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城望月》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世民文言文:辽城望月更新时间:2017-02-20
《辽城望月》是唐太宗李世民做作的五言律诗。全诗慷慨激昂,格调积极愉快,借望月表达了作者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抒发了作者收复辽东的博大胸怀。
隋朝隋炀帝东征高丽三次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均未成功。直至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征讨,始克辽东城。得胜之余,李世民于城头做《辽城望月》诗以贺胜利。
唐太宗亲征辽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辽东土地,但也取得了很大胜利。史书载:“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从此,高丽的势力被大大削弱。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调遣精兵强将,果断利用高丽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大胆进击,终于在公元668年(总章元年)灭亡高丽。东征首次大捷,又时值月中的夜晚,满月当空。唐太宗登临城头,看城内城外灯火万盏、营帐林立,心情欲然开朗,诗兴大发,于是,咏成《辽城望月》
①玄菟:古代郡名,汉武帝所设,玄菟郡包括辽东、吉林南部及朝鲜咸境南道一带。
②花,《初学记》作“光”
③驻跸(bi4):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④丸都:古城名,在吉林省集安西北。
⑤伫(zhu4):长时间站着。

诗人李世民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1.28-公元649.7.10),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 查看详情>>

诗人李世民作品: 《赋得浮桥·岸曲非千里》 《赋得夏首启节》 《赐房玄龄·太液仙舟迥》 《宴中山·驱马出辽阳》 《望送魏徵葬·阊阖总金鞍》 《咏风·萧条起关塞》 《采芙蓉·结伴戏方塘》 《帝京篇·移步出词林》 《赐魏徵诗·醽醁胜兰生》 《帝京篇·鸣笳临乐馆

文言文《辽城望月》的名句翻译赏析

《辽城望月》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