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50章 > 康君立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50章康君立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康君立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代为边地豪强。乾符年中,任云州牙校,事奉防御使段文楚。这时有大群强盗出没在黄河以南,天下将乱,代北仍然每年有饥荒,各部豪杰都有聚众起事,建立功业之心。碰上段文楚削减军人粮饷,兵士怨声四起。康君立和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人谋划说:“段文楚是懦弱之人,很难和他共事。现在四方动乱,军威不振,大丈夫如不能在这时立功干一番事业,就不是人中豪杰。我们虽然暂且只是一般部将,但以雄强闻名于时的,莫如沙陀李氏部族,又有李振武父子勇武在诸军之首,我们联合起来推戴他们,则代北之地,个把月就可平定,功名富贵没有得不到的。”康君立等人便在晚上进见武皇,说:“现在天下大乱,天子把边防交给将臣,一碰上饥荒,便削减粮饷,我们这些守边士兵,怎么能等死!您家父子,一贯以威武施恩惠给五部,应当共同清除暴虐的主帅,以告谢边兵,有谁敢说不同意的话!”武皇说:“有英明的天子在上,做事应守朝廷法典,你们不要轻易乱发议论。我父亲远在振武军中,万一要逼迫我做事,也等我向父亲禀告。”康君立等人说:“机密已经泄漏,再推迟就要产生变乱,怎么能等到向千里之外禀告!”大伙因而聚集一起喧哗,拥立武皇,等到达云州时,已有万人之众,队伍在斗鸡台宿营,云州城中人抓住段文楚以响应武皇的军队。攻占云州后,推举武皇为大同防御留后。大家向上面报告,朝廷不高兴,下诏征兵前来讨伐。不久献祖失去振武军,武皇失去云州城,朝廷命招讨使李钧、幽州李可举对武皇用兵,在蔚州攻打武皇,康君立攻击李可举军队多次取胜。到献祖进入鞑靼后,康君立守住感义军。武皇被授予雁门节度后,任康君立为左都押牙,随从入关,驱逐黄巢军队,收复长安。武皇回师镇守太原时,授康君立为检校工部尚书、先锋军使。
唐僖宗文德初年,李罕之失去河陽后,来归顺武皇,并且向他求援。武皇于是任康君立兼南面招讨使,任李存孝为副使,率二万军队,协助李罕之攻取河陽。三月,和汴将丁会、牛存节在氵允河交战,临阵时,骑将安休休叛变投向汴军,康君立撤退。八月,授汾州刺史。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潞州小校安居受反叛,武皇派康君立讨伐平定他,授检校左仆射、昭义节度使。自从武皇军队连年在邢州、氵名州攻占土地,攻击孟方立,康君立经常率泽潞的军队做掎角以配合夹击敌人。
景福初年(892),授检校司徒,食邑千户。二年,李存孝占据邢州叛乱,武皇命令康君立讨伐他,因战功授检校太保。乾宁初年,李存孝被平定,康君立回师。李存孝死后,武皇深为惋惜,埋怨诸将没人来劝解。起初,李存信与李存孝不和,多次互相倾轧,而康君立一直和李存信关系好。九月,康君立到太原,武皇设酒席招待各位将军,谈到李存孝一事,流泪不止。这时康君立因一句话忤逆了武皇,武皇赐他饮毒酒而死,当时四十八岁。明宗即皇帝位后,因为念旧,下诏追赠为太傅。

康君立传相关文章

  • 杨孝廉遇煞神》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俗称人死之时,皆有煞神,其气甚凶,而见之者亦往往不利。道光初年,吾锡杨缉甫孝廉(熙)以制艺名干时,为东林书院山长。一日,往其族叔家中问病,未至厅事,陡觉冷气逼面,仰首一望,忽见一物似雄...
  • 抵戏》原文翻译 - - 《鬼谷子》原文及注释 - -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
  • 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姜维献计于马遵曰:“诸葛亮必伏兵于郡后,赚我兵出城,乘虚袭我。某愿请精兵三千,伏于要路。太守随后发兵出城,不可远去,止行三十里便回;但看火起为号,前后夹攻,可获大胜。如...
  • 宋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宋 姓氏祖宗:微子 姓氏起源: 周朝时宋国公族的后代,以国为姓,世代姓宋。建立宋国的人名叫微子,他原是商朝的王族。商朝由一位上古的伟人“汤”建立,只是商朝传到...
  • 王茂孙、朱所孙、郑斗焕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王茂孙 高阳台(春梦) 迟日烘晴,轻烟缕昼,琐窗雕户慵开。人独春闲,金猊暖透兰煤。山屏缓倚珊瑚畔,任翠阴、移过瑶阶。悄无声,彩翅翩翩,何处飞来。 片时千里江南路,被东风误引,还近阳台...
  • 查荎、李敦诗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查荎 透碧霄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
  • 后唐记一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春,二月,晋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之首,质固辞,请以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为之;王即召革、程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质...
  •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魏纪一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   [1]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
  • 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王庸,字伯常,雄州归信人。事母李氏以孝闻。母有疾,庸夜祷北辰,至叩头出血,母疾遂愈。及母卒,哀毁几绝,露处墓前,旦夕悲号。一夕,雷雨暴至,邻人持寝席往,欲蔽之,见庸所坐卧之地独不沾湿,咸...
  • 吴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吴曦,是信王吴瞞的孙子,节度使吴挺的次子。因祖辈的功劳吴曦被补官为右承奉郎。淳熙五年(1178),改换为武德郎,任命为中郎将,后因台谏官说他升迁得太快,改为武翼郎。吴曦历迁高州刺...
  • 杨溥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杨溥,是杨行密的小儿子。开始时封为丹陽王,杨渭死后,徐温 便推杨溥为君主,仍僭称伪吴国皇帝名号。后唐同光元年(923),庄宗平定后梁,迁都洛陽。十二月,杨溥派使者章景来朝拜,称&ldquo...
  • 神武娄后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的女儿。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想聘娶她,但她没有同意。当看到在城上服役的神武后,很是吃惊,说:“此人就是我的丈夫。”于是打发婢女...
  • 王述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王述,字怀祖。年幼死父,侍奉母亲享有孝子之名。安于贫困,节俭持家,不追求名誉和官爵。性格沉静,宾客们常纵情 辩论,异端邪说并起,而王述却静静的不发一言。年少继承父亲的封爵。年...
  • 酷吏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信哉...
  • 陆龟蒙古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二十六 卷626_1 《早秋吴体寄袭美》陆龟蒙 荒庭古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 虽然诗胆大如斗, 争奈愁肠牵似绳。 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
  • 费冠卿、刘虚白、张胜之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五 卷495_1 《不赴拾遗召》费冠卿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 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卷495_2 《闲居即事》费冠卿 生计唯将三尺童,学他贤者...
  • 元稹经典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一十四 卷414_1 《陪张湖南宴望岳楼,稹为监察御史张中丞知杂事》元稹 观象楼前奉末班,绛峰只似殿庭间。 今日高楼重陪宴,雨笼衡岳是南山。 卷414_2 《岳阳楼》元稹 岳阳...
  • 杜甫的诗词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三十一 卷231_1 《宗武生日》杜甫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
  • 牡丹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牡丹 释名 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 (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1、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2、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
  • 蜀黍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蜀黍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玉蜀黍 释名 玉高粱。 气味 (米)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