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阮籍醒时少》简析

朝代:唐代诗人:王绩古诗:醉后·阮籍醒时少更新时间:2017-02-27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的观点:饮酒是避免感知人生短暂的方法。酒是王绩一生钟爱,他常常是乘着牛车,途经酒店,闻香下车,开怀畅饮,数日不归。经常醉酒,醉了便随便倒地,醒后复饮。在王绩的诗文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当是“酒”字,他一次次把自己灌醉。王绩在酒业上的钻研与投入不比诗歌少,为杜康立祠祭祀,尊为酒师,并且把曾经一起喝酒、酿得一手好酒的焦革也一起供奉。此外,还写下《酒经》、《酒谱》各一卷。
这首短诗前半用典,后半议论。诗以魏晋名士阮籍和隐士陶渊明的沉湎酒中之事得出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的观点。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其中还有深意。
大凡隐士,都有不得己的隐退苦衷。人类的智商发展了文明,也发展了斗争。人人都希望个性解放,王绩在争斗里看破了——没有永恒的胜利,只有暂时的羞辱。如果遁世躲避,其羞自解,其心自宽,“服食养性”、“非其力不食”,与天地自然相处,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轻松与悠闲。隐居,饮酒,让他在精神上解放了。无欲则刚,他重新回归到了精神贵族的行列。
文学传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角色和反应,诗人可以从中挑选。只要适合自己的幻想和个性需要,他可以在利用了它们之后又把它们抛弃。在宫廷诗中,各种角色和反应受到严格的限制,蕴藏其中的创造潜力被极大地消耗了。诗歌不再起应有的创造和心理学的功用。王绩从前代诗歌中寻找新的角色和反应的解决办法,与魏征、李百药基本相同,只是他的个性把他引向另一类前代诗歌。将王绩的诗只看成“自然的”是对他的误解。他的自然是通过陶潜的模式及宫廷诗的衬托体现出来的。
注释
郑指郑玄。《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在马融门下” 刘孝标 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馀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陶指陶渊明。《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 ,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译文
村酿如郑康成般狂酌,山酒如陶渊明般醉饮。
只要能让自已醉上一千日,我又怎会为失去两三个春天而惋惜?

诗人王绩资料

简析作者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 查看详情>>

诗人王绩作品: 《病后醮宅·公干苦沉绵》 《赠学仙者》 《在边·客行秋未归》 《初春·春来日渐长》 《山中别李处士》 《阅家书·张氏前钞本》 《新园旦坐·林宅资馀构》 《冬夜载酒于乡馆寻崔使君善为》 《游仙·上月芝兰径》 《黄颊山

古诗《醉后·阮籍醒时少》的名句翻译赏析

《醉后·阮籍醒时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