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00章 > 孔谦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00章孔谦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孔谦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孔谦,庄宗同光初年,任租庸副使。孔谦原是州中能干的小吏,远从天。。十二年(915),皇帝平定魏博,会计都委托给他管理。孔谦能曲意服侍权贵要人,为他们效劳。皇帝把钱财事务交给他,他设法收敛搜刮,七八年间,军储充足。皇帝在邺城即位,孔谦已应当任租庸使,舆论认为孔谦虽然有经营供应钱财的功劳,但他地位还卑微,不应突然让他担当重任。枢密使郭崇韬推举魏博观察判官张宪为租庸使,任孔谦为副使,孔谦郁郁不乐有很长一段时间。
皇帝平定汴梁后,孔谦直接从魏州赶到天子所在地,对郭崇韬说:“魏都是重要的地方,必须要有大臣弹压,按我的想法,非张宪不可。”郭崇韬觉得是忠告,便上奏任张宪为邺都副留守,命宰臣豆卢革专判租庸。孔谦更加失望。于是寻找豆卢革的过失。这时豆卢革以手书趁便借了几十万库钱,孔谦拿手书给郭崇韬看,并稍微暗示豆卢革。豆卢革害怕了,上表章请郭崇韬专管此事,郭崇韬也辞让回避。皇帝问“:应当委任哪个人才可以呢?”郭崇韬说“:孔谦虽然很长时间掌管钱货,然而大家的议论认为他不能担当这个大任,以我的意见,应委任张宪更好。”皇帝催促快点征召他。张宪生性精细明辨,受到趋炎附势的人的妒忌,人们不愿接受他。孔谦乘机对豆卢革说:“租庸钱谷,都在眼前,委任一个小吏就可办理。邺都是根本之地,不可轻易交付一个人。兴唐尹王正言没有有用之才,徒然有操行,诏书既然征召张宪,又用什么人代替他留守邺都?”豆卢革对郭崇韬说到此事,郭崇韬说:“邺都各部门的众官员,都是主上的旧人,委任王正言有什么担心办不好?”豆卢革说“:都是失策,假设不得已,就任王正言掌管租庸,和大臣一起谋划,或许可以办好,若任命他掌管一个方面,一定会坏了事。”孔谦觉得王正言既无德也无功勋,懦弱而容易控制,说:“这种安排比较合适。”然而也不是他的心愿。接着他又寻找王正言的过失,哭着告诉郭崇韬,用厚礼贿赂宦官、伶人,以求任租庸正使,人们知道他奸诈谄媚,阻止他,于是孔谦上表章请求退职。皇帝对他逃避的行为很愤怒,将要依法惩处,伶人景进在皇帝跟前劝解后才作罢。王正言得了风病,恍恍惚惚的,不能治理三司的事务。景进多次对皇帝说这事,于是任王正言守礼部尚书,任孔谦为租庸使。
孔谦因为国家财务支出不足,上奏说“:各道的判官人数过多,请只设置节度、观察、判官、书记、支使、推官各一人,留守设置判官各一人,三京府设判官、推官,其余的一并罢免俸钱。”又上奏说:“百官的俸钱虽然多,折合支出不合实数,请减半数,都支付实钱。”一并同意了他的办法。没多久,半年俸钱又从虚数折合。

孔谦传相关文章

  •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用人篇 - - 季沅弟左右:  探报阅悉,此路并无步拨,即由东流建德驿夫送祁;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递迟延。弟以后要事,项专勇送来,三日可到,或逢三八专人来一次,每月六次。其不要紧者,仍由驿发...
  •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二月一日开荤,现全复元矣。二月以来,日日习字,时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近来改临智永千字文...
  • 忠厚亦能积怨》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余某者老于幕府,司刑名四十余年,后卧病濒危,灯月下恍惚似有鬼为厉者,余某慨然曰:吾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杀一人,此鬼胡为乎来耶?夜梦数人浴血泣曰:君知刻酷之积怨,不知忠厚亦能积怨也。夫...
  • 割瘿》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夷门之瘿人,头没于胛,而瘿代为之元。口、目、鼻、耳俱不能为用,郢封人怜而为之割之。人曰:“瘿不可割也。”弗听。卒割之,信宿而死。国人尤焉,辞曰:“吾知去其害耳,...
  • 秦医》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六 - - 楚令尹病,内结区霿,得秦医而愈,乃言于王,令国人有疾不得之他医。无何,楚大疫,凡疾之之秦医者,皆死,于是国人悉往齐求医。令尹怒,将执之。子良曰:“不可。夫人之病而服药也,为其能...
  • 三代之治》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孔子说了孔门学问中个人的修养,和作人做事的大原则以后,接着是评论中国历史哲学的一个标准。儒家在历史上特别推崇尧、舜、禹三代。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ldq...
  • 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是说教育方法的原则。所谓“愤”,就是激愤的心情。对于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可,也是激愤心理的一种。如有一件事...
  • 牛犊》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楚中一农人赴市归,暂休于途。有术人后至,止与倾谈。忽瞻农人曰:“子气色不祥,三日内当退财,受官刑。”农人曰:“某官税已完,生平不解争斗,刑何从至?”术人曰:&ldq...
  • 噫嘻》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 僖公·僖公三十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传】三十二年春,楚斗章请平于晋,晋阳处父报之。晋、楚始通。 ...
  • 哀帝》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哀皇帝讳柷,昭宗第九子,母曰积善太后何氏。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于大内。乾宁四年二月,封辉王,名祚。天复三年二月,拜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遇弑。翌...
  • 齐本纪上第六》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氏,讳欢,字贺六浑,勃海蓚人也。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
  • 谢弘微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谢密字弘微,晋朝西中郎谢万的曾孙、尚书左仆射谢景仁的侄子。祖父谢绍,是车前司马。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 谢弘微十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堂叔谢峻,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
  • 封隆之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渤海..地人氏。父回,魏朝的司空。隆之生性宽厚,有度量。二十岁,为州郡主簿,以奉朝请起家,领掌直后。汝南王悦开府,延请隆之为中兵参军。 早些年,即延昌中,道人...
  • 韦放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回任通直郎,不久任轻...
  • 江统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江 统字应元,陈留圉人。祖父江 蕤,以仁义的好品行著称,任谯郡太守,封为亢父男。父亲江 祚,是南安太守。江 统沉静有远大志向,当时人评价他说:“聪慧少言江 应元。”跟同...
  • 郑孔荀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郑太、孔融、荀彧) ◆郑太传,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有才略,灵帝末年,郑太知道天下会乱起来,暗暗地交 结豪杰。家里很富有,有田四百顷,但是经常还没有饭吃,名...
  • 高帝纪第一下》原文翻译 - - 《汉书》50章 - - 【原文】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陽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ldqu...
  • 李密、孔德绍、刘斌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三十三 卷733_1 《淮阳感怀》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
  • 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马鞭草 释名 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 (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