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贼辩解》注释译文

朝代:先秦诗人:孟子文言文:偷鸡贼辩解更新时间:2018-07-31
词语解释
1、或:有人。
2、是:这(种行为)
3、道:行为。
4、损:减少
5、来年:明年。
6、已:停止。
7、斯:那么,就。
8、今:现在
9、告:劝告
10、告之:代词,代那个人
11、之:的
12、道:道义
13、请损之:代词,代偷鸡的数量
14、以:来
15、知:知道
16、请:请允许
17、义:此指道德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注释
1.使:任用
2.与:归附
3.其:大概
4.衣:穿
5.修:讲究
6.乱:扰乱
7.淫民:放纵游乐的人。
8.乡曲:乡里。
9.闻:听说
10.为:治理
11.其:副词。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也许“
12.来:招致
13.当:得当
14.乡曲之教:乡里的文化。
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呢? ”( 李克)回答说:“我听说治理国家的方法:给付出劳动的人食物,给建立功勋的人俸禄,任用有才能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百姓还是不归附我,是为什么 ? ” 李克回答道:“国内大概有放纵游乐的人吧! 我听说:应该取消放纵者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父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却享受着父辈的待遇(用国家的钱财),出门就乘着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于竽琴钟石一类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正因为这些人给他们的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乡里的礼教。像这样的人,应当取消他们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所说的剥夺放纵游乐的人(的俸禄)。”
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所以凡是沉溺于发动战争,使军队疲劳的人,没有一个不灭亡的。”

诗人孟子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 查看详情>>

诗人孟子作品: 《齐桓晋文之事》 《治天下》 《仁义与和平》 《邹与鲁閧》 《诸子喻山水》 《日攘一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名句》 《夫子当路于齐》 《齐桓晋文之事

《偷鸡贼辩解》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