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薛涛》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元稹古诗:寄赠薛涛更新时间:2020-04-14
注释
1。薛涛:字洪度,中唐时出名歌妓。
2。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滑腻,平滑细腻。《唐语林》卷八:“蜀人织锦,初成必濯于江,然后文采焕发。”“锦江”之名源于此。“滑腻”之说当与此有关。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此均用以泛指蜀地。
3。幻出:化出,生出。文君:卓文君,西汉人,美而多才。慕司马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为千古之风流佳话的主人公。
4。巧偷鹦鹉舌:比喻言辞锋利善辩。鹦鹉在古代被认为是善言之鸟。
5。凤皇毛:比文采斑斓。《南齐书·谢超宗传》:“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谢超宗为谢灵运之孙)语或出此。凤皇:即凤凰。
6。纷纷:众多貌。辞客:文人,诗人。停笔:谓文士们多因自感才学不及薛涛而搁笔。
7。梦刀:梦见刀州,即想到蜀地为官。用晋王濬梦见头上悬刀而迁益州刺史典故,参见前李远《送人入蜀》注。句谓薛涛在蜀,公卿们都想到蜀地做官,以便能结识亲近她。
8。烟水:泛指风烟山水。李白《金门答苏秀才》:“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9。菖蒲:草名,有香气,生于水边。五云:祥云,瑞云。旧以为仙子居处。《云笈七签》:“元洲有绝空之宫,在五云之中,王灵仙母、金华仙女常所游也。”《长恨歌》:“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白话译文
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
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停下了自己的笔,公侯们个个想像王浚梦刀升迁那样离开那里,他们都自愧弗如。
分别后远隔烟水无限思念,这思念就像庭院里菖蒲花开那样盛,像天上祥云那样高。
元稹以其艳诗和悼亡诗而闻名,但他的用情不一和对薛涛的始乱终弃,一直被后人诟病。而且,其妻韦氏去世当年,元稹便在江陵府纳妾,不少人认为他口是心非。此诗是元稹写给薛涛的回信,为表达离别之后的对薛涛思念之情。
诗作所云,单就作品内容而言,几乎全是对薛涛的赞美。“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说薛涛为山川名秀所生,同时又以卓文君类比。“滑腻”、“秀”等赞美之词,作者信手拈来,用词巧妙。接下来的两联则说其巧于言语,极具文才,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搁笔,公侯们也都自愧弗如。而末二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可以看出还是寄寓了作者很深的缅怀之情的。“菖蒲花发五云高”,这是婉曲表示自己思慕薛涛,而又无由相会的惆怅心情。据说菖蒲花不易开,开则人以为祥。“菖蒲花”在此暗喻薛涛,所谓“菖蒲花发”,句面意思是说自己曾见过这种不易开的花,实际即说自己与薛涛曾有亲密交往。“五云高”即空望美人居处而不可及之。这句写得甚为含蓄。
此诗就思想性而言,无甚可取。不过是极赞薛涛人才、诗才及辞令之美,表示自己无由再会而怅然相恋之情。然全篇一气贯下,浑然成章,亦是才子佳人相赠的得意之笔。

诗人元稹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 查看详情>>

诗人元稹作品: 《解秋·霁丽床前影》 《解秋·漠漠江面烧》 《惭问囚·司马子微坛上头》 《封书·鹤台南望白云关》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 《离思·寻常百种花齐发》 《故行宫·寥落古行宫》 《送王十一南行》 《见寄·人亦有相爱》 《游三寺回呈上府主严司空时因寻寺道出当阳县奉命覆视县囚牵于游行不暇详究故以诗自诮尔

《寄赠薛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