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船行》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吴伟业古诗:捉船行更新时间:2020-10-14
《捉船行》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此诗写清初官吏借口军运,强捉民船,横加勒索的种种苛扰,揭露了恶吏借机敲诈勒索船民的罪恶行,反映了清廷暴虐统治下江南水乡的民生疾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愤怒情绪。全诗看似平平叙来,却隐含了无限的沉痛于字里行间,同时,诗中综合体现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及绘声绘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语浅意深、极富于现实意义。
清代初期,战争频仍,船民除受繁苛的租税剥削外,其船只还常常遭官府强行扣压,被征往运输士兵。船民们为了营生,只好被迫向差官输纳银钱以求得解脱,再一次受到无理的盘剥。作者得睹船民百姓的苦难,而作此诗记述这种现象。
注释
1.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多在铺叙之中暗寓讽叹。如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魏晋乐府有《燕歌行》、《从军行》。
2.载:运。
3.买脱:给官吏送钱,逃避被捉应差之祸。
4.郡符:郡里发下来的文书命令。
5.“村人”二句:衣不蔽体的船民被揪着头发去见官,象土牛那样受到鞭打。肘(zhǒu):臂节弯曲之处,这里指手臂。土牛:即春牛,用土筑成。古代在立春前一日有迎的仪式,由人扮作勾芒神,用鞭子抽打土牛,叫做“鞭春”。
6.苦辞:苦苦地哀告。
7.汹汹:吵闹的声音大。
8.“晓事”句:懂事的撑船人凑钱送给官差,希望放船过去。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
9.坏十千:破费了许多钱。十千:十贯钱,这里是指数目很大,并非实指。
10.候如年:等候很长的时间。
11.“发回”句:把捉去的船只放回,官差还得要“常行费”。常行费:按例应送的钱。
12.门摊:指按户摊派的捐税。云雇船:说是作代雇船只的费用。云:说。
13.官舫:官家的船只。舫(fǎng):船。嵬(wéi)峨:高大的样子。
14.马头:即码头,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白话译文
官吏运兵捉民船,大船花钱得免捉中船。
中船躲入芦苇港,小船不知底细唱着歌走远。
官府昨下文书官吏如虎,迎风摇桨急追赶。
船夫捉襟露肘捉住头,背如土牛挨皮鞭。
船小无用苦哀求,争执不休路人围观。
前船见状不敢行,懂事的船工急忙给官吏来凑钱。
船户家家破费十千,等候官吏查点慢如年。
开船回走仍缴通行费,另外还摊派雇船的钱。
你没看见吗,
官府的大船没动用,插旗鸣鼓停靠在码头边。

诗人吴伟业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 查看详情>>

诗人吴伟业作品: 《新霁喜孙令修至同步后园探梅》 《送王藉茅学士按察浙江》 《茸城行·朝出胥门塘》 《生查子·旅思》 《楚云·风流太守绿莎厅》 《赠徐子能·徐子声名早》 《听朱乐隆歌·一春丝管唱吴趋》 《穿山·势削悬崖断》 《题王石谷画》 《滇池铙吹·碧鸡台榭乱云中

《捉船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