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如有瑶台客》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如有·如有瑶台客更新时间:2020-05-27
全诗基本上就是由几个没有联系的意象组合而成:缥缈无形来去无踪的瑶台神女,碧绿的铺展开去的芭蕉,火红的攒聚一起的菡萏,若隐若现的浦外远光,似有似无的烟中之响,还有回首时重重叠叠的锦帷绣帐。浓与淡、光与影、远与近、虚与实、色与声错落有致地叠加缀连,使人恍惚置身于一个朦胧的梦里,沟通了的各种感官,打破了物质与精神、幻想与现实间的僵硬界限。
首句写如有一美人,来自瑶台。次句言相逢却又为难,来而未久,复即分离归去;三四句承一句瑶台客,写其初来,原来是芭蕉展叶,可近却扇,菡萏摇花,得近舞衣;五六句承二句相难索归,言岂知浦外传光,仍可望而不可接烟中结响,终可闻而不可及。逐渐远去消失不见,翩然而去,这一句除了色彩的奇特外,还有光感与声音,光,从水边散开,远远的,是迷惘的;声,从烟雾中传来,轻轻的,是沉闷的。实实在在的声音惊散了梦中虚幻的光,诗人又回到了现实之中。七八句点醒“如有”二字,言本无其人,本无其事,仅梦中如见有人,如逢其人,梦醒之后,良宵烛下,却是空闭重帏,帏中的人已不知所踪。全诗绝妙好喻,瑶台客是高贵仙子。相难索归者,借故而去。绿扇红衣者,自露转圃之意后。光远响微者,空欢喜一阵,所求仍远,所得实微。作者因此乍阴乍阳若明若暗,恍惚迷离,莫测其意。特别尾联点题写此段情事,有不堪回首的感慨,吐露的是无穷的回味与无可奈何的感叹现实是残酷的,天人一方,诗人也许已感到,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将是遥遥无尽期的了。十个字用得极其蕴藉、含蓄,纯用景铺写愁绪,“回首”看到的,包括“良宵”回忆的都是过去,不复重来的过去了。
诗中为表现难言的隐情,用美丽的意象织就了一幅色、光、声互动的艳丽、神秘的图画。这幅画色泽鲜明,从色相看,有红、绿的区别;以色调论,基调为芭蕉的暗绿,缀以荷花的粉红。长裙大块面的绿与短衣散状的红是面与点的映照,暗绿与粉红则是色度上暗与明的反差。诗人对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原理运用得大胆泼辣,在冷静中让明快而热烈的情感借朦胧的梦境得以宣泄。
这首诗代表了李商隐主体风格的一种,美丽华缛,意象密集,传递的消息轻远而飘逸,而迷茫和空灵贯穿其中。
《潼关河亭》是唐代诗人薛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橹声”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最后两句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写诗人心中升起的无穷感慨。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
潼关古称桃林塞,它西薄华山,东接桃林,北拒黄河,南近商岭,扼中原入关中咽喉,为晋、陕、豫三省要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击退了马超,始于此建关,因临潼水而得名。潼关形胜,历来为诗人所题咏,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此诗是作者为了抒发自己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而作。

诗人李商隐资料

赏析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如有·如有瑶台客》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