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赋》鉴赏

朝代:两汉诗人:司马相如文言文:美人赋更新时间:2017-06-02
这篇赋虽有摸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痕迹,而能过之。文中反映出琴挑文君相如私奔的生活体验,也表现出相如风流才子的心性。以散体赋形式写骚体赋内容。开头假设自己(第一人称)受人诽谤,以引出下文自己不好色。先写年轻时就不好色,而且用古代圣贤作有力衬托,再重点写赴梁途中的艳遇,突出不好色,从而点面结合表现主旨:坚守高洁品格的思想。运用比兴手法,进行全文构思。笔调轻巧灵活,语言晓畅秀丽。
据《前汉演义》。司马相如与美女卓文君私奔,穷困潦倒,后被丈人卓王孙发现,心疼己女,给予钱百万,家童百名。司马相如于是过上了富家翁。造一琴台,与文君消遣,买一口井,以酿酒合欢。因酒色过度而生病,后经名医调理,才渐好转,于是作《美人赋》以自铭。
在《登徒子好色赋》的模仿之作中,非常突出的一篇是名声相对较小的短赋——司马相如《美人赋》。
《美人赋》的前半部完全是宋玉之作的拷贝:也是有人在王前指控作者好色,作者辩解,先举出的例证也是东邻女子为绝代佳人,也“登坦而望臣,三年于兹矣”。
综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也与他的其他赋作一样,都呈现出恢弘飞扬和细腻婉曲同时兼具的双重风格,表现出整体与细节充分结合的完美统一。
《和项王歌》又名《和垓下歌》,相传为西楚虞姬所作,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这首《和项王歌》前两句仅十字即概括出危殆的战情,而后两句紧对项羽《垓下歌》“虞兮虞兮”句,一唱一答。这首诗概括力强,抒情真切感人。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围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以为楚地尽为汉兵所得,饮酒作《垓下歌》,虞姬当时在帐中,在无限悲凉慷慨的气氛中,虞姬自编自唱了这首《和项王歌》。
《史记》曰: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歌数阕。美人和之。

诗人司马相如资料

鉴赏作者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 查看详情>>

诗人司马相如作品: 《长门赋》 《歌·独处室兮廓无依》 《天子游猎赋》 《封禅颂·宛宛黄龙》 《美人赋》 《凤求凰》 《上书谏猎》 《上林赋》 《子虚赋》 《琴歌·皇兮皇兮从我栖

《美人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