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道中·野禾成穗石田黄》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岳山道中·野禾成穗石田黄更新时间:2021-01-15
此诗首句“野禾成穗石田黄”极平易地写出了田野的金秋景色。诗人行于恒山道中,唯有禾稼最为引人注目。已成熟的大田作物结实成穗,黄色成了这幅画上的主色调。故尽收诗人眼底者,即是这象征着大好年景的“黄”。山野秋光,写得鲜明生动。
次句从主体感觉上进一步再现山野之秋。山间多树,无风而静处,秋雨乍停,湿润的空气,轻轻袭来,让人感到阵阵凉意。这里是如此静谧,不见人迹,正是诗人有意创造出的一个境界。
第三句“流水平冈尽堪画”一方面进一步为画面设景着色,也同时直接地表达着诗人自己的怜爱之情。“流水”为画面平添了一股生气。它的流淌,轻歌,一扫此间的凝然、寂寞。
最后一句“数家村落更斜阳”是诗人所流连的山野风光中最留意处、最动情处。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几户人家的小小村落,为画面增添了风采。从对大自然的赏玩,转向了对于人生的钟情,表达了诗人甘居草野,不求闻达的宁静淡泊的人生追求。这一切都是从思乡之情具体化而生发出来:这里不只离他家乡极近,而且与他居住的乡间,又如此近似。
全诗几无藻饰,以白描见长,淡淡写来,情思却不断深化,四句各有重点景物,从不同方面作具体描绘,最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泛舟大明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写了大明湖秀丽景色,诗中诗人利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想象,把大明湖赞许为人间绘不出的仙境,又化用或暗用前代诗人的诗意,增加了诗的韵味。全诗格调高昂,气势豪迈。
蒙古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诗人东游济南,游历至大明湖,深为陶醉,于心旷神怡中写下这首诗歌。

诗人元好问资料

鉴赏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岳山道中·野禾成穗石田黄》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