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曲五首》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元结古诗:欸乃曲五首更新时间:2017-04-10
《欸乃曲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结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是作者出差长沙后乘舟返回道州途中所写的记实诗,都是即兴之作,自然天成。其作为鼓舞船夫士气的船歌,字里行间洋溢着藐视一切困难和迎难而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其中第二首诗渲染出一幅美丽怡人的湘江春夜图,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历来广为传诵。
这组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作者任道州刺史。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因军事问题从道州到长沙都督府办事,次年二月,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西)途中,恰逢春水大发,船行困难。从长沙到道州为逆水,又遇水涨,所以诗人为了鼓励人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于是即兴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道路云”(诗序)。
⑴欸乃:与“霭乃”、“嗳乃”同音同义,拔船的声音。一说是湖南、广西以及贵州三省交界广大地方山歌末尾时用高亢嗓音喊唱出来的一声号子。元结自注:“欸乃:棹舡之声。”欸乃曲:即“山歌”或“船歌”的别称。
⑵大历丁未:即公元767年(唐代宗李豫大历二年)。
⑶漫叟:元结自称。按道州当时属潭州都督,府治长沙。
⑷五首:一本作“五章”。
⑸舟子:船夫。
⑹云:一本作“耳”。
⑺偶存名迹:虚有声名。
⑻顺俗与时:顺应世情,为官作宦。
⑼桡(ráo):船桨。唱桡:高唱行船曲。平阳,地名。作者家居浯溪时写的《寒泉铭》中有“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自石穴”句子,从诗中意,平阳应是在浯溪附近,诗中有平阳“守吏相呼问姓名”句,这是否是指祁阳,还有待考证。戍:戍卫的地方。
⑽好是:真是。韶是舜乐,濩是汤乐。元结有《补乐歌》十首,其八小序说:“大韶,有虞氏之乐歌也。”又其十小序说:“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全句的意思是,这曲子真是云山之中的韶、濩似的乐曲。
⑾湘中:指湖南。
⑿自逸:独自欢乐。逸:逸乐。
⒀泷,指双牌至道县一带的潇水,柳宗元在《游黄溪记》中有“南至于泷泉”名,古时这一段河流就叫泷水,双牌地名也由此而来,双牌县城现叫泷泊镇;泷水现为双牌水库区。这一带水急滩多,行船格外小心。
⒁九疑郡:指道州。

诗人元结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结

元结(723-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 查看详情>>

诗人元结作品: 《舂陵行》 《登九疑第二峰》 《登白云亭》 《闵荒诗·炀皇嗣君位》 《漫歌八曲·小回中》 《喻旧部曲·漫游樊水阴》 《五茎·植植万物兮》 《窊尊诗·巉巉小山石》 《题孟中丞茅阁》 《喻常吾直

《欸乃曲五首》相关古诗翻译赏析