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颂》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颂更新时间:2018-08-07
《子产不毁乡校颂》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文中颂子产不毁乡校,意在讽谕当时的执政者,符合儒家所谓“温柔敦厚”之教,表现了对时政的关切。文章颂古讽今,纵横跌宕,意筒而明,词温而厉,以散文法度写韵文,文从字顺。
唐德宗时,发生太学生薛约因为进言得罪当权事件,由此引起一场政治风波。贞元十五年(799年),薛约被迫迁往连州(今广东连县),国子司业阳城十分同情薛约的遭遇,亲自为他设宴送行,因而就被视为偏袒罪人,贬为道州刺史。太学生二百七十人来到朝门请愿,要求留下阳城,一连住了几天,他们的奏硫因被官吏阻挡未能送上。当权者压制太学生的做法,当时曾引起正直之士的强烈不满。就在这年,作者以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僚属身份来到京城,写下这篇文章,以咏叹春秋时期郑国贤相子产不毁乡校之事,含有讽谏当朝执政应以古人为借鉴,开放言路,了解下情的意思。
注释
子产:春秋时代郑国的大夫,名公孙桥,字子产。
伊:句首语气词,没有实义。郑之侨:指郑国执政大公孙夫侨,字子子产,在郑筒公、郑定公执政二十年,内政外交,政绩卓超,成为政治家和外交家。子产不毁乡校,是其事迹之一。
相国:辅佐国政。
安:安于,习惯,悦服。
嚣(xiāo)嚣:众人喧哗的样子。
或:有人,指然明。
成美:助成美政。
夫:代词,他们。
维:句首句中气词,无实义。
言不可弭:舆论不可以用权力来禁止。
下赛上聋:住人民的路,不许他们评论政治,那么,执政大臣就不能听到们的意见,和聋子一样了。下:指人民。上:指执政。
其:时间副词,将要。倾:倾覆,垮台。
理:题当用“治”,为了避唐高宗李治讳,改为理字。
养老乞言:古代有界老之礼,选择年老而有贤德的人,国家按时供奉酒食,听取他的意见,作为行政的依据。
及:介词,到了……时候。
昭:明显。
式:法式,典范。
率:遵循。
交畅旁达:同时全面地顾利推行起来。交:同时。畅、达:都是顺利推行的意思。
施(yì)及无垠(yín):影传到后世,求远不会消失。
於乎:叹词,同“呜呼”。
四海:指天下。
白话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
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这子产啊,是执政的榜样。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我思慕古人。

诗人韩愈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子产不毁乡校颂》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