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岭门山诗》鉴赏

朝代: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古诗:游岭门山诗更新时间:2017-06-12
这首诗从题目看,应是纪游之作。而诗的前半部分却从治郡的政绩写起,这种闲笔似无关宏旨,实际上正透露了诗人潜结的意绪。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原是刘宋朝廷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以出身士族名门、“自谓才能宜参权要”的诗人,而今迁谪到一个僻远的边郡任职,其愤懑悒郁的心情不难想见。诗人骨鲠在喉,不得不吐,而驱走其笔端的山水,不过是他用来浇胸中垒块的酒杯而已。
诗的结构组织颇为均衡:全诗十八句,前八句(首句至“空馆”句)赋事,写郡政;次八句(“协以”句至“樵拾”句)写景,记游山;末两句以言志作结。写郡政本为倾泄自己的郁塞不平之气,却偏从前贤的美政写起,这在写法上是以宾衬主,欲收先声夺人之效。“龚汲”指西汉的龚遂和汲黯。龚遂字少卿,宣帝时出任渤海太守,当时渤海的社会秩序正处于混乱之中,他到任后开仓济民、劝民农桑,境内大治。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东海太守,他尚黄老之术,以清静治民,“多病,卧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这两人都以治理边郡的政绩著称,与大谢此时的身分境遇暗合。“君子”两句由宾返主,从前贤说到自身,言所思者,非关区区个人的出处去从,唯以传承前贤的美政德行为念。接着便直陈自己治郡的德政。“建德乡”语出《庄子·山木篇》:“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这里只是借用其字面,即指永嘉郡。“虞芮意”则谓此地民风淳朴、礼义相让。虞和芮本是周文王时两个毗邻的诸侯国,因土地纠纷欲请文王裁夺,两国国君入周后见百姓互谅互让,深感惭愧,遂自愿停讼息争。下两句中的“寥寥”、“空馆”即由此句而引出,言官府衙署因无讼争之事而变得清闲和安静,所谓“禹治天下,朝廷之间可以罗雀矣。”(《鬻子》语)以上几句,从称美前贤一转而为夫子自道,言外颇有以龚、汲等历史名臣自许的神情。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在永嘉任上其实是采取消极无为态度的:“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因此这里的自得实际上是一种自饰,而在这自饰之中,又不无对朝廷慢待自己的牢骚意味。诗人以自标风操的方式回答政敌的打击,在失意中仍可见其倔强的个性。第八句中的“清思”,泛指清雅的文思、游思等,由此过渡至下面的出游。
“协以上冬月”以下八句为纪游部分,这部分组织得次序井然、神固气完。就时间言,诗以“晨游”发端,而以“西芘”收束,西芘,指夕照中的林荫山影,其间由朝入暮,包含了完整的一天。就景物言,由综览全局渐至局部和细节,步骤分明。先是总写:“千圻”句言水岸的纵横交错,曲折萦回;“万岭”句言峰峦的争奇斗险,千姿百态,两句极言山岭川壑之多,也概括了这一带山川形势的奇特风貌。后是特写,诗人从千圻万岭中独拈出“三山”“两江”的形胜作具体写照。按岭门山在平阳县城前,登山远眺,可北望飞云江,南望鳌江;“三山”或指楼石山,《初学记》载“温州楼石山,三石并高百丈,杪如剑峰。”《平阳县志》云:“山在平阳城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三里,高数十仞,望如楼阁,号‘三山楼’。”三山为孤耸特立迥出岭表者,两江为贯串曲岸者,故特将这二者郑重表出之。“峭”、“驶”二字,已勾勒出三山两江形貌,诗人意犹未尽,更用“威摧”、“瀄汩”渲染之。威摧,山势高峻貌,意同“峭”;瀄汩,急流激荡貌,意同“驶”。此处用复笔设色,有意以生僻险涩的用语来加强景观的崎岖险巇之感,诚如陈祚明所说:“二语中‘威摧’字山形在目,‘瀄汩’字水声在耳……大抵此地山水险异,诗亦穷极险异之态。”(《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七)而再往下的“渔舟”、“樵拾”两句,又可谓是特写中的特写、大景中的细景。“渔舟”一作“渔商”,指渔人客商的船只出没于风波之中;“樵拾”指日夕时砍柴和采集野菜的村民离山归家。这两句是景语又兼含玄理:渔商危而樵拾安,两者的出处虽然不同,却都是顺性而动的。按魏晋玄学主张物各得其性,人如能“会通万物之性”、“各安其所安”,“则彼无不当而我无不怡也”(《庄子》郭象注),就能获得最大的人生自由。因此这两句不仅是寓目即景,而且也透露了诗人从眼前景物中悟出的玄思。诗的末两句正由此顺流而下,水到渠成:既然以“物畅其性”为生活鹄的,则人生最大的快乐,也在顺应自己的志向旨趣而不是屈从于他人或外物。诗人体物悟道,仿佛在游遨眺览中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和凭藉,终于发出了守志不屈、身处逆境之中而不向坎壈命运低头的抗争之声。
萧子显说谢诗“典正可采”(《南齐书·文学传论》)。即以此诗的章句组织来看,也体现出严整、匀称、工稳的特色。诗的赋事和纪游两部分句数相等。直接写景的有六句,共由三组偶句组成,每一组对仗的工整自不必说,组与组之间的承接方式也齐整如一:每组的出句直承上组的对句,而每组的对句又遥应上组的出句。如“威摧三山峭”承“万岭”而来,“瀄汩两江驶”则遥应“千圻”;“渔舟”承“两江”而来,“樵拾”则遥应“三山”等。正如刘勰所谓“外文倚交”、“宛转相腾”(《文心雕龙·章句》),从而形成一种交错回环的美。从这首诗对章句对称美的艺术追求中,也可见六朝崇尚典雅的审美趣味之一斑。
全诗作纵向展开,从过去写到现在。开头两句说过去,“游京华”,指在京城建康(今南京)为官;“未尝废丘壑”,意为即使在担任京官职务时也并不稍减游赏山水的雅兴。从第三句起,主要讲述“归山川”——到永嘉担任地方官以后的情况。诗人因与庐陵王刘义真交住甚密,受到当权者徐羡之等人猜忌,被排挤出朝廷,因而在永嘉太守任上,思想更加消沉。“游京华”与“归山川”、“未尝废丘壑”与“心迹双寂寞”,隔句映衬,在文义上递进一层。“矧(shěn 审)乃”:况且。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更明白提示前后两个时期之间存在着的变化。诗人自述到永嘉以后,“心”不预世事,“迹”绝交以息游。“虚馆”二句更具体描画出“心迹双寂寞”的景象:太守衙门之中冷冷清清,听不到争辩与诉讼的声音;开阔的庭院之内寂无人声,飞来了寻食的鸟雀。事实上,身为一郡之长,是不可能如此清闲的。《宋书》本传说:“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可见“绝诤讼”并非真的没有“民间听讼”,而是由于心远地自偏,“不复关怀”,有意不闻不问罢了。以上几句,对于“斋中读书”的诗题来说,看似闲笔,实际上这是从大处落笔,委婉见意,显示的是读书时总的心态意绪与环境气氛。以下写“斋中读书”的正笔,正是从这一大背景上推出的。
从“卧疾丰暇豫”起,即转入“斋中读书”的描叙。“卧疾”,就只能在“斋中”;“丰暇豫”,有了许多空闲时间,为了排遣无聊,除了写诗作字以外,便轮到了“读书”。“怀抱观古今”等四句,具体写读书的情形。诗人读书的目的在于“观古今”,了解历史以增进对现实的认识;方法上有读有评,“寝食展戏谑”即指在茶余饭后对书中内容进行调侃性的评论。诗中论到的人物有消极避世的隐士长沮、桀溺和热衷仕进的文人扬雄(字子云)。《论语·微子》中记载,长沮与桀溺一同耕田,孔子经过时,叫他的学生子路向两人打问渡口的所在。后代诗文常用为避世隐士的典故,给予肯定的评价,如王粲《从军诗》说:“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陶渊明《劝农》诗说:“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垄亩。”谢灵运对沮、溺则取批评的态度,认为隐居耕田是一“苦”事而予以非笑。扬雄在西汉成帝时在朝为官,王莽篡汉,立“新”朝,扬雄作《剧秦美新》加以吹捧,并受任大夫之职校书天禄阁,后来因事被株连,投阁自杀,几乎死去。扬雄在易代之际的言行,历来受人非议,如李善说他“露才以耽宠,诡情以怀禄”(《文选·剧秦美新》李善注)。谢灵运也不满于扬雄的屈节事人、钻营爵禄,故在非笑沮、溺的同时,对扬雄也采取了哂笑的否定态度。
结尾四句是在读书论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由“既笑”二句引出,直接说到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与生活情趣。“执戟”,秦汉时宫廷的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执戟而得名,这里泛指做官。“以”通“已”。“执戟亦以疲”,说明自己对于仕进已心灰意冷;“耕稼岂云乐”,又表示自己不愿过躬耕隐居的清苦生活。诗人让自己站到了三岔路口,是仕,是隐,无一理想,无可适从。故不由得叹道:“万事难并欢。”在仕隐矛盾的煎熬下,诗人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慰藉心灵的人生道路:“达生幸可托。”“达生”是老庄的思想。《庄子》有《达生》篇,其中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所谓“生之所无以为”,是指分限以外的事物。以“达生”处世,就会避免贪多务得,不受物欲的困扰,摆脱世务的牵累,在精神上求得自我解脱,近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结尾所表示的生活态度:“乐乎天命复奚疑。”谢灵运为官时不理政事也是“达生”思想的表现,而“达生”思想的进一步实践,尚有待于绝意仕进,归隐田园,更远地离开尘世俗务。谢灵运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广有田产,归隐而仍可免于沮溺的耦耕之苦,这大概是他的“达生”思想的最完美的实现了。不久,他果然踏上了归隐的道路。
全诗以“斋中读书”作为结构的中心,向前推衍,说到过去;往后演绎,谈及未来。读书是在斋中,说前道后的情事则及于斋外的广阔世界——京城的丘壑,永嘉的山川,执戟殿中,耕稼田间。仕隐矛盾的抽象主题,由于结合读书论书的具体内容提出,显得不玄不泛;又由于视野开阔,有回顾,有前瞻,联系长期以来的生活体验坦率剖白,通篇又具有了感情深沉凝重、语调平易亲切的特点。作为一首宣扬老庄“达生”思想的记事说理诗,而能不落抽象说理的魔障,写得迥异于“平典似《道德论》”的“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钟嵘《诗品序》),足见诗人艺术上的功力。至于诗中宣扬的所谓“达生”的消极避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理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肯定是不足取的,但对于了解谢灵运全人及其创作演进的轨迹,则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诗人谢灵运资料

鉴赏作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 查看详情>>

诗人谢灵运作品: 《苦寒行·樵苏无夙饮》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入彭蠡湖口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 《答中书诗·中予备列》 《入彭蠡湖口》 《初去郡诗·彭薛裁知耻》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邻里相送至方山

《游岭门山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