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东周列国志 > 上卷 >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上卷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书籍:东周列国志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7-24
话说周襄王闻宫人小东之语,心头一时火起,急取床头宝剑,趋至中宫,来杀太叔。才行数步,忽然转念:“太叔乃太后所爱,我若杀之,外人不知其罪,必以我为不孝矣。况太叔武艺高强,倘然不逊,挺剑相持,反为不美。不如暂时隐忍,俟明日询有实迹,将隗后贬退,谅太叔亦无颜复留,必然出奔外境,岂不稳便。”叹了一口气,掷剑于地,复回寝宫,使随身内侍,打探太叔消息。
回报:“太叔知小东来诉我王,已脱身出宫去矣。”
襄王曰:“宫门出入,如何不禀命于朕?亦朕之疏于防范也!”次早,襄王命拘中宫侍妾审问,初时抵赖,唤出小东面证,遂不能隐,将前后丑情,一一招出。襄王将隗后贬入冷宫,封锁其门,穴墙以通饮食,太叔带自知有罪,逃奔翟国去了。惠太后惊成心疾,自此抱病不起。
却说颓叔、桃子闻隗后被贬,大惊曰:“当初请兵伐郑,是我二人;请婚隗氏,又是我二人。今忽然被斥,翟君必然见怪。太叔今出奔在翟,定有一番假话,哄动翟君。倘然翟兵到来问罪,我等何以自解?”即日乘轻车疾驰,赶上太叔,做一路商量:“若见翟君,须得如此如此。”
不一日,行到翟国,太叔停驾于郊外,颓叔、桃子先入城见了翟君,告诉道:“当初我等原为太叔请婚,周王闻知美色,乃自取之,立为正宫。只为往太后处问安,与太叔相遇,偶然太叔叙起前因,说话良久,被宫人言语诬谤,周王轻信,不念贵国伐郑之劳,遂将王后贬入冷宫,太叔逐出境外。忘亲背德,无义无恩,乞假一旅之师,杀入王城,扶立太叔为王,救出王后,仍为国母,诚贵国之义举也。”
翟君信其言,问:“太叔何在?”
颓叔、桃子曰:“现在郊外候命。”
翟君遂迎太叔入城。太叔请以甥舅之礼相见,翟君大喜,遂拨步骑五千,使大将赤丁同颓叔、桃子,奉太叔以伐周。
周襄王闻翟兵临境,遣大夫谭伯为使,至翟军中,谕以太叔内乱之罪。赤丁杀之,驱兵直逼王城之下。襄王大怒,乃拜卿士原伯贯为将,毛卫副之,率车三百乘,出城御敌。
伯贯知翟兵勇猛,将车屯车联络为营,如坚城一般,赤丁冲突数次,俱不能入,连日搦战,亦不出应。
赤丁愤甚,乃定下计策,于翠云山搭起高台,上建天子旌旗,使军士假扮太叔,在台上饮宴歌舞为乐,却教颓叔,桃子各领一千骑兵,伏于山之左右,只等周兵到时,台上放炮为号,一齐拢杀将来。又教亲儿赤风子引骑兵五百,直逼其营辱骂,以激其怒,若彼开营出战,佯输诈败,引他走翠云山一路,便算功劳。赤丁与太叔引大队在后准备接应,分拨停当。
却说赤风子引五百骑兵搦战,原伯贯登垒望之,欺其寡少,便欲出战。毛卫谏曰:“翟人诡诈多端,只宜持重,俟其懈怠,方可击也。”挨至午牌时分,翟军皆下马坐地,口中大骂:“周王无道之君,用这般无能之将,降又不降,战又不战,待要何如?”亦有卧地而骂者。
原伯贯忍耐不住,喝教开营,营门开处,涌出车乘百余,车上立著一员大将,金盔绣袄,手执大杆刀,乃原伯贯也。赤风子忙叫:“孩儿们快上马。”自挺铁搠来迎战,不上十合,拨马往西而走。军士多有上马不及者,周军乱抢马匹,全无行列。赤风子回马,又战数合,渐渐引至翠云山相近,赤风子委弃马匹,器械殆尽,引数骑奔山后去了。
原伯贯抬头一望,见山上飞龙赤旗飘颭,绣伞之下,盖著太叔,大吹大擂饮酒。原伯贯曰:“此贼命合尽于吾手。”乃拣平坦处驱车欲上,山上檑木,炮石打将下来,原伯正没计较,忽闻山坳中连珠炮响,左有颓叔,右有桃子,两路铁骑,如狂风骤雨,围裹将来。原伯心知中计,急教回车,来路上已被翟军砍下乱木,纵横道路,车不能行。
原伯喝令步卒开路,军士都心慌胆落,不战而溃。
原伯无计可施。卸下绣袍,欲杂于众中逃命。有小军叫曰:“将军到这里来。”颓叔听得叫声,疑为原伯,指挥翟骑追之,擒获二十余人,原伯果在其内。比及赤丁大军到时,已大获全胜,车马器械,悉为所俘。有逃脱的军士,回营报知毛卫,毛卫只教坚守,一面遣人驰奏周王,求其添兵助将,不在话下。
颓叔将原伯贯绑缚献功于太叔,太叔命囚之于营。
颓叔曰:“今伯贯被擒,毛卫必然丧胆,若夜半往劫其营,以火攻之,卫可擒也。”太叔以为然,言于赤丁。赤丁用其策,暗传号令,是夜三鼓之后,赤丁自引步军千余,俱用利斧,劈开索链,劫入大营,就各车上,将芦苇放起火来。顷刻延烧,遍营中火球乱滚,军士大乱。颓叔,桃子各引精骑,乘势杀入,锐不可当。
毛卫急乘小车,从营后而遁,正遇著步卒一队,为首乃是太叔带,大喝:“毛卫那里
走?”毛卫著忙,被太叔一枪刺于车下,翟军大获全胜,遂围王城。
周襄王闻二将被擒,谓富辰曰:“早不从卿言,致有此祸。”
富辰曰:“翟势甚狂,吾王暂尔出巡,诸侯必有倡义纳王者。”
周公孔奏曰:“王师虽败,若悉起百官家属,尚可背城一战。奈何轻弃社稷,委命于诸侯乎?”
召公过奏曰:“言战者,乃危计也。以臣愚见,此祸皆本于叔隗,吾王先正其诛,然后坚守以待诸侯之救,可以万全。”
襄王叹曰:“朕之不明,自取其祸。今太后病危,朕暂当避位,以慰其意。若人心不忘朕,听诸侯自图之可也。”因谓周、召二公曰:“太叔此来,为隗后耳。若取隗氏,必惧国人之谤,不敢居于王城,二卿为朕缮兵固守,以待朕之归可也。”周、召二公顿首受命。
襄王问于富辰曰:“周之接壤,惟郑、卫、陈三国,朕将安适?”
富辰对曰:“陈,卫弱,不如适郑。”
襄王曰:“朕曾用翟伐郑,郑得无怨乎?”
富辰曰:“臣之劝王适郑者,正为此也。郑之先世,有功于周,其嗣必不忘。王以翟伐郑,郑心不平,固日夜望翟之背周,以自明其顺也。今王适郑,彼必喜于奉迎,又何怨焉?”
襄王意乃决。富辰又请曰:“王犯翟锋而出,恐翟人悉众与王为难,奈何?臣愿率家属与翟决战,王乘机出避可也。”乃尽召子弟亲党,约数百人,勉以忠义,开门直犯翟营,牵住翟兵。襄王同简师父,左鄢父等十余人,出城望郑国而去。
富辰与赤丁大战,所杀伤翟兵甚众,辰亦身被重伤,遇颓叔、桃子、慰之曰:“子之忠谏,天下所知也,今日可以无死。”
富辰曰:“昔吾屡谏王,王不听,以及此。若我不死战,王必以我为怼矣。”复力战多时,力尽而死。子弟亲党,同死者三百余人。史官有诗赞曰:
用夷凌夏岂良谋;纳女宣淫祸自求。
骤谏不从仍死战,富辰忠义播春秋。
富辰死后,翟人方知襄王已出王城,时城门复闭,太叔命释原伯贯之囚,使于门外呼之。周、召二公立于城楼之上,谓太叔曰:“本欲开门奉迎,恐翟兵入城剽掠,是以不敢。”
太叔请于赤丁,求其屯兵城外,当出府库之藏为犒,赤丁许之。
太叔遂入王城,先至冷宫,放出隗后,然后往谒惠太后。太后见了太叔,喜之不胜,一笑而绝。太叔且不治丧,先与隗后宫中聚阔。欲寻小东杀之,小东惧罪,先已投井自尽矣。呜呼哀哉!
次日,太叔假传太后遗命,自立为王,以叔隗为王后,临朝受贺。发府藏大犒翟军,然后为太后发丧。国人为之歌曰:
暮丧母,旦娶妇,
妇得嫂,臣娶后。
为不惭,言可丑,
谁其逐之,我与尔左右。
太叔闻国人之歌,自知众论不服,恐生他变,乃与隗氏移驻于温,大治宫室,日夜取乐。王城内国事,悉委周、召二公料理,名虽为王,实未尝与臣民相接也。原伯贯逃往原城去了。此段话且搁过不提。
且说周襄王避出王城,虽然望郑国而行,心中未知郑意好歹。行至氾地,其地多竹而无公馆,一名竹川。襄王询土人,知入郑界,即命停车,借宿于农民封氏草堂之内。
封氏问:“官居何职?”
襄王言曰:“我周天子也。为国中有难,避而到此。”
封氏大惊,叩头谢罪曰:“吾家二郎,夜来梦红日照于草堂,果有贵人下降。”即命二郎杀鸡为黍。
襄王问:“二郎何人?”
对曰:“民之后母弟也。与民同居于此,共爨同耕,以奉养后母。”
襄王叹曰:“汝农家兄弟,如此和睦;朕贵为天子,反受母弟之害。朕不如此农民多矣。”因凄然泪下。
大夫左鄢父进曰:“周公大圣,尚有骨肉之变。吾主不必自伤,作速告难于诸侯,料诸侯必不坐视。”
襄王乃亲作书稿,使人分告齐、宋、陈、郑、卫诸国。略曰:“不谷不德,得罪于母之宠子弟带,越在郑地氾。敢告。”
简师父奏曰:“今日诸侯有志图伯者,惟秦与晋。秦有蹇叔、百里奚、公孙枝诸贤为政,晋有赵衰、狐偃、胥臣诸贤为政,必能劝其君以勤王之义,他国非所望也。”襄王乃命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
且说郑文公闻襄王居氾,笑曰:“天子今日方知翟之不如郑也。”即日使工师往氾地创立庐舍,亲往起居,省视器具,一切供应,不敢菲薄。襄王见郑文公,颇有惭色。鲁、宋诸国,亦遣使问安,各有馈献,惟卫文公不至。
鲁大夫臧孙辰、字文仲闻之,叹曰:“卫侯将死矣。诸侯之有王,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不死何为?”时襄王十八年之冬十月也。
至明年春,卫文公薨,世子郑立,是为成公,果应臧文仲之言。此是后话。
再说简师父奉命告晋。
晋文公询于狐偃,偃对曰:“昔齐桓之能合诸侯,惟尊王也。况晋数易其君,民以为常,不知有君臣之大义。君盍纳王而讨太叔之罪,使民知君之不可贰乎?继文侯辅周之勋,光武公启晋之烈,皆在于此。若晋不纳,秦必纳之,则伯业独归于秦矣。”
文公使太史郭偃卜之。偃曰:“大吉。此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文公曰:“寡人何敢当此?”
偃对曰:“周室虽衰,天命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其克叔带必矣。”
文公曰:“更为我筮之。”
得《乾》下《离》上,《大有》之卦,第三爻动,变为《兑》下《离》上《睽》卦。偃断之曰:“《大有》之九三云:‘公用享于天子’。战克而王享,吉莫大焉。《乾》为天,《离》为日,日丽于天,昭明之象。《乾》变而《兑》,《兑》为《泽》,《泽》在下,以当《离》日之照,是天子之恩光照临晋国。又何疑焉?”
文公大悦,乃大阅车徒,分左右二军,使赵衰将左军,魏犨佐之,郤溱将右军,颠颉佐之,文公引狐偃、栾枝等,左右策应。
临发时,河东守臣报称:“秦伯亲统大兵勤王,已在河上,不日渡河矣。”
狐偃进曰:“秦公志在勤王,所以顿兵河上者,为东道之不通故也,如草中之戎,丽土之狄,皆车马必由之路,秦素未与通,恐其不顺,是以怀疑不进,君诚行赂于二夷,谕
以假道勤王之意,二夷必听,更使人谢秦君,言晋师已发,秦必退矣。”
文公然其言,一面使狐偃之子狐射姑,赍金帛之类,行赂于戎、狄,一面使胥臣往河上辞秦,胥臣谒见穆公,致晋侯之命曰:“天子蒙尘在外,君之忧,即寡君之忧也,寡君已扫境内兴师,代君之劳,已有成算,毋敢烦大军远涉。”
穆公曰:“寡人恐晋君新立,军师未集,是以奔走在此,以御天子之难,既晋君克举大义,寡人当静听捷音。”
蹇叔、百里奚皆曰:“晋侯欲专大义,以服诸侯,恐主公分其功业,故遣人止我之师,不如乘势而下,共迎天子,岂不美哉?”
穆公曰:“寡人非不知勤王美事,但东道未通,恐戎、狄为梗,晋初为政,无大功何以定国,不如让之。”
乃遣公子絷随左鄢父至氾,问劳襄王,穆公班师而回。
却说胥臣以秦君退师回报,晋兵遂进屯阳樊,守臣苍葛出郊外劳军,文公使右军将军郤溱等围温,左军将军赵衰等迎襄王于氾,襄王以夏四月丁巳日复至王城,周、召二公迎之入朝,不在话下。
温人闻周王复位,乃群聚攻颓叔、桃子,杀之,大开城门以纳晋师,太叔带忙携隗后登车,欲夺门出走翟国,守门军士闭门不容其去,太叔仗剑砍倒数人,却得魏犨追到,大喝:“逆贼走那里去?”
太叔曰:“汝放孤出城,异日厚报。”
魏犨曰:“问天子肯放你时,魏犨就做人情。”
太叔大怒,挺剑刺来,被魏犨跃上其车,一刀斩之。
军士擒隗氏来见,犨曰:“此淫妇留他何用?”
命众军乱箭攒射,可怜如花夷女,与太叔带半载欢娱,今日死于万箭之下。胡曾先生咏史诗云:
逐兄盗嫂据南阳,半载欢娱并罹殃。
淫逆倘然无速报,世间不复有纲常。
魏犨带二尸以报郤溱,溱曰:“何不槛送天子,明正其戮?”
魏犨曰:“天子避杀弟之名,假手于晋,不如速诛之为快也!”
郤溱叹息不已,乃理二尸于神农涧之侧,一面安抚温民,一面使人报捷于阳樊。晋文公闻太叔和隗氏俱已伏诛,乃命驾亲至王城,朝见襄王奏捷,襄王设醴酒以飨之,复大出金帛相赠。文公再拜谢曰:“臣重耳不敢受赐,但死后得用隧葬,臣沐恩于地下无穷矣!”
襄王曰:“先王制礼,以限隔上下,止有此生死之文,朕不敢以私劳而乱大典,叔父大功,朕不敢忘。”乃割畿内温、原、阳樊、攒茅四邑,以益其封,文公谢恩而退,百姓携老扶幼,填塞街市,争来识认晋侯,叹曰:“齐桓公今复出也!”
晋文公下令两路俱班师,大军屯于太行山之南,使魏犨定阳樊之田,颠颉定攒茅之田,栾枝定温之田,晋侯亲率赵衰定原之田。为何定原之田,文公亲往?那原乃周卿士原伯贯之封邑,原伯贯兵败无功,襄王夺其邑以与晋。伯贯见在原城,恐其不服,所以必须亲往。
颠颉至攒茅,栾枝至温,守臣俱携酒食出迎。
却说魏犨至阳樊,守臣苍葛谓其下曰:“周弃岐、丰,余地几何;而晋复受四邑耶?我与晋同是王臣,岂可服之。”遂率百姓持械登城,魏犨大怒,引兵围之,大叫:“早早降顺,万事俱休,若打破城池,尽皆屠戮!”
苍葛在城上答曰:“吾闻:‘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今此乃王畿之地,畿内百姓,非王之宗族,即王之亲戚。晋亦周之臣子,忍以兵威相劫耶?”
魏犨感其言,遣人驰报文公,文公致书于苍葛,略曰:“四邑之地,乃天子之赐,寡人不敢违命,将军若念天子之姻亲,率以归国,亦惟将军之命是听。”因谕魏犨缓其攻,听阳民迁徙。
苍葛得书,命城中百姓:“愿归周者去,愿从晋者留。”百姓愿去者大半,苍葛尽率之,迁于轵村,魏犨定其疆界而还。
再说文公同赵衰略地至原,原伯贯绐其下曰:“晋兵围阳樊,尽屠其民矣。”
原人恐惧,共誓死守,晋兵围之。
赵衰曰:“民所以不服晋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将不攻而下矣!”
文公曰:“示信若何?”
赵衰对曰:“请下令,军士各持三日之粮,若三日攻原不下,即当解围而去。”
文公依其言,到第三日,军吏告禀:“军中只有今日之粮了。”
文公不答,是日夜半,有原民缒城而下,言:“城中已探知阳樊之民未尝遭戮,相约于明晚献门。”
文公曰:“寡人原约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解围去之。今满三日矣,寡人明早退师,尔百姓自尽守城之事,不必又怀二念。”
军吏请曰:“原民约明晚献门,主公何不暂留一日,拔一城而归?即使粮尽,阳樊去此不远,可驰取也。”
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三日之令,谁不闻之?若复留一日,是失信矣。得原而失信,民尚何凭于寡人?”
黎明,即解原围,原民相顾曰:“晋侯宁失城,不失信,此有道之君。”乃争建降旗于城楼,缒城以追文公之军者,纷纷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得开城出降。髯仙有诗云:
口血犹含起战戈,谁将片语作山河?
去原毕竟原来服,谲诈何如信义多。
晋军行三十里,原民追至,原伯贯降书亦到。文公命扎住车马,以单车直入原城,百姓鼓舞称庆。原伯贯来见,文公待以王朝卿士之礼,迁其家于河北。
文公择四邑之守曰:“昔子余以壶飧从寡人于卫,忍饥不食,此信士也。寡人以信得原,还以信守之。”使赵衰为原大夫,兼领阳樊。又谓郤溱曰:“子不私其族,首同栾氏通款于寡人,寡人不敢忘。”乃以郤溱为温大夫,兼守攒茅。各留兵二千戍其地而还。
后人论文公纳王示义,伐原示信,乃图伯之首事也。
毕竟何时称伯,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相关文章

  • 政体》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议曰:夫政理,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行,次论政体焉。)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以齐一之。谓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
  • 交河苏斗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交河苏斗南,雍正癸丑会试归,至白沟河,与一友遇于酒肆中,友方罢官,饮醉后,牢骚抑郁,恨善恶之无报。适一人褶裤急装,系马于树,亦就对坐,侧听良久,揖其友而言曰:君疑因果有爽耶?夫好色者必病...
  • 十四 盐》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风飁飁,雨绵绵,李苦对瓜甜。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
  • 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 栖会稽文种通宰嚭》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齐侯自会夹谷归后,晏婴病卒。景公哀泣数日,正忧朝中乏人,复闻孔子相鲁,鲁国大治,惊曰:“鲁相孔子必霸,霸必争地,齐为近邻,恐祸之先及,奈何?”大夫黎弥进曰:“君患孔...
  • 风云际会》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这里的“事”字是动词,和服侍、侍候的侍同义。子路问作一个国君的高级干部,应该怎么才对。孔子说,既然作人家的干部,就要绝对忠心,不可...
  • 商三官》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故诸葛城有商士禹者,士人也,以醉谑忤邑豪,豪嗾家奴乱捶之,舁归而死。禹二子,长曰臣,次曰礼。一女曰三官。三官年十六,出阁有期,以父故不果。两兄出讼,终岁不得结。婿家遣人参母,请从权...
  • 军形篇》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 -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
  • 泽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四卷 - - 【原文】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①,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其中,必就地形之环龟②,都中高③四下为圆营,四面受敌。一则防水潦之厄...
  • 梁纪十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1]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辛亥朔(初一),梁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宝。   [2]陈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将二万人军于南野以拒之。路养妻侄兰陵萧摩诃,年...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
  • 志第七十三·艺文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史类十:一曰正史类,二曰杂史类,三曰史钞类,四曰故事类,五曰职官类,六曰仪注类,七曰刑法类,八曰传记类,九曰地理类,十曰谱牒类。   明《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   《日历》一百...
  • 卷一百七 列传第四十五》原文翻译 - - 《辽史》150章 - - 高丽西夏高丽自有国以来,传次久近,人民土田,历代各有其志,然高丽与辽相为终始二百余年。   自太祖皇帝神册间,高丽遣命名进宝剑。天赞三年,来贡。   太宗天显二年,来贡。会...
  • 楼钥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1163),楼钥参加礼部考试,有关部门以为他的文章文辞奇伟瑰丽,打算列为第一名,由于他的策论中偶尔触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明皇帝,得到旨令置于末等。...
  • 张岱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张岱字景山,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敞,晋时曾任度支尚书,父亲张茂度,宋朝时任金紫光禄大夫。   张岱少时与其兄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其弟广州刺...
  •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三 秦策一(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提要】张仪有时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他时常喜欢玩弄些阴谋诡计。聪明过分,就显得奸诈,如何对付这些智商很高、富有心计的人物,确有...
  • 淫邪发梦》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
  • 杨衡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五 卷465_1 《卢十五竹亭送侄偁归山》杨衡 落叶寒拥壁,清霜夜沾石。 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殷勤一尊酒,晓月当窗白。 卷465_2 《旅次江亭》杨衡 扣舷不能寐...
  • 孟郊唐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五 卷375_1 《秋怀》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
  • 李端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八十六 卷286_1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李端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
  • 稗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稗 释名 气味 (稗米)辛、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 (稗米)益气,健胃。(苗、根)捣敷或研末,可治刀伤出血。 薏苡仁 释名 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气味 (仁、根)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