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举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姚思廉文言文:谢举传更新时间:2018-09-10
谢举字言扬。是中书令謝览的弟弟。幼年好学,有高雅的言论,与謝览齐名。謝举十四岁时,谢举十四岁的时候,曾经给沈约写过五言诗,被沈约称赞、赏识。谢举开始做官是秘书郎,后来调任太子舍人,深深被昭明太子赏识接纳。秘书监任昉出京做新安郡太守,临别给谢举写诗说:“如果想念老年人,便深记老夫的寄托。”他专注于谢举就像这样。谢举曾经陪高祖在华林园吃饭,高祖向谢览打听谢举的情况,谢览回答说:“谢举学识才艺超过我很远,只是喝酒比不上我。”高祖非常高兴。
天监十四年,谢举出任豫章郡内史,处理政事温和有条理,很得民心。普通四年,普通四年,谢举入朝任左民尚书。同年又调任吏部尚书,不久因公事被免职。普通六年,兼任步兵校尉,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出京做晋陵太守。在晋陵郡清廉安静,百姓被他的品德感化,管辖境内整顿有序。被罢郡守后回京的时候,当地官吏百姓到京城向朝廷请求,希望批准他们为谢举立碑来褒扬他。皇帝下令答应此事。
谢举年少时涉略广博大多精通,尤其擅长玄理及佛教教义。做晋陵郡太守的时候,常常和义僧轮流讲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前来听讲。那时盛况就像这样。先前,北渡人卢广精通儒术,他是国子监博士,给学生讲解儒术,仆射徐勉以下的人都来了。谢举开始坐着,多次指出卢广错误,言辞道理通达超俗,卢广深深叹服,于是将所执的赠给他,还赐给他高贵的座席。
大同三年,因生病请求辞职,调职做了右光禄大夫,赏给亲近随从二十人。那年,出京做吴郡太守。先前,何敬容在吴郡有好的政绩,世人称他是何吴郡。等到谢举做吴郡太守,名声大略与他相当。大同六年调任太子詹事。謝举的父亲榭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了很久方才去任职。大同九年,调任尚书仆射,谢举虽居宰相位,不愿意参与时务,多次借有病请求解职,皇上赐给他假期,并亲笔开处方,赐給他(皇上用的)药。他竟收到皇帝如此的恩遇。这一年,谢举以部门的主管官员的身份参与掌管选官的事。太清二年,调任尚书令,侍中、将军照旧。这一年,候景侵犯京师,谢举死在围城内。皇帝下命令追封他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照旧。他的文集在战乱中一并去丢失了。
谢胐,字敬冲,陈郡阳夏人。祖父弘微,南朝宋时任太常卿,父亲谢庄,任右光禄大夫,两人在前代都很有名。谢胐小时候聪明慧敏,谢庄很看重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谢胐十岁就能写文章。谢庄在土山游玩赋诗,让谢胐命题,谢脑提起笔就写好了。琅邪的王景文对谢庄说:“你儿子足以称为神童,更会成为后人中特别有出患的人。”谢庄笑了,就轻拍着谢胐的背说:“你真是我们家的宝贝。”孝武帝在姑孰游玩,敕令谢庄带谢胐跟随车驾出行,下诏令让谢胐作《洞井赞》,谢胜在坐处就将《洞井赞》奏上。孝武帝说:“他虽然年纪小,却是个神童。”谢胐初仕任抚军法曹行参军,升迁为太子舍人,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完丧事,又做舍人,历任中书郎,卫将军袁粲的长史。袁粲生性简慢严厉,极少交往宾客,当时的人们将他与李膺类比。谢胐拜见完他退下后,袁粲说道:“这是谢庄(谢庄曾任中书令,故称谢令)不死啊。”不久调迁为给事黄门侍郎。出任临川内史,因为贿赂的事情被弹劾,案子经过袁粲处,袁粲搁置了此事。
齐高帝做骠骑将军辅政时,选举谢胐做长史,敕令与河南的褚炫、济阳的江教、彭城的刘俣一起入朝侍奉宋帝,当时号称为天子四友。接着又拜授为侍中,并且掌管中书、散骑两省的诏册文书。后高帝升为太尉,又选用谢胐做长史,兼任南东海太守。齐高帝正要图谋帝位的禅让接替,考虑辅佐他创业的大臣,认为谢眦名望重,深为钦佩瞩目于他。(高帝与谢胐)谈论魏晋旧事,就说:“晋代改革天命时运的变故很久以来就有预兆了,石苞不早些鼓励晋文帝即帝位,死了才痛哭他,与冯异相比,是不知道时机啊。”谢胐回答道:“原来魏国有鼓动魏武帝即帝位的大臣,魏武帝对他们说:“如果天命有用得上我的,大概就是做个周文王吧!’晋文帝一生侍奉魏氏,必将是一生面北称臣;假如魏武帝早先依了唐虞谦让的旧事,那么晋文帝也该多次辞让才更显其高风亮节。”高帝听了他的话很不高兴。就转而引荐王俭做左长史,让谢胐做侍中,领秘书监职。到齐高帝接受禅让那天,谢胐当天轮值,百官陪坐,侍中应当去解下玉玺,谢胐假装不知道,问:“有什么公事?”传诏的人说:“解下玉玺授予齐王。”谢胐说:“齐自己应当有侍中。”就拉过枕头睡觉。传诏的人惧怕,就让他声称有病,想另找别人代替。谢胐说:“我没有病,说的是什么话。”就穿上朝服,走出东掖门,然后坐上车,就回了住处。齐高帝当天就用王俭作为侍中负责解玉玺。不久武帝对高帝说,请求杀掉谢胐。高帝说:“杀了他那就成就了他的名声,正应当纵容他而排斥他在法度之外。”于是将他罢官在家。

诗人姚思廉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 查看详情>>

诗人姚思廉作品: 《刘勰传》 《张种传》 《谢贞传》 《徐摛传》 《李珽传》 《谢胐传》 《王瞻传》 《周弘正传》 《何之元传》 《吕僧珍无私

《谢举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