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数声鶗鴂》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蔡伸古诗:柳梢青·数声鶗鴂更新时间:2018-05-10
注释
①柳梢青:词牌名,双调49字。
②鶗鴂(tíjué):古有“鸣而草衰”的说法,一说指杜鹃。词中指杜鹃(子规)的可能性大。
③可怜:可叹。
④绣、雪:均指落花。
⑤算未比:算来比不上。
⑥休文:南朝文学家沈约,字休文。他在宋、齐两朝未被重用,遂郁郁成病。古诗文中常以“沈郎腰”表示因愁而消瘦。
⑦不干(gān):不干涉、与之无关。
⑧风月:清风与明月。
白话译文
耳边传来几声杜鹃鸟的鸣叫声,可怜啊,又是春将归去的时候了。东风布满庭园,吹落海棠如锦绣铺地,吹散梨花如白雪飘飘。
丁香花的残枝上滴着露水,仿佛是在哭泣一般,但也比不上我这般愁肠百结啊。我就好像沈约一般多情善感,但这和眼前景色却毫无无关系。
词的上阕写景明丽,海棠的红,梨花的白,在同一个院落中同时出现,色彩反差很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描写的是落花,但还是能从这样的景象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阕又写含露的丁香,并以“露泣残枝”来比况作者自己忧郁的心境,过渡含蓄而隽永,且为下面写自己如何满腹愁肠百结作了铺垫。
“数声鹃鹅,可怜又是,春归时节。”开篇三句写暮春时节,杜鹃悲啼,唤春归去,声音警人,令人伤感,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可怜”二字直叙因曲,点明伤春之感。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这三句抓住了暮春景色的特点,描摹出一幅精美绝伦的“暮春落花图”,引人遐思,同时也寄托了词人既陶醉于美景又伤心年华消逝的复杂情感。海棠花落满地,本为哀景,但在词人笔下却成了“铺绣”,给人以艳丽的美感;随后,词人的笔触从地上转入空中,以“飘雪”喻指飘落的梨花,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为画面平添了几分动感,也使得整个景色更加绚丽迷人。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换头这三句以丁香花结比自己的愁肠百结;“丁香”承上,“泣”字启下,自然而然地从上片对景的描绘过渡到下片对情的抒发上。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此处为词人自况。末了这三句用典,以沈约白比。“不干风月”四字故意撇开,把无法排遣的郁闷归结于自身的多情多感,将其真情藏起,是在故作愚笔,于轻描淡写的自然调侃中凸现出曲折而沉郁的情思。全词于此戛然而止,然余韵未尽,缭绕不绝,引人回味。
该词是一首伤春词,从词面上看,词人是感伤暮春将去,而其寓意则是哀叹自己年近衰老却仍未得大用。全词用语清丽,把暮春之景写得很动人。直至词的最后,词人才点透自己如同南朝沈约,日渐消瘦的原因在于仕途蹭蹬,而与风月无干。词人之所以强调自己“不干风月”,一方面是为了区别于传统伤春词大多写男女欢情的俗套,另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自己胸怀大志,不为莺莺燕燕所拘牵的大丈夫气概,尽管自己未能位居宰辅,但毕生的追求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诗人蔡伸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人,蔡襄孙。政和五年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 查看详情>>

诗人蔡伸作品: 《小镇西犯·秋风吹暗雨》 《朝中措·雨馀清镜湛秋容》 《忆王孙·凉生冰簟怯衣单》 《满庭芳·鹦鹉洲边》 《踏莎行·佩解江皋》 《春光好·伤春晚,送春归》 《念奴娇·凌空宝观》 《浣溪沙·仙潭》 《踏莎行·水满青钱》 《如梦令·今夜行云何处

古诗《柳梢青·数声鶗鴂》的名句翻译赏析

《柳梢青·数声鶗鴂》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