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兴造记》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王安石文言文:信州兴造记更新时间:2018-10-19
《信州兴造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于皇祐二年(1050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详细记述了洪灾之后信州州城重建的经过,赞美了知州张公在领导重建的过程中,不扰民,不害民的贤行。文章熔叙述、议论、抒情于一炉,立意超迈,长于精辟议论。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作者在京城等候差遣时,家乡抚州遭遇水灾,知州张衡亲自指挥救灾。他一方面号召没有受灾的富户捐赠钱财,另一方面保护了囚徒没被水淹,随后成为重建中的主力,又调动军队参与救灾,可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结果没有花费官府的钱,把抚州建设得比灾前更好。作者便写下这篇文章歌颂张知州对百姓的仁爱之心,赞美他临危不惧、开动脑筋的胆略和智慧。
注释
信州:地名。唐乾元元年置,宋因之,治在今江西上饶。
晋陵:郡名。晋置昆陵郡,后改晋陵;隋开皇九年废郡置常州,唐又改为晋陵郡,宋又置常州。此乃称旧名。在今江苏。
奸强帖柔:恶豪强都折服而服帖柔顺。奸强:奸恶豪强;帖柔:服帖柔顺。
隐绌(qū):隐没之人与屈下之人。绌:同“屈”。
命百隶(lì)戒:命令一百个隶役警戒守备。
夜漏半:半夜。
谯(qiáo)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敕(chì):官长告诫属下,长辈告诫子孙,汉晋时称敕。南北朝以降,始专称君主之命。这里是用的古义。
桴(fú):以竹木编成的可以浮水载人的东西,大曰筏,小曰桴。
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
癃(lóng):手足不灵之病。
水降:水退下去了。
隐度:暗中度量。
符县:以信符号令属县。
直:同“值”,价钱。
监军:官名,即都监,为宋代置于路、州、府、军、监的武官。州府以下的都监,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
亢(kàng)爽:高旷干爽。
水之所附:寄托山水之意。
车徒:兵车和步卒。
裒(póu)取:从百姓手中收取税赋。
舞手:谓上下其手,玩弄手段。
白话译文
晋陵人张公治理信州的第二年,就是皇祐二年,奸邪和强悍之辈服帖柔顺了,隐士和被贬的人心情舒展了,因而其政策得到了大力推行,人民得以安宁。那年夏天六月乙亥日,发了大水。张公把囚徒迁移到高处的监狱中,让百余名小隶来看着,一个人也没有杀。半夜里,大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包围了人民的房舍。张公到门楼下面,坐在那里,让官吏和士兵用船去救灾民,鳏寡孤独和老弱之人和所迁移的囚徒,都没有死。
丙子日,大水降下去了。张公用幕僚的意见按行为来猜度,从各县有钱而叉没被水淹的人家征集金钱和人力,一共七百八十六户,又用佛寺中积累的木材一千一百三十二根。不足的,在此之前张公命令调用粮食的富民二十三人说:“食物有新的了,赈济可以停止了,愿意用卖粮的钱来资助买材料的钱。”七月甲午日,招募人在水进入的地方筑城,在郡府的缺口处筑墙,建了监军的居所和监狱。在州西北高爽的地方建了军营,用以给屯驻的军队来住,去除了旧营,按时教给士兵们作战的方法,这是旧地所没有的。建了驿站叫作饶阳驿,还建了叫“回车”的宅院。在南门外建了两座亭子,左面的叫仁亭,右面的叫智亭,是山水的依附。造了四十二艘船,在两亭之间行走,来输通道路。在州门之左又筑一亭叫作“宴亭”用于月吉日招待宾客。一共建了梁一个,城墙九千尺,屋子八处。楹一共五百五十二根。从七月九日到九月七日共五十二天,用去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个。中等人家以下的,见到城郭和房舍的建立完工,而不知道材料是从哪里出的,见到工人的聚散,却没见到派劳役到家里。凡是旧有的都已具备,而旧时没有的,现在也有了。过去经费最终都要官府来出。张公用来救灾和补足破败的政策如此的好,他的贤能超过一般官吏太多了。
现在州县的灾难一个连一个,而人民却没有因灾难而生活痛苦,是因为有治理灾难的政策的缘故。如果取舍不对,那么大奸大恶之人就会扰乱民众,那么人民就会困顿。困顿到了极点,官吏就十分高兴,民众也嘲笑,却不明白。作官吏却不知怎样治理政事,那些困顿的人民大多如此。这是我之所以为民哀伤,而可惜官吏的不求上进。由此来说,作了张公的子民,不幸遇到了灾难,也可以没什么遗憾。十月二十日,临川王某记。

诗人王安石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查看详情>>

诗人王安石作品: 《悼慧休·休公遂不起》 《赴任楚州·昆仑一支流向东》 《和王微之登高斋》 《寄纯甫·塞上无花草》 《金山·数重楼枕层层石》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 《道人北山来》 《示宝觉·火暖窗明粥一盂》 《县舍西亭·主人将去菊初栽》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

《信州兴造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