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城楼》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邓州城楼更新时间:2021-01-19
首联写登楼所见:城下湍水荡荡,城隅荒冢累累,一片萧条破败景象,立下凄愁的基调。而且连用了两个“邓州城”,并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古丘”,引出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就是“古丘”这一层意思的进一步发挥。隆中距邓州仅百里,故见古丘而联想起这位名垂史册的古人。诗人十分希望金朝也能多出几位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英才,重振业已衰败的金朝。古人常以浮云喻朝中的小人。该诗中当以喻西北边境的蒙古侵略者。金哀宗正大元年,下令“更不南伐”,停止侵宋,全力抗御蒙古。
颈联中,诗人用“长鲸驾空”比喻蒙古军的横冲直撞,气势猖獗;用“海波立”,比喻形势险恶,国家动荡不安。一个“老”字,用得非常贴切,老鹤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比;又可比喻面对国家丧乱无能为力的金朝官兵;还隐指已走向衰败,几近沦丧的金朝。老鹤、冷月、苍烟,怎能不愁,如何不叹。
尾联借“王粲登楼,怀才不遇”的典故,感慨历朝历代有多少英雄名士,为了抵御外患,捍卫领土而舍生取义,而如今金朝已“危在旦夕”,却没有慷慨激昂之士出来重振朝纲,表抒诗人一片爱国忧民之思,无人理解,又无力回天,不胜愁苦,感慨万端。
全诗刚健质朴、沉郁悲慨。家国大祸已临于眉睫,诗人多希望自己有能力重振朝纲,但却只能枉自凄然叹息。“老鹤叫月苍烟愁”,一个“叫”字,把“老鹤”对月哀鸣的无奈与凄惶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的愁不是为美人迟暮而叹息,不是少年之愁的无病呻吟,只有当国破家亡,而诗人又无能为力时,才有那种无以言说的悲壮的痛苦。
《蟾池》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中诗人把金朝中近侍比作癞蛤蟆,把近侍局比作蟾池,给予了辛辣深刻的讽刺与鞭挞,同时揭露了金朝统治者全然不顾全国人民为使国家强盛付出的艰辛,而恣意妄为、祸国殃民的鄙劣行径。全诗艺术形象夸张鲜明,精练完整;语言辛辣活泼。
金代自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化,同时也出于镇压人民的需要,自金世宗、金章宗以来,宫中原来“传诏令、借使令”的近侍局成了封建君主实行特务统治的机构。特别是金宣宗南渡之后,更加以宫中的近侍局作为心腹耳目,用他们监视政府官吏,钳制军队将帅。近侍局操纵大权,炙手可热。近侍局中人即所谓的“奉御”“奉职”等辈到处接受贿赂,草菅人命,飞扬跋扈,作威作福,终至成为金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弊政,诗人作该诗以讽喻。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邓州城楼》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