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望归难》注释

朝代:南北朝诗人:徐陵古诗:长相思·望归难更新时间:2020-10-03
长:长久地。
相思:互相思念。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望归难:期望归家困难。
传闻:流传消息。流传听闻。
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行朝廷的指令。
戍:卫戍。保卫。
皋兰:皋兰县。隶属于甘肃省会兰州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
龙城:汉代匈奴单于庭所在。匈奴祭祀天地祖神之地和政治中心。外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和硕柴达木湖附近。代指匈奴居住地。
雁门: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击败匈奴十万人马;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在此战胜匈奴,威震塞外。
愁来:忧愁来临。
瘦转剧:消瘦转为剧烈。
衣带:束衣的带子。
自然宽:自然就宽松舒缓。
念君:思念或念叨君子或夫君。
今不见:如今不能见。如今见不到。
谁为:谁来作为,谁来做。为谁。为,做,作为。
抱腰看:抱着腰肢欣赏观看。
此诗写天寒中的女子“长相思”。相思之起因:丈夫从军戍边到远在塞外的皋兰山,归之何其难也!“传闻”二字,下语颇佳。征夫戍边之急迫,思妇幽闺之闭塞,皆由此微露。“奉诏”一词进一步说明王命难违,“望归难”的又一原因。
“龙城”四句,正面写出相思之后果。“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和硕柴达木湖附近。。为汉匈奴大会祭祀之所。“雁门”,战国时期属赵国,在今山西北部。龙城、雁门,为古人心目中酷寒难耐之地、因而思妇天天忧愁丈夫戍边地。这太多的愁、太多的忧,令她急剧地消瘦。当初可体的衣带,如今都变宽了。
最后二句,紧承上文有照应首句,写其相思之苦永无止境,但是,表现技巧令人折服,诗人选取夫妻生活中的隐秘细节,“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是的,除了戍边在外的丈夫,还有谁能如此体察关切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诗歌戛然终止了,而相思能够终止吗?

诗人徐陵资料

注释作者徐陵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 查看详情>>

诗人徐陵作品: 《陇头水·别涂耸千仞》 《奉和咏舞诗·十五属平阳》 《关山月·月出柳城东》 《奉和山池诗》 《奉和山池诗·罗浮无定所》 《玉台新咏序》 《咏雪诗·琼林玄圃叶》 《走笔戏书应令诗》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山池应令诗

古诗《长相思·望归难》的名句翻译赏析

《长相思·望归难》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