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刘大櫆 > 游三游洞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三游洞记

朝代:清代作者:刘大櫆更新时间:2018-08-06
出夷陵2州治3,西北陆行二十里,濒4大江之左,所谓下牢5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6登舟。舟行里许7,闻水声汤汤8,出于两崖9之间。复舍舟登陆,循10仄径11曲折以上。穷山之巅12,则又自上缒13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14。出则豁然15平旷16,而石洞穹起17,高六十馀尺,广18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19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20之室焉。
中室如堂21,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22。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23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24,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25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26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27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28,其下有径,薪采者29负薪行歌30,缕缕不绝31焉。
昔32白乐天33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34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35,与微之会于夷陵36,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37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38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39,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40予而来者,学使陈公41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42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43?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44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45。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46,与虫鸟之适去适来47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48大邑49,则好游者踵50相接也;顾51乃置之于荒遐52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53。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刘大櫆资料

游三游洞记作者刘大櫆

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20多岁以布衣入京,方苞见到他的文章,极其叹服说:如苞何足..... 查看详情>>

刘大櫆古诗代表作品: 《送张绣枫·君家住近姑苏台》 《题张少仪望云图》 《寄翁兆溱·年少高才始发硎》 《论文偶记》 《登龙山·夙昔负山居》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张约夫刻石歌》 《送姚姬传南归序》 《梧树行·金谷洞口梧十寻》 《春日·辛夷零落海棠残

游三游洞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游三游洞的经过和原因,描写了三游洞清静优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三游洞“美好不外见”的感慨。叙议结合,文情并茂,值得研习。这篇游记的四个自然段可分为记游与议论两大部分。第一自然段,先写从夷陵州到三游洞途中的情况,开始坐车,接着乘船,然后步行,中间还要翻过一个陡峭的山头,再从一块大石头底下弯腰穿...'

查看详情>>

注释1.三游洞: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因白居易同元稹、白行简三人曾同游这个山洞而得名。2.夷陵:州名,即今湖北省的宜昌市。3.州治:夷陵州的治所所在地。4.濒(bīn):靠近。5.下牢:关名,蹄朝以前夷陵郡治所在地,在今宜昌市西北。6.舆(yú):指车,有时也指轿。7.里许:里多地,许,表示约数的词。8.汤(shāng)汤:形容急流发出的声音。9.崖:山石或高地陡...'

查看详情>>

《游三游洞记》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创作的一篇记游散文。这篇散文第一段,写从夷陵州到三游洞途中的情况。第二段写三游洞的景致。第三段,叙述历代名人游洞的情况,交代三游洞得名的由来,说明自己得以游三游洞的原因。第四段,论述人和物都有“幸”和“不幸”,说明三游洞“美好不外见”的原因,并表示...'

查看详情>>

文言文《游三游洞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王猛为京兆尹》 - - 无名氏 - -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
  • 文言文《大同与小康》 - - 无名氏 -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
  • 文言文《吴王射狙》 - - 无名氏 - -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
  • 文言文《造酒忘米》 - - 无名氏 -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
  • 文言文《申屠敦之鼎》 - - 宋濂 - -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 文言文《张邈传》 - - 陈寿 - -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袁绍皆与邈友。辟公府,以高第拜骑都尉,迁陈留太守。董卓之乱,太祖与邈首举义兵。汴水之战,邈遣韂...
  • 文言文《晋书·陶侃列传》 - - 房玄龄 - -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 文言文《泥古者愚》 - - 无名氏 - -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
  • 文言文《僧一行传》 - - 刘昫 - -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
  • 文言文《韦贯之传》 - - 刘昫 - -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
  • 文言文《泉仲遵传》 - - 令狐德棻 - - 泉仲遵,少谨实,涉猎经史。年十三,州辟主簿。十四,为本县令。及长,有武艺。遭世离乱,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高敖曹攻洛州,泉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战。时以众寡不敌,乃退入城...
  • 文言文《刘鄩传》 - - 姚思廉 - - 末帝遣鄂屯兵魏县。庄宗入魏,鄩以为晋兵悉从庄宗赴魏,而太原可袭,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而潜军出黄泽关袭太原。晋兵望梁垒旗帜往来,不知其去也,以故不追...
  • 文言文《孙子传》 - - 司马迁 - -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ldq...
  • 文言文《为者常成》 - - 无名氏 - -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 文言文《诸葛恪得驴》 - - 无名氏 - -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ldquo...
  • 文言文《陈谏议教子》 - - 朱熹 - -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l...
  • 文言文《太白感其意》 - - 无名氏 - -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 文言文《范仲淹罢宴》 - - 无名氏 - -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賵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
  •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 - 无名氏 -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
  • 文言文《滥竽充数》 - - 无名氏 - -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