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梦断纱窗半夜雷》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徐夤古诗:梦断·梦断纱窗半夜雷更新时间:2017-05-19
这首七言律诗起句紧扣题旨。“梦断纱窗半夜雷”,言简意丰,仅仅七字,以少总多:夜半光景,淫雨霏霏,雷声阵阵,闺房之中,一女子从梦中惊醒。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情节一应俱全。中国古代诗歌尚象崇简,诗性智慧和具象思维给读者在文本间留下了空白,供读者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构建和幻化出自己的艺术天地。这首诗开篇七个字勾勒出一幅雨夜相思的图画。闺阁之中,纱窗绣帘之内,一位女子正在安睡,时而嘴角抿着一丝微笑,时而眉间绕着半卷苦楚——她沉浸在梦境中。绣楼之外,雨珠纷纷,簌簌有声,似乎在为女子唱着夜曲。然而,电闪过后,雷鸣不解风情,将女子从梦中惊醒。她梦见了谁?梦见了什么?“别君花落又花开”这一句告诉我们,令她魂牵梦绕的是她的丈夫。梦中的情景是月上柳稍鸟眠虫寂时相会的缠绵悱恻,还是长亭外古道边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无论是哪一种,无情的雷鸣打断了梦境。“既寤知是梦,悯然情未终。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白居易《梦裴相公》)梦境越是真切,醒来越是苦楚,辗转悱恻,再不成眠。女子合衣走到窗前,被雨水打落的花瓣攫住了她迷离的目光,钳住了她凄婉的心绪。花落花开,梦中之人数载未归。在此,花落是实写,花开是虚写。花落花开,虚虚实实,不知不觉,光阴荏苒,春秋几度。睹象起兴,触物起情,女子是否也痛感自己美人迟暮?
那么,夫妻为何不能团圆呢?诗歌层层相因,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二联。“渔阳路远书难寄,衡岳山高月不来。”渔阳最早是秦代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秦二世元年,曾征发贫苦人民驻守渔阳,最终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此后“渔阳”便成为征戍之地的代名词。由此可知,女子的丈夫正在驻守边地,路途遥远,音信难通。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云:“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因此,女子只好将自己的一腔思念、满腹愁情寄托明月了。“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然而,山高月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的美好愿望已是妄想,更何况今晚是雨夜呢?“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女子的心绪一落千丈。她不禁想到燕子春来秋往,尚且给人希望,定时守信,从不爽约,而远行的丈夫却至今未归,“玄燕有情穿绣户,灵龟无应祝金杯。”在此,诗人以忠实的侯鸟立象设意,对比征夫的无信无息,以燕子“穿绣户”,巢于梁间,反衬女子的孤寂虚空。“玄燕有情”,征夫寡意吗?非也。“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他或为战事羁留,有家不能归;或早已战死疆场,只能魂归故里。女子无可奈何,只有祈祷,“灵龟无应祝金杯”。占卜的结果是那么渺茫,绝望之情由衷而起:“人生若得长相对,萤火生烟草化灰。”萤火虫是一种能发光的昆虫,据现代科学研究,37只萤火虫发的光,相当于一支烛光,但每次发光所含的热量仅是烛火的40万分之一,因此人们叫它“冷光”。中国古人早已观察到了萤火虫发光的这一特点。梁元帝萧绎写过一首名为《咏萤火》的诗:“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该诗说的就是萤火虫发光不发热的特点。萤火虫有生活在草丛中的习性,中国古代有“腐草为荧”的说法,然而因为萤火虫发光不发热的特点,所以“集草讶无烟”,草是不会因为萤火而燃烧的,更谈不上化为灰烬了。因此,“萤火生烟草化灰”一句表现了女子对与丈夫相见重逢的绝望。至此,她的团圆之梦彻底断了。李白在《长干行》中表达夫妻恩爱时有“愿同尘与灰”的诗句,联系本诗末句“人生若得长相对,萤火生烟草化灰”之语,更感凄婉、哀痛与绝决。
纵观全诗,诗人以“梦断”起笔,突出主题;以雷雨交织为衬,罩下凄冷萧杀之情调;再加以花儿淋落,更显苦楚孤零——为全诗描摹了一场悲剧的氛围。接着点出了女子悲剧的原因:边地遥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玄燕有信,灵龟无应,谋面以成断念。这样全诗由梦断到念断,写相思而不提“思”字,状愁苦而不着“苦”字,鬼斧神工,无知无觉,绝望之情默然突兀,撕心裂肺,无声胜有声。

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诗人徐夤资料

赏析作者徐夤

字昭梦,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徐夤系唐乾宁元年 (890)进士,授秘书省正字。他的赋被当时文坛誉为锦绣..... 查看详情>>

诗人徐夤作品: 《惜牡丹·今日狂风揭锦筵》 《鸿·行如兄弟影连空》 《霜·应节谁穷造化端》 《赠东方道士》 《依韵赠南安方处士》 《人事·人事飘如一炷烟》 《北山秋晚》 《和人经隋唐间战处》 《西寨寓居·功智争驰澹薄空》 《东·紫气天元出故关

《梦断·梦断纱窗半夜雷》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