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宪问 > 风云际会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宪问风云际会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风云际会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宪问更新时间:2018-07-23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这里的“事”字是动词,和服侍、侍候的侍同义。子路问作一个国君的高级干部,应该怎么才对。孔子说,既然作人家的干部,就要绝对忠心,不可欺骗上司,不欺他就要说直话。但说直话也很难,所谓“忠言逆耳”,可是要对领导人尽其忠,不妨冒犯他一下。

讲到这方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常看到大臣与皇帝政见冲突的事,旁注便有“拂其龙麟”的话,以前对皇帝以龙作为表征,据说龙的个性,能柔能刚,随便怎样碰它的鳞甲,都不会生气,只有龙的颔下三寸处生的是逆鳞,倒的,那是致命所在,绝对不能碰,否则龙就会发怒而毁人的。这就说明为领导人的,度量要大,对有理取闹的,能够包容原谅。但在最要紧的关键上,千万不可以碰。譬如我们对朋友也尽管说直话,但对于朋友某一要命的缺点,则不能随便说了。以现代的行为道德讲,适当的限度,保持别人的自尊心,是必要的。所以历史上有些大臣“犯颜谏诤”,就是说领导人已经很生气了,可是忠心的部下为了他好,不管他怎样生气,应该说的话,还是要讲。我们读《宋史》,赵普对宋太祖,就做到了“勿欺也,而犯之。”

有一次,赵普推荐某人作官,宋太祖不答应。第二天,赵普又上奏推荐这个人,宋太祖还是不答应。第三天赵普又上奏推荐,宋太祖这一下可忍不住了,气得大发雷霆,把奏摺撕碎了扔到地上。赵普面不改色地跪着,把这些碎片拾起来,带回去。过些天,把这撕碎了的奏章补贴好,又带上朝去推荐。宋太祖这一次总算醒悟了,终于任用了这个人。又有一次,有个大臣应该升官,但是宋太祖一向讨厌那个人,不准他升。赵普极力奏请太祖批准,宋太祖又被赵普惹火了,气呼呼地说:“我就是不让他升,你又能怎么样?”赵普说:“刑赏,有天下刑赏的准则,陛下怎么能以个人的喜怒来左右刑赏?”太祖气得离座而起,回到内宫。赵普就跟着站在宫门口,久久不肯离去。宋太祖后来也就答应了。我们从这两个故事就可想见赵普处事的刚毅果断,但是他也有缺点,心胸不宽,容易记恨。他常会挑剔那些当他贫贱时,对他不好的人们。每逢这种情况,宋太祖就说:“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劝赵普度量放大,不要计较这些小节。更何况天子宰相之才,哪里是社会一般人所能鉴识的。后来,赵普就不敢再提这一类的事了。

这种类似的故事,在《贞观政要》这部书里,记载得很多。唐太宗、魏征也是一对好搭档。不过话说回来,魏征这个伙计固然好,也要有唐太宗那样的好老板。照《贞观政要》的记载,长孙皇后也很好,所以还要老板娘也好。不然的话,就变成上论中所讲的“事君数,斯辱矣!”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两句话,大家都知道,经常引用,已变成成语了。自古以来,对于上达与下达的解释各有各的观点。综合一般的观点来解释,所谓“上达”,以现在思想的习惯而言,就是比较形而上的、升华的。所谓“下达”,就是比较现实的、卑下的。深入一点说,君子与小人,在春秋战国时代,尤其在孔子言论中,经常提出来作为一个对比的名称。因为真正研究学问,真正搞思想是少数人的事。有许多人尽管在读书,但并不一定在研究学问,而只是在求知识;尽管有人在搞思想,但并不一定在研究思想本身,不是研究哲学的问题。研究思想怎么来的,牵涉到形而上哲学的问题。形而上可以说是上达;形而下、现实的、浅近的就是下达。“达”就是通达,这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过去的习惯,问人读书的情形,不问他读了什么书,有没有文凭学位,只问读通达了没。再说,“上达”,也可以解释为有高明的远见。“下达”,便是比较浅近,只重于现实的低视。

风云际会相关文章

  • 薄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薄姓氏祖宗:炎帝后裔姓氏起源:以国为姓。上古时有薄国(在山东曹县东南,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姓氏郡望:雁门: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雁门郡,秦...
  • 荆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荆姓氏祖宗:熊绎姓氏起源:出自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姓氏郡...
  • 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龚姓氏祖宗:姬和姓氏起源:出自姬姓,为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
  • 善亡》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议曰:世有行善而反亡者。)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何以征其然耶?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也。今之...
  • 江右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别调御诸君。十五里,午至麻姑坛。又西二里,坞穷。循南山上,又二里转出五老西南,是为五老坳。于是循北山上,又二里为篾竹岭,越岭二里为丹霞洞,又西上一里为王仙岭,越岭又西一...
  • 世农易业》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狐邱之野人世农,农田之入俭,恒思易其业,而未有加于农者。其舅之子驺于邑大夫,归而华其衣,见而企焉,遂弃农而往为驺。其主曰:“汝自欲耳,余弗女逐也,三年而不返,则汝之田与庐,吾当...
  • 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当时武松踏住蒋门神在地下,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依我三件事,便罢!”蒋门神便道:“好汉但说。蒋忠都依。”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
  • 老白相》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世讳部 - - 老白相 荒岁闲汉无处活口,值官府于玄妙观施粥。闲汉私议曰:“我等平昔鲜衣美食,今往吃,必贻人笑。”俄延久之。无奈腹中饿甚。曰:“姑待众饥民吃过,尾其后可也。...
  • 陈允平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陈允平 摸鱼儿(西湖送春) 倚东风、画阑十二,芳阴帘幕低护。玉屏翠冷梨花瘦,寂寞小楼烟雨。肠断处。怅折柳柔情,旧别长亭路。年华似羽。任锦瑟声寒,琼箫梦远,羞对彩鸾舞。 文园赋。...
  • 朱胜非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金人攻城时,胜非逃走。到韩世忠部将杨进打败金兵,胜非又重新处理政事。过了一年,到济州...
  • 何妥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 他的父亲细胡 因经商进入西蜀,于是就在郫县安家,侍奉梁朝武陵王萧纪,主管金帛交 易,因而成为巨富,号称“西州大贾”。 何妥小时就机警聪敏。 ...
  • 鱼俱罗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鱼俱罗,冯翊下圭阝人。 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声气雄壮,一开口说话,其声音可传到几百步之外。 二十岁当亲卫。 累次升迁,当到大都督。 随晋王杨广平定陈国,因军功拜授开府,赐缣...
  • 陆俟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陆俟,代郡人,曾祖父陆干,祖父陆引,两代人都是部落首领。他的父亲陆突,太祖在位时率领部族之人随从皇帝东征西讨,屡建战功,被任命为厉威将军、离石镇将。天兴年间,陆突任上党 太守,赐...
  • 刘毅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陽景王刘章的后代。父亲刘喈,是丞相掾属。刘毅幼年孝顺父母,少年即有清刚之节。然而好品评人物,王公贵人看到他也有几分惧怕。侨居在平陽,太守杜恕请他...
  • 五行五》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疴 人化 死复生 疫 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陰,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则时有日...
  • 穰侯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 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 史记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继位,他的弟弟昭王即位。 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昭王即位后,芈八子才称为宣...
  • 郑同北见赵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二十 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 【提要】本篇阐明了《战国策》的一个要旨:除非你作世外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
  • 杜甫的名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二十六 卷226_1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葫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葫 释名 大蒜、荤菜。 气味 味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 1、背疮。用大蒜十个、淡豉半合、乳香一钱,研细。疮上先铺湿纸,纸上铺药一层,厚约二分。艾灸百壮左右,痛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