈道亭睡觉而成》 《据案小睡·春气已回人困顿》 《食梨·东方早寒雪霜挚》 《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 《送马朝请使广西

《霁夜·寂历帘栊深夜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