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陈书 > 100章 > 沈炯传

陈书

《陈书》100章沈炯传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沈炯传

书籍:陈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其祖父沈王禹,为梁浔陽太守。父亲沈续,为王府记室参军。
沈炯少时才智出众,为当世所推重。他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尚书左民侍郎,出任吴县令。侯景之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子仙大怒,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就戮,因路间桑树碍事,便牵移他处,有人及时救他,沈炯才获免。子仙惜爱其才,最后逼迫他任掌书记。子仙被王僧辩击败后,僧辩素闻其名,在军中悬赏找到他,僧辩给找到他者铁钱十万,从此军中有关征召、声讨等军用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简文帝被杀后,地方百官都上表江陵,劝萧绎即位,僧辩令沈炯写奏表,表文辞精深,当时没人与他匹敌。
高祖率兵南下,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于是登坛立盟誓,沈炯撰写盟文,侯景东逃至吴郡,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儿子沈行简,都被杀,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获救。侯景乱平,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为原乡县侯,食邑五百户。僧辩任司徒时,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
荆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他曾独自行经汉武帝通天台,写表奏启武帝,陈述自己思母归国之心。其辞曰:“臣听说黄帝之陵乔山虽掩,尚有鼎湖之灵可祭祀,鲁国之地掩埋在荒草中,大庭国的遗迹并没泯灭。伏惟陛下仰承上天之大德降生于猗兰,承继高祖之业。汉朝之大业既已兴盛,成仙之日可望,于是在海滨之罘山刻石纪陈书功,在泰山的日观峰刻石称德,横流汾河草书《秋风辞》,建柏梁台大宴群臣,多么快乐啊!终于有一天,运终道穷,辞世而去了,甲帐与珠帘,一朝化为空无,茂陵的玉碗,宛然出自人间,陵云台的故基,与田原相连成为肥沃之地,别风宫的旧址,与山陵相对相连茫茫一片,客居他乡的缧臣,对此怎能不潸然泪下。昔日严助厌倦了未央宫,愿东归故里为会稽太守,司马相如有马可乘,西返西蜀故里,我恭敬地听说以上典故,心中蠢蠢欲动。不求黍稷之馨香,但求德之美满,这里我冒昧地向君王祈福。”奏毕,当夜沈炯梦见皇上居所,禁卫森严,沈炯便讲述自己的真情,听见有人说:“很舍不得放你回去,不知何时可以再见。”不几天,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获免东归。绍泰二年(556),到京都,任司农卿,后迁任御史中丞。
高祖受禅称帝,加任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职务不变。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请求回家侍养,诏令不许。
文帝继位,沈炯又上表说:“臣出生就不幸,未成年而孤,只留下孤儿寡母,兄弟相依为命。只是想活命,做官不择职,做官于梁时,又命逢乱世,冒着生命危险,九死一生,妻儿被杀,兄弟泯灭,剩下臣母子,喜逢圣朝开国。臣母刘氏,今年八十一岁,臣叔母丘氏,七十五岁,臣家弟侄早已不存一人,叔母丘氏又无子孙,两家侍养,余臣一人。先帝知道臣无依无靠,赐食邑以养臣,不让臣顿居荒野,又怜悯我侍奉母亲的无微不至,所以一年之内,臣得以再三休假。臣屡次上表披露心迹,多次蒙帝御览,臣并不是想避开朝廷,远离京师。一则臣年近六十,心情欠佳,每每拜读家信,先忧后喜,冬天温床夏天扇席,再不能像儿时那样侍奉父母,二则臣居职彝宪,为国家的司直,若自身不遵守礼法,怎么能处理国章呢?前皇恩德深重,答应放我,内侍近臣,都知道这个旨意。现朝廷正在选择贤能,广求英明睿哲之士,我枉居此位,妨碍取用贤才。而上苍降哀,直至今日,德音在耳,英灵已逝,悠悠苍天,哀悼之心无边无际。加以臣私心煎熬,近来更加急迫,祈请之心愈来愈恳切,故不得不来冒犯圣听。伏惟陛下睿哲英明,承继先王之功业,以礼法治理天下,弘扬孝道,教化百姓。以寸管之毫来对天祈求,希望皇上能准允回乡,对我的请求有所回应,实望圣上明察。特意请求皇上降恩网开一面,那么帝王之德,将恩泽四海,何况普天万物,无不尽沾君王养育之恩。”诏答曰:“览表悉知你的心意。卿名驰咸洛,情感宛沛。往日你曾心念母亲倚门望子之切,从异域返回故里,又因战争牵连,所以未能对母亲尽奉养之责。即使是像周生那样的才情,还是每每要弃官而隐,《戴礼》垂示文章典制,传给历朝帝王,先皇光照四海,勤勉持政,以卿之才为天下第一,执掌讲席,深加委任,每每屈身给以礼待。朕承继帝位,希望光大帝业,只是智寡德薄,加上身居大哀,只好仰赖诸位贤士,一同造就和乐太平之世,怎么能离开朝廷,休官东归。如前朝让冯亲荀母随官而居,那样把母亲接来,来过一过朝中荣显的日子,又不亏负孝家之礼。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让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全都不必耽搁。”
当初,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因事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徒众。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他有二十卷诗文集子流行于世。

沈炯传相关文章

  • 巫能视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许文木言,其亲串有得新官者,盛具牲醴享祖考,有巫能视鬼,窃语人曰:某家先灵受祭时,皆颜色惨沮,如欲下泪,而后巷某甲之鬼,乃坐对门屋脊上,翘足而笑,是何故也。后其人到官,未久即服法,始悟其...
  • 一志》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郁离子曰: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故志不一则厐,厐则散,散则溃溃然,罔知其所定。是故明生于一,禽鸟之无知,而能知人之所不知者一也。人为物之灵而多欲以昏之,反禽鸟之不如,养其枝而枯...
  • 齐伐燕》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六 - -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
  • 内外兼修之谓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下面一节,讲到文质之辩。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太羊之鞟?棘子成是卫国的大夫,也是所谓当权派的人物。...
  • 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跟着说孔子教育人的态度:“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注意“循循”这两个字,“循”是跟着走。不但是教育如此,作人处世也是如此,讲理论容易,做起来...
  • 生活的艺术》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是很喜欢音乐的。音乐和诗歌,用现代话来说,即是艺术与文学的糅合。过去的知识分子,对艺术与文学这方面的修养非常重视。自汉唐以后,路线渐狭...
  • 布客》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长清某,贩布为业,客于泰安。闻有术人工星命之学,诣问休咎。术人推之曰:“运数大恶,可速归。”某惧,囊资北下。途中遇一短衣人,似是隶胥,渐渍与语,遂相知悦,屡市餐饮,呼与共啜...
  • 公孙丑章句下·第十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 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
  • 维天之命》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 豫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雷地豫)震上坤下《豫》:利建侯行师。初六,鸣豫,凶。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六三,盱豫,悔,迟有悔。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六五,贞疾,恒不死。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 第九十回·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孔明放了孟获等一干人,杨锋父子皆封官爵,重赏洞兵。杨锋等拜谢而去。孟获等连夜奔回银坑洞。那洞外有三江:乃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会合,故为三江。其洞北近平坦三...
  • 哀公·哀公十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小邾射以句绎来奔。夏四月,齐陈心互执其君,置于舒州。庚戌,叔还卒。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陈宗竖出奔楚。宋向魋入于曹以叛。莒子狂卒。六月,宋向魋...
  •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
  • 太祖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一)   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讳名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有人说他本来是常姓人家的儿子,从小跟随母亲到姓郭的人家里,所以就顶冒了郭家的姓。高祖讳名王景,广顺初年(...
  • 杨胡朱梅云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
  • 殷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殷的先祖契,他母亲叫简狄,是有女戎氏的女儿,帝喾的第二个妃子。 有一天,简狄等三人出外洗澡,看见燕子生了一个蛋,简狄拿起来吞了,因而怀孕生下契。 契长大后,辅佐禹治理洪水有功劳。...
  • 齐人有冯谖》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一 齐策四(齐人有冯谖) 【提要】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美谈,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人人皆知的名篇。二人之间的故事显示了孟尝君睿智大度、善御人才...
  • 秦攻赵长平》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九 齐策二(秦攻赵长平) 【提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聪明的人会识破他人的圈套,愚蠢的人掉进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出谋划策时,掌握对方的计谋始终是...
  • 蚱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蚱蝉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1、百日发惊。用蚱蝉( 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