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舍记》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曾巩文言文:学舍记更新时间:2018-03-12
文章起句:“予幼则从先生受书”,先述年少时只知“嬉戏上下”,后述逐渐年长而“好”“古今文章”。文意却在平铺直叙之后陡起波澜,“是时家事亦滋出”。接下来的一大段,便是对上文所作的展开,文气充畅。作者按其行踪的几个方向“西北”、“东方”、“南方”,列述他为家境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境,从多处的地点罗列中见出作者的辛劳之态,“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一笔兜住了上文。接着以四组“此予之……”的相同长句型淋漓酣畅地描述了自己长期所遭受的困厄苦难。被繁琐、沉重的家事、杂事所纠缠、困扰,带来了以下的后果:“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最后以一句“此予之自视而嗟也”的深长慨叹形成了文气的荡气回肠。
最后一段是叙述撰写这篇《学舍记》的缘由,为了摆脱越来越繁多的事务,作者“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有人“疾其卑”,“议其隘”,作者“顾而笑曰”,作了回答,充分表现了他笃于志向、奋发努力的精神,“是予之宜也。”意志从容。原来他“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是要有所作为。他之所以甘于居住“卑巷穷庐”,穿“冗衣”,吃“砻饭”、“芑苋之羹”,乃是为着“遂其志而有待也”。他坚定地表示自己将矢志不渝地奋发努力,他绝不羡慕那些“聪明豪隽”之士所喜好的“土坚木好,高大之观”。最后以《学舍记》点题收尾。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首尾呼应。由少年时的读书话题谈到青年时的多难经历,再回到中年读书的话题。这样的安排给读者以浑然一体的阅读感受。平实自然的语言是该文另一特色,但在如此质朴的文字下面,读者却不难体会到作者内心曾经有过的喜怒哀乐,以及随着岁月流逝、年纪增长而逐渐变得坚强的内心。这颗饱经创伤的心灵,此刻追求的是“安贫乐道”和在道德、文章上的进步。可以说,作者其人的高尚节操和其文的艺术魅力,读者都可以通过这篇文章领略到。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锲而不舍、坚执不移的治学精神。作者行文如大江东流,起首平缓,接着情绪安起,意绪难患,似急峡夺路,浪花飞溅,短句长句交错为之,排空而下,文中显作者的难抑之气,似有无限感叹和不平。到最后,文势如大江过急峡后转为平缓,徐徐而流,意气和畅地表述了自己的志向,显得分外从容,艺术上颇有特色。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篇送别赠序。作者以议论的形式,指出某些官吏只图个人安逸、名利,到偏远的越地作官不愿久居,因而导致那里越加落后的原因,并列举事实对辩护这种陋习的错误论调作了有力的批驳,最后满怀深情地鼓励和希望友人李材叔以其超群出众的才干治理柳州,做出政绩,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为偏远的越民带来实惠和利益。全文描叙议论均能生动活泼,清新可诵,感情充沛。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具体创作时间待考。作者好友李材叔与其兄李公翊同年登第,后又同入秘书省任著作佐郎,又同时外放广西。李材叔知柳州,李公翊知象州。作者遂写了这篇赠序,以为赴任的慰勉之词。

诗人曾巩资料

赏析作者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 查看详情>>

诗人曾巩作品: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 《郡斋即事·画戟森门宠误蒙》 《甘露寺多景楼》 《秋怀·流水寒更澹》 《谷隐寺·岘南众峰外》 《诗一首·食肉遗马肝》 《汉阳泊舟·暂泊汉阳岸》 《郡楼·满眼青山更上楼》 《秋日·阴气先赢纵秋热》 《二月八日北城闲步

《学舍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