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远望》鉴赏

朝代:现代诗人:叶剑英古诗:七律·远望更新时间:2017-11-03
“忧患元元忆逝翁”。忧患中的人民对逝世的革命导师列宁深切怀念,是他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开辟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解放道路的新纪元。毛泽东曾提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中国积极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则持不同态度。故此,诗人在此抒发了这样的感慨。“红旗缥缈没遥空。”列宁主义的革命旗帜,在空中缥缥缈缈,若隐若现,最后终于消失在遥远的天空。首联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苏联形势的思考和看法,批判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等人背叛列宁主义。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的是乌鸦绕树良久,找不到落脚的可栖之处,喻指贤达的人找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叶剑英在这里则熔旧翻新,赋予“昏鸦”“枯树”以新的比喻意义,讽刺鞭挞那些顽固坚持霸权主义的人,如黄昏暗淡天色下的“乌鸦”样,徘徊迷恋于走向衰落的社会制度和错误思想。“回雁兼程溯旧踪”,以大雁沿旧的踪迹向回赶路,喻指苏联的倒退。这—句强调且深化了上句诗所表达的内容,同时在结构上形成了对举,使诗句达到形式上的完美。颔联两句,是首联中诗人对国际形势的思考和感受的继续表现。
颈联两句:“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仍是用的对仗句式。诗人以“赤道”、“椰林”泛指亚、非、拉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各个国家,用“雕弓”、“匕首”比喻亚、非、拉人民进行独立解放斗争的有力武器,“龙”、“虎”则隐喻霸权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诗人在这里又一次翻旧灶立新意,赋予“能射虎”、“敢屠龙”以新的寓意,对被压迫民族人民的反抗力量充满信心,歌颂了亚、非、拉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表现出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景升父子皆豚犬”。刘表长子刘琦依附刘备,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这里诗人借用曹操对“景升父子”的轻蔑,讥讽那些愚蠢地趋从依附霸权主义的人是些猪狗之辈。直率辛辣,不避锋芒,表现了作者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憎恨。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旋转还凭革命功”。反动力量猖獗,但历史的方向还要由人民来掌握,扭转乾坤要靠世界人民的革命力量。高亢响亮的结句,雄浑有力,气势豪迈,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这又是诗人“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诗中的折射和反映。
政治抒情诗是诗歌艺术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诗体,若没有深厚的功力和才气,则作品往往流于空泛乏味,成为空洞的口号的堆砌。而该诗显然是一首成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的特色之一是大量用典,且诗人善于熔旧立新,用“昏鸦”、“枯树”、“回雁”、“旧踪”、“豚犬”和“雕弓”、“射虎”、“匕首”、“屠龙”两组鲜明对立的诗的形象,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把抽象的对世界风云的分析、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历史的思辨都寓于生动具体的诗的形象当中,从而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鲜明充实,给读者以生动深刻的感受。善于用典,不但表现出作者的博闻强识,而且表现出了他诗歌创作中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精炼准确,层次分明,节奏有力。笔锋辛辣犀利,雄健遒劲,豪迈昂扬,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恢宏向上的气势。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诗句文采斐然,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此诗以“远望”为题,颇具深意,它把读者引入到了国际局势和历史潮流的广阔视野当中,从而能够更深切地体会诗歌深刻的思想内容。无独有偶,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也是创作于1965年。《远望》与此诗几乎是创作于同一时间、同样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在意境和格调方面也确实可与之媲美。该诗不但内在韵律美,外在的韵律也美,其意境描写、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叶剑英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被推为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毛泽东生前很欣赏他的诗词和诗才,曾在给陈毅元帅写信谈诗时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而该诗在诗人的七律诗作当中,可称得上佳品,被人们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侧面,但在中苏论战过程中,中国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也值得商榷,况且形势现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读者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理解它的内容,多从艺术形式方面欣赏这首七言律诗。
《八十书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在1977年5月14日写下的诗作。该诗抒发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未来充满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他严谨自励的谦逊质朴的品质。
这首诗创作于1977年叶剑英80寿辰。那时是打倒“四人帮”后的第二年,中国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76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气焰嚣张,加快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党和军队中的许多老同志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命运,盼望着能团结和指挥党内健康力量同“四人帮”作斗争的人,在这关键时刻,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在了叶剑英身上。而他自己,也早已意识到了肩上的重任。毛泽东弥留之际,曾特意把叶剑英招到病床前,拉着他的手有话要说,后来人们认为这是毛泽东在心脏停止跳动前夕,已预见到国家面临的危难,因而要对叶剑英有所嘱托。叶剑英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挺身而出,坚决斗争。战斗在悄悄酝酿,至今人们还流传着叶剑英同王震摆手势打哑迷的故事。经过周密的部署,叶剑英同华国锋等一起果断指挥了粉碎“四人帮”的战斗,使这场党内健康力量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决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而结束了“十年浩劫”,在危难之际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叶剑英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人们的衷心爱戴。
1977年5月14日,各界人士纷纷前往祝贺叶帅80大寿,战友、亲朋济济一堂,高朋满座,以至于当粟裕将军最后一个赶到时,邓小平开玩笑地说;“别让他进来,坐不下了。”人们开怀畅叙,共贺新胜,对叶剑英的贡献作出了很高评价,并题诗相赠。徐向前元帅的贺诗道:“吕端当愧公一筹,导师评论早有定。当年英,劲倍增,八佚犹似四十前。射虎屠龙宿有志,二三鬼神一扫光。”
叶剑英读着大家的贺诗,仍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品格,同时为国家充满新的希望而振奋。送走客人们之后,他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人叶剑英资料

鉴赏作者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 查看详情>>

诗人叶剑英作品: 《永登·拔海二千七公尺》 《蝶恋花·海南岛》 《长江大桥》 《回梅县探老家》 《回梅县探老家》 《蝶恋花·海南岛》 《七绝·百年赢得十之八》 《酒泉·风雪关山访古来》 《玉门之·戈壁滩头建厂房》 《登祝融峰·四顾渺无际

《七律·远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